表示女生年龄的古语

作者&投稿:崇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有许多表示女生年龄的古语,这些古语一直流传至今。
首先,我们来看“芳龄”。这个词在古代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年龄和美貌。芳龄意为“美好年华”,通常指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女子。
其次,还有“弱冠”。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二十岁,是古时候男子成年的年龄。但是对于女子来说,“弱冠”则意味着她已经到了结婚年龄。
另外,还有“及笄”。这个词意为女子到了十五岁,开始穿戴女子的礼服,并开始接受婚姻和家庭的教育。在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被认为是成年了。
还有一个古语叫“三旬女”。它指的是年过三十的女子。在古代,女子到了三十岁,已经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女人,也是一个可嫁之人。
最后,还有“不惑之年”。这个词是指女子到了四十岁,不再为年龄所困扰,也不再为别人的看法所影响,心态更加成熟和自信。
以上就是几种古代常用的表示女生年龄的古语,这些古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习俗和文化。

~

古汉语中的年龄怎么表达
答: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

古代男女年龄都称什么?
答: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各个年龄段的古称是什么?
答:七、13、14岁(女)——豆蔻年华 八、15岁(女)——及笄之年 九、15岁(男)——束发、志学 十、16岁(女)——破瓜之年、碧玉年华 十一、20岁(女)——桃李年华 十二、20岁(男)——弱冠 十三、24岁(女)——花信年华 十四、30岁(女)——半老徐娘 十五、30岁(男)——而立之年...

古代男女的年龄怎么称呼?
答: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

古汉语中的年龄怎么表达?
答:——金钗之年; \x0d\x0a13岁(女)——豆蔻年华, \x0d\x0a15岁(女)——及笄之年; \x0d\x0a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x0d\x0a20岁(女)——桃李年华; \x0d\x0a24岁(女)花信年华; \x0d\x0a至出嫁—— 梅之年; \x0d\x0a至30岁(女)——...

古汉语中对各个年龄的称呼?
答:总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束发: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弱冠:指男子20岁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艾:指50岁。又称“知天命”花甲:指60岁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黄发,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

古语中年龄的叫法
答: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热心网友| 推荐于2017-12-16 11:13:33 举报| 评论 44 9 古代年龄称谓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

古语年龄的古语中对年龄的称谓
答: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

豆蔻表示女子十三四,那么十六在古语中怎么表示?
答: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