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考试考什么

作者&投稿:南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看看这个:

八股,未免也太潦草了!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会试试题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藩镇)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平戎)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变法)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举贤)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以夷制夷)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殿试策问
五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制曰:
朕诞膺大宝,今三十年,仰承列圣之诒谋,恪秉慈闱之懿训,宵旰忧勤,无时不以民事艰难为念。本年恭值皇太后七旬万寿,庆榜特开,冀求时彦,集思广益,以沃朕心。尔多士其扬榷陈之:君人之道,子育为心,虽深居九重,而虑周亿兆,民间疾苦,惟守令之最真。汉以六条察二千石,而以察令之权寄之于守,此与今制用意无殊 。而循良之绩,今不如古,粉饰欺蔽之习,何以杜之?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闻见,陶成之责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庸法以振策之。汉制县邑丞尉,多以本郡人为之,犹有周官遗意,其法尚可行否?三代之制,寓兵于农,自井田沟洫之法废,遂专用征兵,岂因时而变,各得其宜欤?汉高祖设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三者各随其地之所宜,盍析言之?唐初置府兵,中叶府兵制坏,专用征兵,能详陈其得失利弊欤?宋韩琦之议养兵,苏轼之言定军制,练军实最为深切著明。能以今日情势互证之欤?兵强于学,学兴于教,环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国。知兵之选,遍于士夫,体育之规,基诸童稚,师人长技,可不深究其原欤?《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注云:“式谓用财之节度,职内掌邦之赋入,职岁掌邦之赋出。”此与各国之豫算、决算有异同否?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能引申其旨欤?节流不外省冗费、裁冗官,施行之序,能筹其轻重缓急欤?开源之法,以农工商该之,今特设专部,悉心区画,整齐利导之方,能缕陈欤?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宋世名儒辈出,各有师承,至于崇廉耻、敦气节,流风所被,迄有明而未衰,果人能自树立欤?抑师道立而善人多欤?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何道之从?凡此皆体国之宏纲,济时之要政也。多士博览古今,通经致用,其各真言无隐,朕将亲览焉。

清朝科举考试考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清两朝,已日臻完善,进士科考试是明清科举的主要形式,它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不过在此之前,读书人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的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在清朝,县试多在二月举行,而府试则在八月。

~

古代科举都考些什么内容啊?
答: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
答:1、法令、算术、书法、文才、政论,这些都曾是科举考试的题目,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则考八股文。2、在我国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相对完善,当时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进士考时务...

古代科举考哪些科目
答:各朝代如下: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答: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

宋朝科举科目有哪些
答:我们宋代的科举考试,它是分为进士科以及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各个专科的,然后在进士科又有省试和殿试,这也是层层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诗赋,经义,论,策四个科目是省试必考的科目。宋代的科举考试,它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发解试、礼部省试、皇帝殿试,这其中...

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主要考些什么
答: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经义、诗赋、算学和策问等。首先,经义是隋朝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测试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考生需要熟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并能够在其中找到为人处世的指导和治理国家的理念。比如,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解释某一段...

科举制度分哪些科,分别怎么考
答:一、科举考试科目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科举除了...

中国古代的科举都考些什么?
答: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1300年。西面我们来看一看科举的等级划分:一、童生 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

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
答:首先,古代科举考试需要考生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知识储备。因此,知识面可以说是科举考试的首要考察点。在唐代,科举考试涵盖了《礼记》、《周易》、《尚书》、《春秋》等经典以及九经中的《小学》、《论语》、《孝经》等,同时还包括书法、音乐、算术、天文等多种学科。到了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则...

古代科举考试都考什么?
答: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可进入科举考试。共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1)院试考中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2)秀才参加乡试,合格者员叫举人。(3)会试地点京城,考中后称“贡士”。(4)贡士可参加殿试,考中了就叫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