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受阻陷入僵局时,为什么不绕开城池去下个地方?

作者&投稿:许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众所周知,世界文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人类的战争从古至今一刻也没有停息。无数文明在战争中消亡,也有不少文明在战争中发展,工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上层的政治框架和军事力量也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强大。战争的爆发根源,到底是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实力与自己的“财产”不匹配,强国必然想征服更多的土地,征服到其掌控极限为止;弱国则根本不能保住自己实际统治范围之外的土地,这必然会引发强国的侵扰。

遍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在长期的战争经历中,

无论何时何地,各国在面对敌人入侵,几乎都选择了筑城拒守的方法。中国从东周时期开始,战争逐渐变得频繁起来,尤其是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兵家出世,他们反复思考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战胜敌方,并且以敌方资源来补充自身。

▲波斯希腊战争场景绘画

在兵家眼里,战争只是一种手段,关键是取胜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和财富,无论是动用军队进行武力征服,还是武力威吓,或者是用离间策反,都是兵家常用手段。

正是由于城池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价值,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里,很多就是以攻占敌方城池为主要战争目的而展开的。

《孙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在

兵圣眼里,攻城是最低劣的兵家手段,不仅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还可能使自己失败,甚至导致丧师辱国。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一味死磕的做法会让己方军队损失惨重,围攻久了还会导致士气低迷、军心涣散。那么这些将领为何不直接绕过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率军深入敌后,攻占敌人防守薄弱的城池,扰乱其后方呢?

▲兵圣孙武雕像

当然,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说,兵家学说诞生于战国时代,当时没人有一统天下的格局,因此只能一城一池的攻占,通过一个个小的军事胜利,完成最终一统天下的大胜。然而

自秦皇汉武强力统合华夏大地之后,大统一观念深入人心,起兵叛乱和改朝换代的情况也层出不穷,但是依然有对一城一池的攻占。为什么古人在面对重兵坚守的城池之时,不愿意绕行城池直捣黄龙,而是要打艰难的攻城战甚至退兵呢?

▲蒙古铁骑剧照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蒙古大军围困襄阳和攻打钓鱼城。在国势上,

为什么南宋朝廷愿意将重兵布置在襄阳地区,难道他们不会想到蒙古人可能绕路进攻吗?还是说,他们根本不怕蒙古人绕开,或者他们知道蒙古人压根不敢绕行。

▲古代城防复原模型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不是没人想到过,但是就现实而言,一般深入敌军腹地的军队有大部分都是死军,完全是以死士的身份去敌人后方给敌人致命打击,最终为敌军剿杀。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势。

古人建造城池,都是根据山川地势而修筑,充分利用了地利,而且有的城池从建设之时起就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和决定天下大势,因此统治者往往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一座雄城,城墙高达七八丈,长几十公里,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池四面均有城门,大力建设的主城门上还有机关和射击孔,并且有瓮城作为第二重防护——这是参照边关要塞城门修建的。

这样的大型城池,城中人口众多、水源充足,存粮可以维持全城军民一年以上,面对这样的坚城,几乎没有人可以快速攻破。

▲合川钓鱼城旧址

由于这些城池依山傍水,位于交通要道或重要关隘之处,占据天时地利及人和。因此虽然只是一城,但是足以切断南北,阻遏东西。

如果大军想要绕过城池,就必须绕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程,这就会导致后勤补给线变长,对人力物力的压力必然加大。

断敌人粮草,是古代将领常用的方法,补给线变长,防守方就更有机会做出此事,一旦掐断粮草供应,敌军几乎就注定失败而难以翻盘,甚至会全军覆没。

▲唐代将领剧照

第二个原因,则是由于对敌境不熟悉,将领们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去绕路。在古代,描绘山川形势的地图乃是国家机密,为中央政府直接掌控,没有人能能够轻易看到。即使有带路党,也无法全面熟悉敌境,面对充满大量未知因素的地域,稍有不胜就会中埋伏或者败在大自然的手下。所以专家才会说,绕行之举纯粹是嫌命长,毕竟“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

结语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战争胜败关系到国家兴亡,统治者在这事上非常重视,下面的将领自然更加慎重,他们宁愿用耗时耗力的笨办法,也不愿意兵行险招。围攻虽然兵力损耗较大,但可以有效规避上述风险,而且还可以在城破之时劫掠一番以弥补损失,然后坐拥新的城池,相比之下,胜算比绕远路要大得多,而且更加省事。

因此在古代,大军围城久攻不下之时,一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增兵继续作战,要么干脆撤兵,反正绝不会选择绕行。



~

当年如若韩信果断拥兵自立,能打得过刘邦吗?
答:在这个时候,刘邦和项羽在成皋前线陷入僵局。虽然刘邦兵多粮足,但是军事能力欠缺。项羽在龙且败亡之后,已经没有了战略预备队,他的力量只能应付成皋前线。在后来,他亲自去肃清彭越的袭扰时,前线就打了大败仗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韩信处于双方的侧翼,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他帮助刘邦,汉朝就胜利,他...

解放战争·东北战场(10):四平攻坚战
答:26日,卢浚泉和93军与2纵在开原、昌图展开激战,陷入被动。廖耀湘的调动威胁到了林彪的防线,刘震的防线告急,林彪紧急调动6纵16师和邓纵两师,四平周边失守,郑洞国的主动权日益稳固。这场战役解读为林彪的打援策略,实则是对廖耀湘的牵制。2纵在撤退时遭遇53军追击,不得不仓促撤退。6月30日,郑洞国的...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指的都是谁?
答:监斩官大惊,但却无可奈何,事情陷入僵局。李存孝风云一生,深知这次无论如何自己都是免不了一死了,便主动提议让人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然后才顺利行刑。至此,一代猛将含恨而亡。好在,历史终究还是留下了李存孝最风光最辉煌的痕迹,一句“将不过李”,足以安慰亡魂。拳不过金—&m...

郑成功如何赢得收复台湾之战?
答:之后,荷兰殖民者将剩余80%的兵力集中在杰兰萨和普拉文萨两座城堡,进行了殊死抵抗,与郑成功陷入僵局。面对荷兰殖民者的顽强抵抗。郑成功在第一次战斗中就失去了斗志,敌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美国军队和任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可以不要低估它。之后,他们采用了加固城墙、清场的策略,在城外筑起土台进行攻城。

欧陆风云4攻略:以少胜多的方法
答:以少胜多攻略心得这个游戏的主流其实玩的是外交。很多国家外交工作做好了可以兵不血刃的联统,附庸,吞并,扩张。但是战斗始终是不可避免的。能打赢为什么要输呢。就像球王科比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总有人是要赢的那为什么不是我呢。首先说点基本概念,这一部分都是老生常谈1军事科技和兵种差异。科技...

...第一次大一统的秦国,它征服六国时的过程和采用的策略是什么...
答: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

“将不过李”指的究竟是谁?
答:奇怪的是,五匹马不但没办法将李存孝撕成肉块,反倒被他拉得紧紧靠在了一起。监斩官大惊,但却无可奈何,事情陷入僵局。李存孝风云一生,深知这次无论如何自己都是免不了一死了,便主动提议让人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然后才顺利行刑。至此,一代猛将含恨而亡。好在,历史终究还是留下了李存孝最风光...

秦赵邯郸之战伤亡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失去了求援的希望,王龁也不得不悻悻撤军。赵国的命运总算被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这个国家得救了。秦国战神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他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任何人能在战场上杀死他,他是死在了秦昭襄王的愤怒之下。战事陷入僵局时,白起多次拒绝了秦昭襄王和范睢要自己领军出征的命令,很多人以为他是在和秦昭襄王赌气,...

蒙古军西征能轻易击败欧洲骑士和阿拉伯军队,有何过人
答: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方真的是很坚定并且视死如归的部队的话,那么仅仅使用常规手段显然是不够的。蒙古人就会驱赶牛马畜群强行冲阵,很少有人能扛住他们这一招。除非敌人步兵训练有素,以矛槊等长兵作为拒马阻隔人畜冲击。此时战局陷入僵局,而蒙古骑兵则以轮番环绕对方阵型,远距离进行频频放箭的驰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