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多音字

作者&投稿:潘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读音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中,出现了六个“为”。这六个“为”字该怎样读呢?

1.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听。

句中的“为”读wéi,助词,无意义,用于句中帮助宾语前置,应读。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中,这个“为”的例句就是它。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éi)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句中的“为”读wéi,因为它用在“以为”一词中。

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句中的“为”读wèi,因为注释中解释为“谓、是”

4.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wè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句中的“为”wèi,理由同3,因为注释中解释为“谓、是”

5. 为(wéi)是其智弗若与?

两小儿笑曰:“孰为(wéi)汝多知乎?”

句中的“为”字读wéi,是“以为”的意思。

于在春翻译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将《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为”注释为:“‘谓’也。”翻译为“认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谓”的第三个义项解释为“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中的“为”,在现行初中《语文》第二册(人教版)中也注释为“以为、认为”。《辞海·语词分册》:“为(wéi)……⑦谓;以为。《列子·汤问》:‘孰为汝多知乎?’”这里明确告诉我们:“为”读wéi。《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白化文等编写):“[孰为]孰,在这里相当于‘谁’。为,有‘说’的意思,有人认为是‘谓’的通假字。孰为,谁说。”这里没有肯定“为”是“谓”的通假字,即没有明确肯定“为”读wèi。乍一看,这个“为”字读成wèi或wéi似乎都无不可。但从它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编者倾向于读wéi,解释为“以为、认为”,引申为“说”。既然“为”和“谓”都有“以为、认为”的意思,就不看作“为”是“谓”的通假字。

2. 【告诉我六年级下册的语文第1单元和第2单元的所有的多音字,好的

1文言文两则缴(zhuo)第二声(jiao)第三声与(yu)第二声(yu)第三声(yu)第四声中(zhong)第一声(zhong)第四声2匆匆燕(yan)第一声(yan)第四声藏(cang)第二声(zang)第四声便(pian)第二声(bian)第四声3桃花心木空(kong)第一声(kong)第四声散(san)第四声(san)第三声模(mo)第二声(mu)第二声4顶碗少年露(lu)第四声(lou)第四声转(zhuan)第四声(zhuang)第三声刹(cha)第四声(sha)第一声屏(bing)第三声(ping)第二声5手指喷(pen)第二声(pen)第四声好(hao)第三声(hao)第四声劲(jin)第四声(jing)第四声差(cha)第一声(chai)第一声6北京的春节铺(pu)第一声(pu)第四声熬(ao)第二声(ao)第一声间(jian)第一声(jian)第四声分(fen)第一声(fen)第四声7藏戏传(chuan)第二声(zhuan)第四声哄(hong)第一声(hong)第三声(hong)第四声结(jie)第一声(jie)第二声8各具特色的民居数(shu)第三声(shu)第四声盛(sheng)第四声(cheng)第二声9和田的维吾尔吭(hang)第二声(keng)第一声堡(bao)第三声(bu)第三声载(zai)第四声(zai)第三声。

3.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4.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小儿辨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你好,这两篇课文来自人教版的教材,不知道你们使用的是哪个教材。

不知道对不对,如果你使用的教材和我一样,就是这个了。



~

文言文两则多音字为
答:1. 【告诉我六年级下册的语文第1单元和第2单元的所有的多音字,好的 1文言文两则缴(zhuo)第二声(jiao)第三声与(yu)第二声(yu)第三声(yu)第四声中(zhong)第一声(zhong)第四声2匆匆燕(yan)第一声(yan)第四声藏(cang)第二声(zang)第四声便(pian)第二声(bian)第...

文言文两则学弈有哪些多音字
答:为:(1)wéi,因为。(2)wèi,给。将:(1)jiāng,就要。(2)jiàng,将领。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的多音字
答: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的多音字有:为、将、缴、与。(以上《学弈》)见、斗、中、为、知。(以上《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多音字
答:2.【告诉我六年级下册的语文第1单元和第2单元的所有的多音字,好的1文言文两则缴(zhuo)第二声(jiao)第三声与(yu)第二声(yu)第三声(yu)第四声中(zhong)第一声(zhong)第四声2匆匆燕(yan)第一声(yan)第四声藏(cang)第二声(zang)第四声便(pian)第二声(bian)第四声3...

文言文两则的多音字是什么?
答:知[1]zhī 宋体字 部首笔画 部首:矢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五笔86:TDKG 五笔98:TDKG 仓颉:OKR 笔顺编号:31134251 四角号码:868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7E5 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辨日里的多音字有哪些
答:zhì 知:通“智”,智慧

急求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小学生教材全解》人教版1至5课的近反义词和多音...
答:1.文言文两则 我会多音字 缴:(zhuo)弓缴 (jiao)缴获 与:音同鱼 (不会打声调)2.匆匆 尽: 尽管(jin第三声) 尽头(jin第四声)确乎——的确 复返——返回 遮挽——挽回

文言文两则多音字
答:文言文两则:是一篇文言文,难点是要懂得它的意思.匆匆:是作者朱自清的一篇散文,难点是要读懂时间飞逝的句子及它的意思.桃花心木:桃花心木作者是林清玄,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人不应该养成一种依赖别人的心,要学会自己像树一样,要自己扎根在地底下.顶碗少年:也同样有一个道理.手指:告诉我们应该同心协力,...

人教版六下语文书中的所有有多音字的句子找出来。像这样写出来..._百...
答:不好意思,我只有多音字组词……语文六年级下册多音字:1 文言文两则 缴zhuó(弓缴) 与 yú同“欤”jiǎo(缴费、缴获、缴械) yǔ(与人为善、与世长辞、与虎谋皮)yù(参与)2 匆匆 尽jǐn(尽管、尽快)jìn(尽头、无穷无尽)3 桃花心木 散 sàn(散步、散会)sǎn(散文、散乱...

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多音字~1课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最好每个...
答:zhuo弓缴(二声) dou斗胆(三声) zhong中午(一声)jiao缴获(三声) dou斗争(四声) zhong中肯(四声)ceng曾经(二声)zeng姓曾(一声) 买一本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