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中,刘备手下的十大重臣属于哪一类臣子?

作者&投稿:娄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忠臣、能臣、纯臣是有区别的,这区别不仅仅是字面上,更在深刻的内涵中。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都可以算能臣,但是他们对大汉天子刘协有多少忠心,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可以说曹操曾经是个忠臣,刘备是个口头上的忠臣,孙权从头到脚都不是忠臣。同样道理,有很多人可能是忠臣,但能力却差得很远,他们斗不过曹操,看不破刘备,也管不了孙权,只能算“烂忠厚没用”。
咱们今天就以刘备手下的十大重臣为例,也把他们分成忠臣能臣纯臣三类,这其中关羽张飞自然是忠臣,而诸葛亮赵云算什么,就值得深思了,至于庞统法正,似乎也不好评价。所以就请读者诸君翻开三国正史,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他们属于哪一类臣子。
一、关羽张飞自然是忠臣,除了关张二人,刘备驾前还有哪些忠臣?
忠臣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蜀汉的忠臣、东吴的忠臣,在曹魏阵营或者在当时的大汉朝廷官员眼中,可能就是乱臣贼子。
即使是在曹操麾下,也有荀彧荀文若那样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的大汉忠臣,他曾公开表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也有只想做曹操部将而以为刘协之臣为耻的夏侯惇:“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
刘备阵营的忠臣当然是只忠于刘备而不忠于大汉朝廷和刘协的,就像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眼里只有曹操、江表十二虎臣心中只有孙坚孙策孙权一样。
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忠臣,这是毫无疑义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一点连曹魏阵营也承认:“(关羽张飞与刘备)义虽君臣,恩若父子。”刘备对张飞高度评价:“以君忠毅,侔踪召虎。”
除了刘备,关羽连天王老子都不放在眼里,就更不要说刘协曹操了。张飞以刘备为君父,以关羽为兄长,除了这两个人,张飞谁都不服。他们生为刘备之人,死为刘备而死,自然是千载难寻的大忠臣——只是相对于刘备而言,在大汉天子刘协眼里,他们可能只是割据军阀刘备的帮凶爪牙。
关羽和张飞是忠臣,糜竺、简雍、孙乾也是,不管刘备是飞黄腾达还是穷途末路,他们都痴心不改不离不弃,糜竺不但倾家荡产帮助刘备招兵买马,还把自己的亲妹妹送给了刚丢了老婆的刘备:“先主转军广陵海西(当时已经饿得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曹操知道糜竺糜芳都很有名望和本事,以皇帝刘协的名义分别封他们为嬴郡太守和彭城相。为了追随刘备,这兄弟二人放弃正规朝廷命官的身份,跟着刘备四处漂泊。如果不是关羽弄丢了糜夫人(护送二位嫂子过五关斩六将是没有的,当时甘夫人没有被抓,关羽只身逃离曹营,糜夫人和刘备的儿子下落不明,但不知那个比刘禅还大的孩子,是不是糜夫人生的),“国舅爷”糜芳也未必反水。
在诸葛亮没来之前,刘备阵营的首席外交官是孙乾。刘备领徐州牧的时候,孙乾是治中从事,但他没有像陈登陈元龙那样留在徐州,而是跟着抛家舍业跟刘备同甘共苦:“后随从周旋,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结袁绍,将适荆州,乾又与麋竺俱使刘表,皆如意指。”
简雍是刘备发小,比关羽张飞更早加入刘备阵营(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刘备大军围困成都一年也拿不下,是简雍单车入城,说服刘璋出城投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马超把刘璋吓投降的呢:“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
刘备取成都,是军事压力与说客劝降双管齐下的结果,马超带着刘备的兵在虚张声势——他自己的部队已经被曹操打光了。
关羽张飞糜竺孙乾简雍,是不是大汉忠臣,这个可以不去讨论,但他们是刘备的忠臣,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但是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三位,可能就不能完全算是刘备的忠臣了,当然也更不能算纯臣。
二、马超不孝,庞统谋川,法正卖川,他们算什么臣?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在这一方面,马超可以算是一个反面典型:马腾被曹操杀害,马超起兵报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那是演义小说的说法。真相是马腾在朝为官,马超联合马腾的宿敌韩遂(杀马腾正妻,夺马腾地盘,马腾穷途末路进京为官当了九卿之一的卫尉)起兵造反。如果马超打赢了还好说,马腾还有利用价值,但是马超跟韩遂也闹掰了,最后被曹操打得一败涂地,先投张鲁后降刘备(是主动写信请降,没有大战张飞,刘备派出的接受大员是督邮李恢李德昂)。
马超不孝,也不可能对刘协和韩遂张鲁尽忠,就是到了刘备阵营,也是闷闷不乐——他有资格瞧不起刘备,但刘备还得倚重他。马超虽然不孝,但是其能力是一流的,在西凉的威望也是极高的。
在后汉三国乱世,忠孝仁义已经被枭雄们像抹布一样都丢掉了,不忠不孝的能人,曹操欢迎(见《求贤令》),刘备也不抵触。所以马超在刘备那里享受到了极高的待遇:“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刘备驾崩前,马超与章武二年薨了,否则以刘备的脾气,可能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吗,免得马超这个能臣给后主刘禅制造麻烦。
在刘备眼里,马超是个可以控制使用的能臣,但是马超在刘备心目中,分量和亲近程度,远远不如另外两位能臣:首任参谋长庞统庞士元和继任参谋长法正法孝直。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孝直若亡,则蜀汉难兴。”关于庞统和法正,熟读三国正史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军事才能还在诸葛亮之上,起码知人善任的刘备是这么认为的:入川,带的是庞统,取汉中,带的是法正。
庞统和法正是能臣,但却没有从一而终的忠诚。读者诸君可能不知道,庞统原先是周瑜的部下:周瑜当南郡太守,庞统是他手下的功曹,周瑜病故,护送灵柩回江东的,就是庞统。庞统是完全的能臣,但是就忠诚这一方面来说,他只能算半个——历经两个主公,对刘备忠心耿耿。
至于法正法孝直,那是典型的能臣而非忠臣,跟张松一样,他们都算西川叛臣,就是到了刘备阵营,也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之所以给刘备打工,是因为可以随心所欲而诸葛亮也不敢管:“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如果是一个完全的忠臣,为了主公大业着想,是不会胡作非为的——有人说和珅是乾隆的忠臣,这是不对的,和珅是能臣,但却未必忠于乾隆,乾隆只是他利用的靠山,如果和珅真是忠臣,就不会挖墙脚大肆敛财。
三、为什么不能说诸葛亮和赵云仅仅是刘备的忠臣能臣?
为什么不能说诸葛亮和赵云仅仅是刘备的忠臣能臣?这时候我们就要看一看能臣、忠臣、纯臣的含义了。
所谓能臣,指的是“高才干练之臣”,有能力不代表有忠心,如果没能力,是连奸臣都做不成的。我们纵观历史历朝历代奸臣,发现他们大都是能臣——如果没能耐,忽悠不了皇帝,也不能残害忠良。
忠臣很好理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为忠臣。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端谁的碗就帮谁干活,吃饭砸锅的是奸臣,烧火添柴的是忠臣。和珅吃着乾隆的饭,砸了清朝的锅,所以他只是能臣而不是忠臣。
至于纯臣,那几乎是臣子能得到的最高评价了:明见事体,不溺近情,为大义而灭亲,忠纯笃实之臣,是为纯臣。
纯臣是忠臣能臣的结合,但境界比忠臣还高,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会对自己的君王提出诤谏,而不是一味的愚忠甚至助纣为虐,远的如比干,近的如荀彧,都能算是纯臣。
诸葛亮之所以帮助刘备,目标不是让刘备割据一方做土皇帝,而是“兴复汉室”。诸葛亮一辈子念念不忘而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打曹操。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并没有完全按照刘备的意思办。
事实上诸葛亮有好几次机会替关羽张飞乃至刘备报仇雪恨——孙权曾经被曹军打得丧魂落魄,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不敢夜啼。在东吴新败、人心惶惶之际,诸葛亮兴兵伐吴,可是要比刘备当年亲征的胜算高。但是诸葛亮一门心思打曹操,同时也缓解了东吴面临的曹魏军事压力。
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就没有再跟曹操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也没有主动北伐,因为刘备知道刘协那个烫手山芋还活得好好地当着山阳公呢,如果击败曹操“救出”刘协,这大汉天子由谁来做?
注销了刘协户口并举办追悼会,加谥号曰“孝愍皇帝”,都是刘备的表演——两军交战,谍报工作是重中之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备要是不派千八百个细作侦骑刺探曹魏动向,那他就不配称为三巨头之一了。
诸葛亮对刘备来说是忠臣,这一点不用怀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诸葛亮对大汉朝廷也是忠诚的:刘协当皇帝当然最好,姓刘的玄德公当皇帝,也可以接受。诸葛亮呕心沥血事必躬亲,甚至忽略了对子孙的培养(诸葛瞻诸葛尚重臣有余能力不足),说明有曹操的权势和能力,却没有曹操的私心贰心。
跟诸葛亮比较相像的,是赵云赵子龙。
赵云对刘备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蜀汉阵营唯一敢两次跟主公刘备唱反调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赵云。赵云这两次唱反调,都唱得有道理。第一次刘备听了,停止了瓜分蜀中有主田产,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西川人心;第二次刘备没听,执意伐吴,结果夷陵惨败,蜀汉元气大伤,到最后也没缓过来。
赵云劝谏刘备的话很值得深思:“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刘备不可能听赵云的,因为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万一打败曹丕拿下中原,刘协那块烫手山芋不好处理。通过这两件事,我们似乎能得出一个结论:赵云赵子龙,是无愧于“纯臣”称号的……

~

历史上,刘备部下的糜竺、简雍、孙乾 是干什么的?不像是谋士啊!_百度知 ...
答:是谋士,是刘备早年的征战中的谋士团,虽然在才智上比起诸葛亮等人,他们自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作为早期刘备所依仗的人才,在关键时刻,也为刘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简雍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和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

同是刘备手下重要谋臣,法正与诸葛亮到底谁更受刘备器重?
答:甚至连关羽跟张飞,都嫉妒刘备跟诸葛亮深厚的情谊。自打诸葛亮来了刘备身边,刘备下任何决定之前都会先问一下诸葛亮,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尤其是蜀汉末年,刘备攻打东吴失败在白帝城临终托孤的时候,将蜀国基业交到诸葛亮的手中,由此可以看出,刘备是相当信任诸葛亮的。二、从正史的角度分析有人研究证实...

蜀先主刘备最鼎盛时期拥有多少兵力,手下有封号的将军有哪些,
答:建安二十四年, 汉中之战后蜀汉实力大增,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此时刘备已经达成了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说的战略方针 坐拥天下最大的两州 天下之腹荆州(大部分) 天府之国益州 和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 实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此时蜀汉武有五虎上将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还有马岱 魏延 严颜 关平 ...

除了诸葛亮,李严也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为何刘备非常看重他们?
答:在刘备手下的李严工作也是很出色,文能兴修水利利国利民,武能以少胜多平定叛乱。所以刘备一直很重视李严。除了工作能力外,李严其实也可以被看做是西蜀本地人的代表,刘备入川,毕竟是外人,所以需要本地人的支持,而把李严这样的原西蜀旧臣当成托孤重臣,也可以安抚那些西川土著。说句题外话,如果张松或...

220年发生了什么事?为何魏蜀吴三国,谋臣武将接连死去呢?
答:法正是刘备手下的重要谋臣,他原本是刘璋部将,但刘璋暗弱,益州人士心有不满,所以他们策划了刘备入川,夺了刘璋的益州。这之后,法正帮助刘备拿下了汉中,以及帮助刘备治理益州,是刘备帐下的重臣,他也在220年病逝。东吴:吕蒙、蒋钦、甘宁 吕蒙起初是一个武将,不喜欢读书,但是孙权劝说后,他开始下...

三国时期,蜀汉的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答:3、张飞,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4、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

刘备麾下的哪个无名之辈,让东吴孙权又敬又怕?
答:在一众东吴重臣中,潘濬无疑是经历最奇特的一人。只因他并非孙策时代元从,亦非孙权举拔的淮泗士人,更非江东大族出身,而是原属刘备军关羽部的一届降臣,年届四十才投效东吴。 后来的蜀汉大司马、诸葛亮接班人蒋琬,则是他的表兄。如此敏感身份,却能在东吴朝廷深得朝野信任,官居要职,不得不说是三国中的一个异数。

许靖是谁,为什么能成为刘备麾下职位最高的人
答:反之,刘备尊崇许靖,就有利于招揽更多的人才。刘备称帝后,许靖被任命为司徒,可谓是蜀汉的一个重臣,位列三公,诸葛亮曾也对许靖很推崇的。2、为什么能成为刘备麾下职位最高的人 其实刘备对于许靖,并不是十分推崇。是因为法正的推荐,认为许靖名扬天下,有才名,尊崇他,可以博得爱才惜才之名,刘备才...

三国演义中 谁是谁的手下
答:其余武将:典韦,夏侯敦,夏侯渊,夏侯尚,许褚,曹仁,曹纯,曹洪,曹彰,曹真,庞德,李典,吕虔,吕长,高览 刘备:主要谋士:诸葛亮,法正,庞统,简雍,秦宓,李恢,谯周,蒋琬,郭攸之,费祎,郗正,马谡,麋芳,董允,姜维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其他手下:诸葛瞻,诸葛尚,...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谋士是?
答: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