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桐柏县国土资源局

作者&投稿:爱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建立调查评价制度,强化基础支撑

建立全国重要矿产“三率”调查评价制度。总结全国重要矿产“三率”调查与评价的经验,制定全国重要矿产“三率”调查评价总体规划,建立调查评价制度,促进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工作常态化。研究制定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为制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规范及建立动态监测制度提供依据,为统筹谋划和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加强主要矿集区复杂难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依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围绕“实现难利用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目标,按不同矿种,选择典型矿集区和典型复杂难利用资源设置专题,开展资源现状调查和潜力评价,探索复杂难利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典型模式,构建主要矿集区复杂难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体系。制定区域性产业政策,扶持已形成规模的矿集区复杂难利用资源开发利用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将制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共性问题列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推进复杂难利用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奠定基础。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调查评价,搭建先进技术推广信息平台。系统调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有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研发成果及推广应用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技术需求、先进技术在矿山生产中取得的效益,搭建先进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充分了解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需求和研发机构的最新技术成果,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之间在信息平台上的有效对接,破解关键性技术问题亟待突破与大量科研成果“积压”的两难局面。调查评价结果为修订《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提供依据。

开发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数据库,建立综合利用信息披露制度。在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数据库,与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矿业权配号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为“一张图”管矿和建立综合监管平台提供支撑。将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数据库与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开发数据库衔接,建立包含储量、开发、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完整数据系统。逐步建立综合利用年度评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实现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开展专题研究,强调多元信息集成,强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二次开发,动态掌握综合利用成效和进展。

2.强化专项示范引领,建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平台

建立健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发布制度,构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状况,分批发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适时修订,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地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区域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

建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支撑体系。组建推广应用专家委员会,为先进适用技术的优选、推广应用、咨询和研发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地方成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指导中心。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通过组织现场会、推介会、行业年会等多种形式,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常态化。

以矿山企业技术需求为引领,打造“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统筹矿业科技发展,以矿山企业技术需求为引领,联合科技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建由骨干矿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创新联盟,共同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兼容共享和快速转化。建立综合利用信息查询平台,及时发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技术、人才、设备、产品等信息,实现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市场要素供需的无缝对接。支持和鼓励矿山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建立矿山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学科建设,在大中型矿山设立综合利用实践创新基地,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先进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节约与综合利用产业化。一是依托专项,重点建设10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为平台,加强对先进管理经验、典型运作模式和先进工艺技术的总结推广,引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的拉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探索开展合同“三率”管理。合同“三率”管理实质是用部分技术改造效益增量支付技术改造成本的一种市场化运作新机制。专业技术公司自行投资为矿山量身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并按合同对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增量享有分成的权利,从而降低矿山企业开展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实现资本、技术、产品等市场要素的有机结合,放大综合效益。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搭建综合利用国际交流平台,扩大综合利用领域的资源、产品和技术之间的信息交流,随时了解国内外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掌握产品和技术供需情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是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内综合利用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市场。二是鼓励把国外企业和先进经验引进来,利用国外在矿山清洁生产和“三废”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技术、装备和资金,促进国内综合利用总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强技术标准、规范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发布综合利用投资目录,组织会议展览、项目洽谈推介会等,推动国内外矿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项目合作。

3.完善标准规范,为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先易后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制定更新一批技术标准规范,形成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相应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指标评价体系。一是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工作为基础,分矿种逐步发布重要矿产资源“三率”技术标准,明确我国重要矿种的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废石围岩利用率和尾矿利用率的定义,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加快开展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等关键行业标准的研制。二是参考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动态优化资源的边界品位、损失率和贫化率等技术指标。三是建立政府、中介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标准研制合作机制,定期评估,及时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明确共同责任,加大标准规范的推广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大标准规范的推广力度。一是明确责任,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规范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规范的培训,使监督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及矿山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做好标准规范在企业中的推广工作。企业需增强自身实力,强化标准化意识,适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从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率的角度积极研制企业标准。二是加强标准规范宣传,接受社会监督,营造标准规范推广的社会氛围。三是对企业在执行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协助有实力的企业率先开展达标建设,发挥好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

4.创新监测手段,健全监管体系

推进《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完善以“三率”等为主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和“三率”动态监测制度。建立监督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形成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监管机制。

健全机制,实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前端有控制、中段有考核,末端有保护”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一是监管工作前移,严格准入条件。依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规范,建立有利于市场优质要素实现组合的准入条件,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综合勘查不符合要求,开发利用方案中“三率”指标低于标准或采用淘汰、限制技术的,不予审批发证。二是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完善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日常监管考核,将“三率”指标纳入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全面实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年检信息网上报备,提高年检效率和质量;完善矿产督察员、采矿权标识制度,加强尾矿排放的抽检。三是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对暂时不能综合开采的,或者必须同时采出而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含有价组分的尾矿,实施封存,防止损失破坏。

健全完善矿山储量管理制度。矿山企业落实矿山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配备专门的地质测量机构或人员,按要求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建立储量台账,每年定期向矿产储量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报,每3~5年对矿山储量进行一次核实,编制矿山储量核实报告。管理部门加快制(修)订矿山储量管理的技术规范、规程和储量利用的考核指标体系,明确矿山储量管理的内容、要求。将矿山储量管理情况纳入开发利用年检,强化矿产督察。

5.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矿山企业高效利用资源的动力

按照“源头严控、奖励先进、帮扶落后”的原则构建激励约束机制。

发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统筹调控作用。将综合利用作为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内容,实现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与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有机融合。建立矿业权设置方案实施效果调查评估体系,严格对节能减排、矿山环境保护、矿地和谐、生态矿业等综合利用相关内容的审查,提升综合利用在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中的地位和执行力。加强重要矿种、重点地区难利用资源及废弃物利用在规划中的分区管理。加强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调控作用,在扩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模的同时,充分挖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降低单位产量的储量消耗水平,增强保有资源储量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供应能力,实现高效开发和节约资源。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激励约束机制。依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规范,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引导企业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成效突出的企业,除享受国家相应的优惠减免政策外,给予特别奖励。一是依法优先配置资源。二是优先保障矿业用地,允许绿色矿山建设等领域的先行先试。三是联合科技部门设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改专项资金,以贴息方式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四是对通过综合利用获得的稀土、钼、钨等资源,优先配置生产指标。

对于“三率”水平、矿区环境保护与治理、应用技术等指标考核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整改不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年检,记入信用档案,并作为其能否再次进入勘查开发领域的重要依据。

加强管理,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评估制度,提升示范基地对综合利用工作的带动和激励作用。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建立示范基地动态调整机制。对进展快、资金运作规范、成效显著的加大支持力度;对进展缓慢、资金使用存在问题的,停拨资金,限期整改。对于问题较大且整改不达标的,追缴拨付资金,取消示范基地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专项。对按照程序新确定的示范基地,予以增补。

6.深化税费改革,培育需求市场,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调节机制

构建反映资源级差的税费体系。完善资源税费制度,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率,体现资源所有者权益,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一是推进实现资源税从价计征,根据资源类型,合理设定级差税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据资源开发的经济技术条件变化,调整税率。二是全面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开发利用水平挂钩。将开采回采率系数考核作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确定开采回采率系数,充分发挥其在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中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三是中央和地方各自在分成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及相关收入中,按照固定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稳定支持企业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完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一是研究制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标准和程序,认定结果作为确定资源税税率的标准。二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及相关认证办法为依据,探索减免、减征企业所得税范围。三是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为标准,对应用鼓励类技术形成的产品和从废弃物中回收产品的企业落实增值税减免政策,采用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等方法降低所得税税基。四是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研发投入,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的税收进行减免。对企业新技术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大于无形资产成本进行摊销。

利用税收杠杆,调整产业结构。运用税收杠杆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实施差别税负,引导资本投向,改变产业和产品的原始收益率,从而直接影响资本对产业和产品的偏好,鼓励资源型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类产品出口关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节出口产品结构,改变“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形成的全球廉价加工厂”的局面。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重点鼓励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国内外优势资本和先进技术开发国内复杂难利用资源,减少尾矿废弃物排放,盘活资源,保护环境。



矿产品生产~

国内矿产品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较好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继续放缓,大部分增速降至10%以下。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粗钢、十种有色金属、水泥产量增速同比减缓。特别是煤炭和铁矿石月度产量从7月开始出现负增长,12月转负为正。但由于全球经济复杂严峻,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幅明显回落,大部分矿产品供需形势呈现宽松态势。
(1)矿业相关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
2012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回落,为2002年以来最低点(图2-17)。分季度看,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速逐季放缓,四季度有所回升,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11.3%,西部地区增长12.6%。

图2-1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比上年有所增长。采矿业:除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幅略增外,其余采矿业皆有不同程度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9.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0.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5.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2%,其他采矿业增长5.5%,其中黑色增幅同比略增0.6个百分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有色、非金属和其他采矿业增幅分别回落6.8、1.9、0.2、13.4和17.3个百分点。冶炼加工业:增幅同比都有所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6.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7%,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3、0.2、0.4、7.2和3.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同比5.1回落个百分点。
矿业企业利润普遍减少。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下降2.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7.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专栏10 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仍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因此应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2010年设立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2011年启动了40个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并将其纳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取得了明显成绩。
但由于矿山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与综合利用社会环境效益之间的不统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效益之间的不统一,行业和国家标准缺失等原因,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巨大资源环境社会效益尚未完全发挥,亟须加快基础支撑、规划引导、激励约束、监督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新制度供给,构建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以“调查评价、示范引领、标准规划、监测监管、激励约束、税费调节”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2)能源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2012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8%。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6.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9%。我国能源自给率为92.0%,但其中近80%的能源供应仍然是煤炭。
煤炭供需由基本平衡转为总体宽松。煤炭生产平稳增长,消费增幅回落,库存总量持续上升、居高不下。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全国煤炭产量36.5亿吨,同比增长3.8%,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4.9个百分点,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图2-18)。煤炭需求疲软,受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煤炭主要下游行业需求疲软,煤炭消费量增长2.5%,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7.2个百分点。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截至12月底,煤炭企业存煤8500万吨,同比增长58%;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113万吨,同比下降0.6%,可用天数仍保持在19天以上。

图2-18 原煤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7月开始,煤炭月度产量同比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世界煤炭需求下降、煤炭价格下跌,我国净进口大幅增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下游行业需求增幅下降;2012年雨水较为丰沛,水电满发,燃煤电厂利用小时数减少,电煤消耗降低。但从12月开始,受极寒天气和用煤需求增长影响,煤炭月度产量同比转负为正。
石油生产增幅加快。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油2.07亿吨,同比增长2.3%(图2-19),增幅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4.70亿吨,同比增长3.7%,增幅比上年放慢1.2个百分点。原油消费量增长6.0%。

图2-19 原油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107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4%,增幅比上年放慢4.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0.2%。
发电4.9万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4.8%,增幅减少6.9个百分点。其中,火电增长0.6%,增幅减少14.2个百分点;水电增长23.2%,而上年减少3.9%。电力消费量增长5.5%。
(3)金属矿产品供应稳步上升
铁矿石生产稳定。铁矿石产量13.1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按国内外铁矿石2.5:1折算,全年铁矿石视消费量为12.7亿吨。生铁产量为6.6亿吨,同比增长3.7%(图2-20),增幅比上年减少4.7个百分点。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7.2亿吨和9.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7%和7.6%,分别比上年放慢2.6和2.3个百分点。
7~11月铁矿石产量同比出现负增长,这主要由于一是国内钢铁企业为减少亏损纷纷控制产量,减少对铁矿石消费。加上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国内铁矿石需求进一步萎缩;二是三大国外铁矿石生产商的产量保持4%的增速,加上新兴矿山的产能释放,全球铁矿石供应充裕;三是全球海运运力过剩,海运费创下3年来新低;四是国内铁矿石品位低,矿山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增产乏力,铁矿石产量增速放缓。但是12月份受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和冬季钢企补充铁矿石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铁矿石月度产量同比转负为正。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加。全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672.2万吨,同比增长6.9%,增幅比上年放慢3.1个百分点(图2-21)。

图2-20 铁矿石与粗钢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1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精炼铜产量574.0万吨,同比增长9.5%,放慢3.4个百分点(图2-22);铅产量464.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锌产量484.5万吨,同比减少5.6%,而上年为增长3.8个百分点。

图2-22 精炼钢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电解铝产量1985.8万吨,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图2-23);氧化铝产量3769.6万吨,同比增长10.3%,减缓7.8个百分点(图2-24)。

图2-23 电解铝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4 氧化铝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优势矿产开采总量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钨精矿产量(折三氧化钨65%,下同)为13.1万吨(图2-25),超出全年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47.2%,比上年钨精矿超标率56.0%下降了8.8个百分点。锑精矿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加快10.5%,超出全年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22.9%,比上年锑精矿超标率16.2%增长了6.7个百分点,优势矿产开采总量控制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2-25 钨精矿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2年全国黄金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全国共生产黄金403.0吨,同比增长11.7%(图2-26),比上年增加42.1吨。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累计成交6350.2吨,同比下降14.6%,成交金额2.15万亿元,同比下降13.2%;上海期货交易所共成交黄金期货合约1183.3万手,成交额4.04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增长18.1%和20.8%。

图2-26 黄金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黄金协会
(4)非金属矿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
全国水泥产量22.1亿吨,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放慢5.5个百分点(图2-27);平板玻璃产量7.1亿重箱,与上年基本持平。
钾肥产量530.0万吨,同比增长7.9%,增幅同比放慢2.9个百分点(图2-28)。磷矿石产量9529.6万吨(折含五氧化二磷30%),同比增长16.0%,放慢17.2个百分点。

图2-27 水泥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8 钾肥产量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县城位置距离南阳120公里、信阳80公里、武汉270公里,沪陕高速、焦桐高速、312国道、宁西铁路经县城横贯全境。县域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辖11镇、5乡,21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4.08万人,自然特点“七山一水二分田”。
白庆周 党委书记、局长
郑俊生 党委副书记、主任科员
王忠建 党委委员、副局长
胡泳 党委委员、主任科员
叶长生 党委委员、副局长
汪本明 党委委员、副局长
赵琼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徐新枝 副主任科员(女)
张中 副主任科员
刘岭 副主任科员
白庆周简介:祖籍河南唐河,男,汉族,生于1963年10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师。1982年12月毕业于南阳农校牧医专业,历任桐柏县原果园乡兽医站会计、医生,桐柏县安棚乡茶林牧助理兼会计,桐柏县县委机要局秘书、副局长,桐柏县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其中,2000年9月~2002年2月,兼任桐柏县农税局局长),桐柏县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2004年10月至今,任桐柏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桐柏县国土资源局的前身是桐柏县土地管理局,成立于1992年6月;1995年9月,桐柏县房产处、房产交易所并入,更名为桐柏县土地房产管理局;2002年3月,桐柏县地质矿产局并入(2004年10月又分出),更名为桐柏县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局;2005年底,实行垂直管理,房产业务分出;2010年7月,桐柏县国土资源局与桐柏县地质矿产局合并,成立新的桐柏县国土资源局,由政府职能部门转变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全县国土资源的统一管理。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劳资科、计财科、市场科、信访科、矿产开发科、地籍管理科、征收科、年租金征收办、纪检监察室、老干科、规划科、耕地保护科、土地征用科、地质环境科、地质勘查科、党办、政策法规科、测绘科20个科(室),下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房屋测绘队5个二级单位,下辖城关、城郊、吴城、月河、固县、朱庄、大河、安棚、埠江、平氏、程湾、新集、淮源、回龙、毛集、黄岗、淮北产业集聚区所、安棚化工专业园区所18个国土资源所。
【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底,全县总面积191381.96公顷。其中,耕地57114.28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9.8%;园地3137.5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95%;林地89818.0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6.93%;草地12621.3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5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651.67公顷,占且县总面积的6.09%;交通运输用地3069.3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6%;水利设施用地9944.46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2%;其他土地3425.3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79%。人均耕地1.99亩。
【耕地保护】一是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了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单位的监管责任;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补充耕地储备制度、基本农田补划制度。二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全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1042块,新设和更新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220余块。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村组、地块。三是严格履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申请建设项目征地单位的补充耕地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坚持“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落实耕地保护面积83.2万亩,基本农田面积58.8万亩,均超过原保护面积,在保障新增建设用地的基础上,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对市局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具体的落实,主要是:(1)耕地保有量指标图上面积大于县级规划下达指标;(2)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图上净面积大于县级规划下达指标。(3)城镇工矿用地指标,图上增量指标及总面积小于或者等于县级规划下达的2020年控制面积;(4)城乡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及总面积小于或者等于县级规划2020年控制面积。对于以上约束性指标,切实做到“该高于的不跌破、该低于的不突破”。
对于预期性指标,例如园地、林地等,主要是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来确定。重点保障了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以及其他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对于各乡(镇),要重点保障镇区用地需求。合理划定扩展区和基本农田缓冲区,为经济发展留足空间。
科学、合理确定中心村。通过与桐柏县规划局充分衔接,合理确定各乡(镇)中心村数量及布局。并按照省厅专家及市局领导的建议,在部分乡(镇)增加中心村数量,保证每个乡(镇)中心村数量在5个以上。并根据各乡(镇)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拆旧的时序及位置,合理安排增减挂钩区。由于桐柏县地处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将偏远山区的零星村庄予以拆除,将偏远地区的人口集中安排到中心村。结合规划局编制的村镇体系规划,将中心村周边的基本农田调出,并且适当的考虑了中心村的医疗卫生所、邮电所、农村中小学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切实做好新农村规划。
【土地利用】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创新模式,四项机制确保新增用地节约集约。在工作中探索建立的“导向、准入、制约、激励”用地机制,有效地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经营,以较少的土地获取了最大效益。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2010年,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30.03公顷,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潜力。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建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机制。把县域内国有土地作为推进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点来运作,全面提高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水平。全年供应国有土地28宗,面积1326公顷,成交价3.54亿元。划拨供应消防大队、教育教学研究室、佛教学院、政法干校等已完成征收实施并移交的国有建设用地551.9亩,盘活了资产,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地籍管理】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土地登记工作,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宗地一律不予登记,坚决杜绝通过土地登记使违法用地合法化,切实保证土地登记权属合法、程序到位、主体正确,提高土地登记的公信力,为保护国家和私人土地资产服务。全年共完成土地登记发证工作383宗,面积80余亩。其中,城镇居民宅基用地235宗;出让挂牌土地40宗,划拨用地8宗。
【建设用地管理】全年共完成植物油厂、河南油田产能建设、城镇建设等三批村镇、六批城市、二批乡镇、一批油田产能共12个批次、1504.56亩的用地报批,有力地支持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
【本年本地区特色】2010年7月,桐柏县国土资源局与桐柏县地质矿产局合并,组成新的桐柏县国土资源局。2010年6月17日和7月26日,桐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的初审和复审,8月初,规划成果通过省政府批复;2010年8月,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在桐柏县召开。
【矿产资源】桐柏县是全国特大矿产资源宝库县,矿种多、储量大。目前已发现16个成矿区带,60个矿种,已探明储量的有23种,已开发利用矿产18种。优势矿产主要有天然碱、芒硝、石油、天然气、黄金、白银、水泥灰岩等。天然碱探明储量1.2亿吨,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黄金储量85吨,全省第二;白银储量2700吨,全国第一。据专家评估,桐柏县境内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5000亿元。
【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争取了安棚碱矿薄矿层开发与矿层保护、银洞坡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兴业矿业公司深部找矿勘探项目,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2010年,新增铁矿石探明储量(332+333级)276.04万吨,新增黄金探明矿石量(122b+333级)188.7万吨,新增银探明矿石量(333级)59吨,新增铅金属探明矿石量4万吨,新增锌金属探明矿石量2万吨。
【矿产勘查开发管理】开展了全县采矿权人年检工作,县级发证持证矿山67个,县域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持证率100%,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行为3起,非法采矿1起,停产限期整改2家。按照省厅对全县探矿权清理工作要求,正在开展核实沟通和抽查审核工作。全面落实了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制度,全县监测率100%。
【矿产资源整合】按照市局下达的桐柏县辖区内矿山数量减少20%的目标任务,县政府成立了矿产资源整合领导小组,研究布署整合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已批复。2010年,按照既定资源整合工作方案,全县资源整合的范围为建筑用大理岩矿,整合的标准是整合后的矿山企业必须达到年生产建设规模30万吨以上,企业注册资本金必须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解决矿山企业小、散、乱的局面,矿山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整合工作将按照市政府批复的意见如期完成。四是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工程治理。通过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完成了大河铜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20万元);通过桐柏山地质遗迹保护项目(200万元)的治理,有效改善了矿区矿山地质环境。
【本年地质矿产工作特色】①完成了桐柏县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修编;②申报了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资料已通过省市预审;③完成了全县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④完成了全县探矿权清理工作。
【执法监察】以探索长效机制为基础,切实加强执法监察。立足于从管理上找原因,从落实共同责任上想办法,从提高土地、矿产执法水平上下功夫,严查各处各类土地、矿产违法行为。一是加强动态巡查。在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的基础上,实行局长、所长、监察员层层负责制,明确巡查区域,划分巡查等级,安排巡查专人,定时开展巡查,做到管护到边、巡查到位。实行“提前介入,关口前移,查防结合”的执法监察新模式,确保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二是健全执法机制。4个执法中队与16个基层所协调配合,分片负责,对大案要案实行公开联合挂牌督办;建立和完善了联合办案机制,主动引入司法机制,在南阳市率先成立公安国土中队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法院、检察院和监察机关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对重大典型案件的联合处理和责任追究力度,大大提高了办案质量。三是建立了县、乡、村土地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县直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组在土地管理中的职责,强调共同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全年共采取集体行动30余次,立案260余宗,下达处罚决定260余宗,拆除根基房屋、制止违法矿业行为70余宗,较好地维护了全县土地市场秩序和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矿业行为的发生。
【信访工作】全年共接待信访人340余人(次),立案48件,其中,转办18件,交办10件,直接查办20件。进京、赴省来市上访,省厅批转,交办信访事项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规定标准。
(曹磊)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主要任务
答:(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激励矿山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转化科技成果,实现难利用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不断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进...

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答: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大力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3、加快立法步伐,法律制定法典化,加强执法力度 为了避免自然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要尽快着手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事业单位节能减排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答:2、积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节能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每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强化节能意识。3、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勤俭节约观念,培养干部职工自觉节约能源、资源的...

善待地球 节约资源 持续发展
答:围绕规范矿业权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完善年度检查工作、健全监管责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三、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制定了自治区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

铁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大有可为
答: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全路干部职工既要着眼当前做好能源节约,更要立足长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前,全路各单位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当前一件大事切实抓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对本单位资源节约工作负总责,要把资源节约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建立长效机制。要针对制约铁路资源节约的关键问题...

申论范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四项措施
答:凡土地利用评估达到要求并通过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确需扩区的,可以申请整合依法依规设立的开发区,或者利用符合规划的现有建设用地扩区。对符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要求的开发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 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十)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总结
答:此外学校绿化面积大、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灌溉用水量很大,为了大力节3 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总结2 为了加强水情教育、提高幼儿的水忧患意识,培养爱水、惜水、节水和护水好习惯,切实保护水资源,XX市XX区xx新区第一幼儿园开展了爱水护水节水系列宣传活动。 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x月22日上午,xx一...

节约用水活动总结
答: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稳定社会发展,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取更大效益,按照国家资源节约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平台员工当中树立节水的理念,加快推进能源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平台上营造节水的良好氛围。 2、健全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各部门节水管理制度,配齐配强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检查,...

(四)保障措施
答:突出工作的整体效益,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及时总结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5.开展专题研究,加强制度供给、动态调整制度体系 围绕制约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关键性问题,服务于长效机制动态调整,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并及时将专题研究成果提炼转化为制度成果。建立政策动态调整和评估机制,依托调查评价、监督监测...

开展节约用水主题活动总结范文
答:为呼吁大家进一步关心水问题,提高对水的认识,营造节约用水宣传氛围,各地会开展节约用水活动。以下是 整理的开展节约用水主题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1.开展节约用水主题活动总结范文 为了提高幼儿的水忧患意识,培养爱水、惜水、节水和护水好习惯,切实保护水资源,xx新区第一幼儿园开展了爱水护水节水系列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