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报销大案,十八万两银子如何将户部官员一网打尽? 历史电影观后感

作者&投稿:职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属于谎报军情的军费报销,最后被御史们知道,于是陈启泰率先奏报朝廷,朝廷经过调查后最后将户部的官员一网打尽。

在晚晴的制度规章中规定:军费报销的主管部门是户部。就是说户部将对每一笔费用进行审核,如果户部发现有“以少作多、以贱作贵、数目不符、核估不实”等情况,有权“批驳”,打回去重新造册。等一切报销项目都符合要求了,才由户部呈报给君王报销。等到君王同意报销后,户部再给申报部门下批,这就是军费的报销整个流程。

晚清的第一报销大案,是发生在光绪年间。当时在云南发生重大叛乱,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叛乱才被平息下去。在叛乱的这几年所有的军费全部都是由云南财政部先行垫付,数额达到百万两银子。

就在这一次战争后的报销上发生了一个案件。云南由崔尊彝和潘英章一道赴京去去申报,他们一切都将“以钱开道”,便将18.5万两银子,汇到了京城顺天祥等银号中,作为他们的“活动经费”。这笔活动经费就是当时为了能够更快的办事在背后做的一种贿赂。

而当他们两个人见到了军机大臣章京、云南司主事孙家穆。这两个军机大臣狮子大开口直接要13万两银子来办事,当时崔尊彝和潘英章觉得太多了,与他们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

而这个时候,朝廷把户部尚书这个职位任命阎敬铭来做,这个人是一个清廉的官员,而孙家穆想要这笔活动经费,便以8万两白银,把云南军费报销了结。


就这样原来的18.5万两银子只用了8万两银子,那么剩下的10.5万到那里去了?原来这笔剩下的活动经费崔尊彝私自贪污了2.76万两银子。潘英章向崔尊彝借了1700两银子,而剩下的则全部由户部的官员瓜分掉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最后这件事情传到了朝廷御史的耳朵里,御史陈启泰率先奏报朝廷,弹劾周瑞清受贿。最后朝廷将这件事情彻查出来,最后将贪污的所有人员全都查办。



上文“光绪朝第一大案:二品大员为报销军费向书吏集体行贿”,我们介绍了:云贵总督、云南巡抚对于数百万先行垫付的军费、办公经费迟迟不能报销非常伤神。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行贿的人。即即将入京做吏部官员的云南官员永昌府知府潘英章。此人非常适合帮助云南找到合适的人进行疏通。

(1)潘英章不做的也得做

潘英章听崔尊彝这么推心置腹地跟他说了报销案件的来龙去脉,潘英章立刻站起身,“好的,请大人放心,我一定为云南同侪做好这件事情。”

潘英章本来就有些害怕,但看到崔大人如此信任自己,潘英章也觉得非常感动。但长期在官场厮混的他,也知道不做也是祸,做呢也是祸。

崔大人跟他这么说了,他如果不干那肯定得让他丢官,这机密的事情都跟你说了,你不同意,能让你去北京做官吗?不做的话,自己眼前前程也就没了。

从那时起,潘英章可能就定好了:我咋这么倒霉!赶上了这件事儿,既然无论死活都要倒霉,那就玩儿把大的!

本来这件事儿可以不被告发的,问题其实就是出在潘英章身上!

云南布政使崔尊彝为了几年的报销公务费的事情,去找要去吏部工作的知府潘英章给户部的书吏们行贿。

崔尊彝把自己的难处向潘全盘托出,潘英章一听知道自己帮忙了未来可能会丢官、没命;自己不帮忙,现在闹不好就得丢官,别看你要去吏部工作,就算你去了吏部,想让你丢官也容易呀。好办呀,查查你在云南做官时有无没做好的事情、有无贪腐事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18.5万行贿书吏款来京

潘英章立刻答应帮忙,并满口大包大揽。

崔尊彝一听,也站起身,握住潘英章的手,满眼热泪,抖动着手很激动,“我代表云南各级官员拜托兄台了,兄台一定要帮我们做好这件事情。到京城后,你也人生地不熟,如果有什么需要商量、出谋的话,你尽可以去找太常寺卿周瑞清。他也是我的好朋友。”

“崔大人,我一定把这件事情办妥,你放心,咱们该怎么办,您说吧!”。

崔尊彝见人也安排好,便将18万5千两的银子,汇到了京城顺天祥等银号中,其中10万7600两专门用于行贿。

潘英章到京(光绪七年1881年)后,立刻与已经接到书信的周瑞清接触,商量了具体方法。

潘英章和周瑞清商议:户部云南司办理报销这件事儿的是孙家穆,可他们并不熟悉。但孙家穆的之前的同事龙继栋与周瑞清较为熟悉,而且现在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于是,通过贿赂龙继栋,由其向孙家穆说和。只要户、工、兵三部将云南报销的事情办妥,就给他纹银8万两,先付5万两,等全案奏结后再给3万两,由孙分给相关人员。

其后,5万两银子的银票在周瑞清家交接给了孙家穆,周瑞清得银5000两,其余4.5万两在办事过程中,由孙家穆分给了有关人员。

(3)行贿过程

光绪八年(1882)五月,崔尊彝到达北京时,云南报销文件已经经户部复核,并已奏报朝廷;工部也已经议准,就等户、工部会奏和朝廷批准了。潘英章便将3万两的银票交给崔尊彝收存,又把云南汇来的私人银3万2千两也交崔尊彝收存。除报销用8万两外,崔尊彝私自贪污了2.76万两。

崔尊彝认为办理报销的事情已经不成问题,就等朝廷给云南批令,然后云南再给朝廷一个批令的奏结(报告),全案就圆满完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崔尊彝向吏部请假回家探亲,委托潘英章把余下的工作做完,而潘英章不久也回到了云南永昌府。

可令他们万万想不到事发生了,一些受贿官员真是嘴巴没毛办事不牢!

他们在与自我感觉不错的人吃饭喝酒的时候、同事胡侃的时候、跟家人朋友吹牛的时候,或者在不自觉地露富中,把这件事情竟给捅出去了。

两个月没到,到了七月份就被御史言官们“风闻”了。御史陈启泰上奏,揭发了崔尊彝等人贿通舞弊报销、太常寺卿周瑞清包揽云南报销案。

(4)最终结果

最终,这件案子是这么处理的,详见以下:

《光绪实录·五月二十九》中的涉案人员有:

此案崔尊彝承办云南报销,潘英章辄为代托周瑞清,转属龙继栋,向孙家穆说明津贴公费银八万两。司员书吏,得受银数多寡不等。虽经该部覆核,所报均系应销之款。惟辗转贿托,数至盈千累万。官吏通同,朋分入己,情节较重。自应从严惩办。

已革户部主事孙家穆。以主稿司员得银七千两之多。实属贪婪不职。

已革太常寺卿周瑞清。虽无包揽报销及分赃情事。惟以三品大员辄商同说合,过付银两,实属荒谬。

孙家穆、周瑞清均著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周瑞清据供母老丁单,著不准留养。

已革户部员外郎福趾。于贿办报销,先不知情,事后分用银四千两。

已革知府潘英章。听从贿托。明知崔尊彝侵用公款,辄向借银一千七百余两。

已革户部主事龙继栋。听从周瑞清说合过付,事后并得受酬谢银二百两。

已革御史李郁华。虽未同办报销,惟身任风宪官。辄向各处探问报销诸事致人疑畏。又甘为潘英章代买物件。因得余賸银四百两。

福趾、潘英章、龙继栋、李郁华均著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降调户部主事崔澄寰、周颂向孙家穆借用银两,现已归还。惟究系报销之款。崔澄寰、周颂均著即行革职。

得赃之书吏褚世亨、张瀛、吴庆林、张兆鸿均著杖一百、流三千里。

已革云南粮道崔尊彝侵用公款二万三千二百余两。虽已病故,仍著革职。该故员家属完缴。

在晚清的时候,朝廷贪污严重,至于这种谎报的事情比比皆是,还不是都是为了让大家都有钱赚,但是户部官员这次是明显被别人针对了。

主要那个时候其实也是和现在的社会差不多,都是会有贪污的人存在,有贪污的就有反腐败的,就在阎敬铭上任以后然后把这些人都给一网打尽了,凡是接触到这些钱的人都被免职。



历史一定是正确的吗?~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没有正确与错误一说,只有真实和虚假的区别。但历史上的人物却有正确与错误的评价,这必须是与这段历史无关的后人才能给出的结论。在中国,也许结论要过去很多很多年才能得出,只要有利益人存在,历史就很难做到真实。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清朝最穷的甘肃省曾发生三件怪事,为何乾隆派人一查怒斩19位高官?_百 ...
答:这时候,在兰州也陆续出现了三件怪事。第一件怪事,就是乾隆皇帝把原来的陕甘总督勒尔锦革职之后,却使甘肃布政使王延赞主动捐出历年来积累的四万两银子的俸禄来作为朝廷的军饷。王延赞本来是想做好事的,可是却也出卖了自己。在清朝时候一个省的布政使,就相当于现在省里管财政的副省长,年薪七八千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答: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

和珅是被哪个皇帝杀得
答:和珅还用“议罪银”,就是让有过失的官员,以交纳罚银代替处分,少则数千两,多的几十万两。这些“...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宣宗。第三子敦恪亲王绵恺。第四子瑞怀

赵士麟轶事典故
答:杭州,这座依偎西湖的城市,因其繁华的市场和琳琅的商品吸引了众多贫民。他们常常向驻防的旗兵官员借取高利贷,称为“印子钱”,以维持微薄的生计。然而,高额的利息让许多人陷入了困境,导致了营兵军官马化龙等人与官员、平民之间的冲突,最终酿成了一桩大案。面对旗营累积的31万两债务,赵士麟面临了严峻...

清朝900多万两库银被盗的谜案
答:, 这么多银子放在哪里?又是怎么被偷出去的呢?, 当时,北京共有十个大库,有装粮的、装钱的,还有装布匹绸缎的。其中装钱的共有三库:, 第一个是紫禁城...同时,道光也同意一些特殊官员免于赔偿,如官员本人去世而子孙尚未成年时,就不要他赔了。, 银库大案对道光的打击很大,不仅925万两雪花花的白银不翼而飞,让...

鲁迅的爷爷科举舞弊怎么回事?为何光绪放过他了?
答:周福清回乡奔丧,恰逢此时浙江省举行乡试大考,主考官是殷如璋。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榜进士,二人私交甚深,关系很是密切。周福清人还未到绍兴,绍兴的马、顾、陈、孙、章五姓大家便通过小道消息得知了这层关系,这五姓人家聚在一起,商量聚1万两银子托周福清去贿赂殷如璋。这五姓大家族的纨绔子弟,一...

清朝最抠门户部尚书为啥会为大清朝留下了八百万两银子?
答:阎敬铭担任户部尚书后,公然向这一潜规则宣战。他走马上任后办的第一件大案,就是掀出了著名的“云南军费报销案”,使得与案情有牵连的数十名大小官员,都受到了应得的惩处,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户部官员几乎一网打尽。甚至连军机大臣景廉、王文韶,以及两朝帝师翁同龢都受到不同...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的《使团惊魂》是在哪一集结束的?
答:虽然旅途劳顿,可狄公想着都城的大案,辗转徘徊难以入眠.他反复思忖文书提到的每一个情况,倍感案情的重大...第六集 李二落到狄公手里,令匪首金木兰如坐针毡.因为李二的身份一旦暴露,他们内外勾结的巨大阴谋就会...蝮蛇一声冷笑道:为了区区几十万两抚慰银,竟让我们断送了经营几十年的幽州.现在刘金突然暴露,会断送...

清官廉政的故事(故事...故事)
答:江公不禁脸红,赶紧又补了4两银子,赵锷更加不敢收下。江公生气地说: “乃使我不如一妇人耶?”清初作家龚炜对此评曰:“予以公之偿锷已足,夫人犹以为歉,公以夫人之语,而犹以不如妇人为嫌。其平日之善善相规,施德于民者尽哉!”(清·龚炜:《巢林笔谈》卷二)笔者认为,这个评论是公允、深刻的,因感慨...

有没有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爱国将领英勇作战的故事
答:光绪五年(1879),云南巡抚杜瑞联就云南非法军费报销一事,派崔尊彝和潘英章二人携巨款赴京打通关节。崔、潘二人进京后在军机处、户部四处活动,最后以向军机大臣周瑞清、王文韶、景廉和户部经办司员、书吏行贿8万两为条件,了结此项报销。 光绪七年(1881)六月,此案被告发,西太后命刑部审理。刑部最后查明5万两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