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怎样的一座城?

作者&投稿:裔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汉有两个别称,一曰江城,二曰浮城。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这句诗在千年前就钦定了武汉江城的身份。

事实上,“江城”的称号却并非武汉独有。长江流经之处,上游的宜宾、泸州、重庆,均享有江城的名号,下游的芜湖因为位列近代“江南四大米市”之首,也有江城之称。不过武汉依然是中国最著名的江城。

中国江城虽多,但浮城却独属于武汉。

设计过悉尼歌剧院的澳大利亚籍世界建筑大师柯林·达尔顿曾在考察了武汉的地貌特征后,做过一个比喻:武汉是一座全世界都难得找到的“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大师的眼光一如既往地独到,比喻也很形象。

武汉这座城,水是它的魂魄。长江穿城而过,与汉江在龟山脚下汇合,把武汉分割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三城合而为一,这在世界范围内,也实属罕见。

这座浮城就像一个谜。

当你想用一个词去形容它的城市气质时,你会发现,这座城叫人捉摸不透,就像贯穿着它的长江一样,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这一点,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娄烨早已在电影里对这座城市加以剖析和探索。2012年他执导的一部在武汉大量取景拍摄并获得金马奖提名的影片,片名就叫《浮城谜事》。

影片中掠过老城区的鸽群,即使是晴天也总是灰蒙蒙的天空,退潮后空旷斑驳的江滩,还有裹挟着浓厚烟火气的街道,扑面而来的都是生活本真的模样。

娄烨想必是热爱武汉的,他用镜头化的语言,呈现出了被大多数武汉人认可的“武汉味”。

只是电影宣传了武汉,也固化了武汉。

就像后来很多部在武汉取景拍摄的影片一样,哄乱的烧烤摊、陈旧的轮渡、嘈杂的汉口集市、油辣的热干面、粗粝的武汉方言……当那些零碎的事物被镜头不断地拼接和强调,观众印象里的武汉特质就这样被标签化了。

但一座城市是不能够被几个标签代表的。

武汉是怎样的一座城?

作为一个湖北人,说实话,我回答不上来。

家乡离武汉不算远,不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离家在外这么多年,我曾很多次经过武汉,但也只是经过。上大学时,是抵达或者去往武昌火车站;工作后,是抵达或者前往天河机场。武汉于我,只是一个停靠点,停靠的时间,因为短暂,只够吃一顿饭或者看一看头顶的天空。

我很遗憾,迎来送往的这些年,我并不曾深入地探究过这座城。以至于这个4月,当我带着探究的目的走进武汉,我发现我对它如此陌生,走在路上更是晕头转向,连黄鹤楼的大门都找错了。

不单是我,许多初次抵达武汉的人,都会晕头转向。

谁叫武汉那么大呢,大到经过武汉的特快列车要停两次,大到武昌的出租车都不愿去汉口和汉阳,大到你走进武汉大学一天也走不出来。

所以今天我们许多人提到武汉,都会说“大武汉”。

这里的大,除了面积,还有一层历史的厚重。“大武汉”并不是自封自大,这座城有着辉煌的过去。在民国时期,称得上“大”的,除大上海之外,唯有大武汉。

历史的风云散去,留下的是武昌首义、东方芝加哥、汉阳造、国立武汉大学、武汉长江大桥,以及隐匿在高楼之间的百年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花园以及老城墙。

那些沉甸甸的词汇无一不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而那些老建筑,因为藏着岁月的温柔,无论什么时候凝望它们,都叫你挪不开眼。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从这个层面来说,大武汉实至名归。

小日常

有水的地方,总归是灵秀的,但被长江滋养着的武汉似乎与灵秀并不沾边。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曾经的码头文化使得这座城大排档盛行,烟火气十足,市民刀子嘴,大嗓门,没有太多的含蓄温婉。

我在武汉停留不过短短三日,自是来不及将这座城走遍。但所到之处,目之所及,耳之所听,却发现,这座城在喧闹和市井之外,自有另一种轻盈和诗意。

我的探访之旅始于黄鹤楼。

这座屹立在蛇山之巅的“天下江山第一楼”,本地人虽然鲜少登顶,但对外地人却有着十足的吸引力。

园区不算很大,亭台水榭,一应俱全,更像一个市民休闲公园。穿过大门,攀上蛇山,登上五楼,凭栏远眺,感觉真有点像大门对联上写的: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正是春游季,一群小朋友站成一排,都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系着红领巾,大声吟诵李白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吟诵完毕,人群热烈鼓掌。

一千年过去了,长江还是那条长江,日夜奔流,但江城却变了模样。我试图搜寻当年的黄鹤,可除了风声和云团,又哪里找得到一丝传说中的痕迹呢。

我的执着一如武汉大学校园里为着樱花而来的人群。

他们就像江中细碎的波浪,一波接一波地涌进武大。尽管樱花已经零落成泥,树上只有绿叶繁盛,但年轻的男孩女孩还是流连在樱园西路,在路牌下摆出各种pose留影,每个人都笑得很甜,仿佛拍下照片,就留住了春天。

幸而还有美食可寻。

我随着潮水一般的人群涌向户部巷。虽然全国的小吃街几乎都长一个样,但比起其他城市美食街的热情似火,户部巷简直是一股清流,摊主们并不热情呼喊,也不过分招揽,有的甚至都懒得看你一眼,吃或不吃,任君选择。

也许是被各色美食迷了眼,我迷路了,转了好久,才找到一个出口,沿着一片居民区的小路出来,走着走着,忽然就到了江边。

先前在黄鹤楼上远眺长江,只觉意境深远,此刻长江近在眼前,又是另一番光景。

江水尚凉,没有人下去游泳,江面只有几艘船来来往往。也许等到五一过后,天气热了,市民便会像一条条鱼,畅游在江里。

年轻男人也许会像易中天在《读城记》里说的,穿上红色紧身裤头,彰显最野性的生命活力。

午后的江滩很安静,也很空旷,没有牛羊在吃草,也没有人放风筝。

只有一株柳树,披一身新叶,被江风吹得婷婷袅袅。那些鲜绿的枝叶,就像江堤上散步的小年轻的手,不小心触碰在一起,又迅速分离。

那种空旷和安静让我开始走神。在家乡蕲州,这个时节,会有很多人挎着小篮,在江边挖野菜,摘野生的蒿子,回家包团子,或者炒腊肉。

但武汉人应该是不吃腊肉的,面朝大江大湖,他们吃各种鱼,吃虾,吃鲜甜的莲藕。淡水河鲜是他们的最爱,这其中又以小龙虾为最。

小龙虾在武汉人心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热干面和鸭脖子。

就像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游出长江,也没有一只小龙虾可以活着爬出武汉,武汉人一个夏天吃掉的小龙虾,虾壳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圈。

吃是一种信仰,生命里的伤痛和裂痕,都可以用一场场吃来填满。有谁不爱吃呢?

我想起从机场出来乘地铁2号线,从始发站到终点站,长长一串地名,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螃蟹岬”,报站的时候,我甚至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傍晚的时候阴云散开,天放晴了。夕阳像个甜润的柿饼,悬在城市天际线上方,江面拉得悠长的红色波光,就像柿饼撒下的红色糖霜。

时光在这一刻静止下来,夕阳下的武汉仿佛回到从前。

黄鹤楼上立着崔颢,他神思忧郁,把传说写进眼前的景色。

李白站在江边,正和孟浩然挥手告别,船只扬起风帆,驶进了烟花浪漫的扬州。

珞珈山下,郁达夫在散步,他慢慢走着,一直走进春风沉醉的夜晚深处。

夕阳一寸一寸消失在地平线。

我看着暮色中的长江大桥,想起的士大哥的叮嘱:你一定要在晚上走一走长江大桥,那跟你白天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我想象过那种画面,当璀璨的灯光次第亮起,跨江而过的大桥,如同横卧下来的巨龙,被夜色包裹,像一个梦。

我想象着那种华美,匆匆赶往江畔的红巷游船码头,跳上了黄鹤楼号游轮。汽笛鸣起,游轮像一颗巨大的水滴汇入长江。

武汉的夜,正等着我去探寻。(完)

~

汉朝的汉是什么来历
答:首先是汉水,接着才有汉中。项羽大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所以刘邦击败项羽后,就称“汉朝“。为什么我们叫汉族?写的叫汉字?说的叫汉语?都是因为有个汉朝的原故。为什么叫汉朝不叫XX朝,因其开国皇帝刘邦称帝之前封地汉中称汉王。请注意先有汉中后有汉(中)王,先有汉水后有汉中,汉中地域是汉水...

“汉城”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何韩国要把它改为“首尔”?
答:汉城这个名字其实是由地名演变而来,当年朝鲜太祖李成桂是在开京建立朝鲜王朝,后来迁都汉阳。而汉城,其实在当时特指汉阳这里建立的一座城。至于韩国为何将汉城改为“首尔”,有很多其它官方解释,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韩国的民族自尊心不允许自己的首都叫做“汉城”。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汉字”...

汉文化悠久深远,有些怎样的特点?
答:汉文化的主体性:汉文化独自开创并形成完备的文化体系。梁漱溟说:“中华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汉文化的独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也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每个汉字都有其形成演变的历史。绘画、建筑,以至饮食、服饰...

汉长安城遗址与城墙是否有关
答:命萧何建设都城,临时以栎阳城为都,地址在今阎良城区东侧。两年后(公元前200年)才迁都至今未央区,定名长安。初名是以为长期安定之意。今西安北郊清明门村、玉女门村、城角村、吴高强、高庙村、六村堡、延秋门村、青门村等一系列村名,都是因汉长安城墙得名的。汉长安城墙南墙有一座城门,...

汉武帝刘彻统领下的西汉是怎样的?
答:相传汉宣帝建立西域,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西汉疆域东至日本海,南至脚趾交叉,北至阴山,从而确立汉疆域;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第一次把中国的目光转向了世界。汉族使臣到达大湾、康居、大岳、大夏、休整、毒(即印度)、于阗、库余、李璇等国,打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汉的繁体字是怎样写的?
答:汉的繁体字写法如下:汉[ hàn ]部首:氵 笔画:5 五行:水 五笔:ICY 基本解释 1. 天河 :银汉。云汉。2. 成年男人 :汉子。3.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汉族。4. 中国朝代名 :汉代。

汉朝时的长安是现在的哪?
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如何评价西汉?西汉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答:汉朝是我国一个开天辟地的时代,汉族人就是这么来的。东汉 西汉都是个文明发达的时代。

隋朝修建的大兴城在什么地方,隋炀帝为什么要修这一座城?
答:不只是布局问题还有环境的问题,汉长安城是一座自然发展起来的都城,几百年的发展使得人口众多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问题十分的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连皇帝的饮水都是臭的。夏天整座城市都弥漫着恶臭味连皇宫中也被恶臭环绕,身为九五至尊的人自然是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汉长安位于...

汉字体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答:汉字体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1、甲骨文。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