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是什么意思? 心理咨询师告诉你,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作者&投稿:袁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靠近自己喜欢的人或东西是动物的天性,人也不例外,但是有这样一部分人在靠近的同时得到回应之后又会拼命的躲开,想要拥有有抗拒得到,这就是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下面八宝网小编带来: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什么意思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什么特征。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一种性取向叫做lithromantic,中文是回避型依恋人格,指在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当他对你有同样感情后,你就会讨厌这种感情,甚至不再喜欢他…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什么意思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什么特征

网友看法:

1、心里「我爱你」,嘴上「给我滚」。

2、我就是这样,她们都说我有心理问题,现在看来好像是真的,几乎没有朋友了

3、我觉得是我了。喜欢人可以,但是一旦在一起了就会感觉很害怕

4、真的有的时候有超怕孤独但是有超怕跟人相处!分裂每一天hhh

5、一边渴望拥抱,一边害怕靠近。

1. 逃避型依恋通常是冷漠甚至冷漠的,缺乏对生活的兴趣和追求。

2. 因为他们总是避免过多的亲密接触,所以他们看起来很独立。

3.它们通常与配偶选择中的依恋类型有关。原因很简单:依恋类型更活跃,这缩短了他的冷漠和退缩所造成的距离空间,使他们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4. 逃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也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一旦建立起亲密关系,因为过多的亲密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和退缩就会浮出水面。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什么意思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什么特征

5. 逃避依恋,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家庭生活,不参加各种社会服务,不出差,呆在家里埋头读书、看电视,不与家人互动。

6. 配偶之间的亲密行为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受到控制,想要拥有自己的空间。

7. 回避型依恋可以积极地表现出亲密的需要,但当需要被满足时,当面对亲密时,它会立即退缩,甚至感到愤怒。

1、用心感受情绪,而不是着急推开别人

当别人接近你,而你又因此感到反感和厌烦的时候,不要着急去解决这样一种负面的情绪。你要仔细品味它,这个情绪由哪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要怎样做才能平复这个情绪?需要的什么?

对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情绪不断体会,不断熟悉后,你对这些消极感受的耐受性就会变强,你也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固化思维抗衡。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什么意思 社交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什么特征

2、从自我依靠转向互相支持

回避型的人群最害怕的,就是和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早早的在脑海中构建一整个问题的解答——尽管这可能是不正确的。但是长期的回避让他们比起相信正确的答案,更相信自己。

因此,想要迈出第一步,就是把你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表达给你的伴侣,对他/她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期望。当你们双方相互理解之后,你们便可以相互支持着前进。

凡事要多往好处想,事态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上认为,回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病态人格,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或者逃避型人格,该人格最明显的临床特征是自卑、逃避社交。

从某种意义上讲,远离尘世的人大多具有回避型人格的某些特征,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关于回避型人格,《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有过详细的描述。

一、容易受到伤害

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往往内心脆弱,对外界的排斥极为敏感,并会扩大别人无意的伤害。除非确信能受到欢迎,否则,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他们极度自卑,并过度自我保护,他们几乎不会主动克服困难,也从不会冒险,轻言放弃是常态。

二、内心孤单无助

他们大多孤身一人,除了父母至亲,难有知心朋友或者伴侣,因为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长期情绪苦恼、精神状态异常。

三、行为举止退缩

他们敏感羞涩,极易自我否定,并总是逃避社交活动,在一些社交场合,他们总是选择沉默不语。他们存在心理缺陷,导致他们内心深处深深的无力感,他们与社会始终格格不入,因为这个社会带给了他们不安。

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类人群几乎无法承担社会事务,也无法贡献自身价值。他们与这个社会存在明显的边界感,导致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度很低,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那么,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应该如何克服这种病态心理呢?

一、客观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是关键,在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之前,首先要自我接纳。即创造合理的外界环境,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逐渐建立自信,慢慢消除自卑,从而提高自我评价。

二、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学上有一种恐惧症的系统脱敏疗法,而这种关于恐惧症的疗法对于回避型人格也同样适用,通过系统脱敏,可以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慢慢适应社会环境。

三、尝试深度社交

回避型人格之所以逃避社交,其实是因为过度保护,防止自身受到伤害,他们可以尝试通过网络与外界接触,然后在实际生活中循序渐进,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最终形成正常社交。

同时,可以多看看关于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通过书籍不断调试自己内心的状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克服困难,让书籍帮助自己走出回避型人格的病态心理。

个体心理学观点认为,我们的意识对于行为选择具有决定性,从这个角度看,既然回避型人格自卑且逃避社交,那么,我们也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深度社交在意识层面影响我们的决策,摆脱回避心理。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人格心理学》



字面的意思大概是
遇见难事就回避 从来不想着解决处理

回避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对社交能力的缺乏、自身能力的否定、对别人的评价及其在乎,尤其是负面评价更是敏感。
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1、理论家认为,从基因学的角度,造成现实世界的恐惧、令人不安的思想模式,是主要原因。
2、许多心理学专家认为,多半的影响因素是,幼年时不愉快的家庭经历导致。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长时间的体罚和训斥造成的。
从小这种屈辱感慢慢深入内心,然后不断放大。造成了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爱,被社会乃至家庭所排斥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害怕否定、排斥交际、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害羞怕被嘲笑、低人一等、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

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患者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
生物学因素: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出生时就表现了难以抚慰的脾气或人格特征;对社会中的负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儿童易于患上这种障碍。
家庭教养环境因素: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认为其父母对自己更加厌恶,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恶感,对自己缺乏适当的感情。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低估计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消极的自我暗示
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早年由于某些外部伤害造成的恐惧,抵触等心里阴影对之后行为上的一种暗示性原因.

回避型人格是什么样的~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回避型人格指的是什么?
答:回避型人格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面对社交和人际关系时倾向于回避、逃避、避免或抵制接近他人的情绪和行为模式。这种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亲密关系和社交场合的回避,常常表现出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社交焦虑、独立性强、缺乏信任他人的倾向。回避型人格的个体通常更喜欢独处,保持距离,避免暴露自...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答:回避型人格更多的指对亲密关系和感情的一种回避,并且由此引发对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回避。如果是愿意并且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亲密感情的话可能是社交障碍,比如社交恐惧。不要将问题想的过于严重。 2·人的气质在出生时就已经有了分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个性。如果你从小就比较内向害羞,不太敢于与人交流,那...

什么叫回避型人格?
答:回避型人格是指倾向于回避亲密关系和情感互动的人格特征。与回避型人格的人建立健康、稳定的恋爱关系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应对与回避型人格的伴侣谈恋爱:1. 理解和尊重:了解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和需求,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避免过度追求或施加压力,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情感...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答:回避型人格指的是那些在亲密关系中倾向于回避情感接近和承诺的人。他们可能对依赖性和亲密性感到不安,常常避免表达情感、回避亲密关系或通过独处来保护自己。跟回避型人格谈恋爱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了解回避型人格:首先,了解回避型人格的特点和行为模式对于建立和维持关系至关重要。

回避型人格是什么?
答:回避型人格,又称为逃避型人格,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逃避。这些人可能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对个人界限过于敏感,以及在恋爱关系中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与回避型人格谈恋爱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与回避型人格的伴侣相处:1....

什么是逃避型人格?
答:逃避型人格是一种人格特征,通常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或负面情绪时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方式。逃避型人格者倾向于回避或逃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处理情绪和困难情况。以下是逃避型人格的一些常见特征:回避社交:逃避型人格者通常不喜欢社交活动,他们可能会避免参加聚会、社交场合或人群聚集的活动。他们...

回避型人格是什么?
答:1. 回避型人格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用以描述个体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方式,倾向于避免、逃避或抵制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系的情绪和行为倾向。2. 这种人格特质的主要特征包括对亲密关系和社交场合的回避,常常表现为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社交焦虑、独立性较强以及缺乏对他人的信任。3. 具有回避型人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