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四方智造变革发力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高端装备

作者&投稿:卓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车四方动车组车体生产线启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焊接作业。


  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存车场,各型车辆等待交付。

  和这个温度陡然升高的夏季一样,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的生产也是一派火热景象。体现在交车线上,就是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

  而“驱动”这一切的,则是中车四方在研发、制造、经营、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开展的智能制造应用。

  仅服务环节,“在动车组远程技术支持中心,诊断工程师们就可以对运营在全国的中车四方平台动车组进行远程监控”,中车四方信息技术部部长邓学寿介绍,“一幅巨型中国地图上正闪烁着一个个绿色光点,在这个智能运维平台上,每个光点就是一列车,从中车四方驶出的1300余列动车组在这里可以实时监控,运行、维护情况尽收眼底。”

  而这场中车四方的“智造变革”才刚刚开局。

  就像高速奔行的“复兴号”,已初步建成数据驱动型企业的中车四方,正在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精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搭建“制造+协同+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

  不同于“卡奥斯”那种通用的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我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中车四方搭建的是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它通过将垂直行业的工业机理与平台应用深度融合,实现对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而中车四方的“触网”之旅是从建设数据驱动型企业开始的。在中车四方的“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就提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工厂,在企业研发、制造、经营、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开展智能制造应用,打造数据驱动型企业。

  邓学寿表示,目前中车四方通过“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工厂架构已初步建成。信息化在业务支撑、资源共享、效率提升、有效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实现了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服务的全面应用。

  数据显示,通过改造,中车四方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37%,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2.3%,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0%,设备数控化率达到45.17%。

  而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中,中车四方以数字化运营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依托一个基础、四个平台、三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基础,集成5大核心系统及N个业务系统应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产品互联、设备互联、产业链信息系统数据接入和跨境数据整合,开展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精益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面向产业链的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智能运营服务,使得数据驱动有效落地。

  在应用方面,中车四方一方面通过MRO系统实现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积累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通过PHM车辆健康监测系统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动车组运行状况数据,并将数据加载到大数据平台,进行安全运营、分析和挖掘,最终实现安全运行、维修服务、产品改进。此外,公司还利用SGO四方速购配件服务系统实现了配件需求快速查找和精准定位,提供路局用户配件采购超市化和互联网化,实现一站式服务;提供配件智能查询和配件信息参考,实现了配件采购需求精准化和简单化管理。

  通过“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赋能建设,中车四方正在探索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生产、运维、服务等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模式,为轨道交通行业上下游产业及整个工业行业起到示范和引领的效果,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向“制造+协同+服务”模式转型提供有效支撑,并实现平台、标准和模式的跨行业迁移、复制与推广,推动我国离散装备制造业整体能力提升。

  电子化“制造履历”全程可追溯

  透过枯燥的数据和一个个专业得有些拗口的术语,其实,工业互联网给中车四方带来的改变,十分生动、非常好懂。

  在中车四方动车组车体生产线上记者看到,“复兴号”动车组已全面恢复生产,包括16辆长编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以及“超长版”的17辆编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正在被精心焊接。“传统的焊接,依靠焊工在焊完后进行自检、互检、巡检,无法对焊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车体焊接工艺师池浩瀚告诉记者,“依托数字化技术,正在焊接的车体,每0.5秒就有一组数据上传,并自动与标准参数进行比对,一旦出现超差自动报警。”通过布设在焊机上的数据采集器,焊接管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焊接过程中的所有焊接参数。这也是国内首个动车组焊接过程数字化管理系统。

  “转向架相当于列车的‘腿脚’,”在转向架智能生产车间,转向架工艺师姚迪介绍,“一个转向架有400多种零部件,从上线装配到完成制造,会产生近万项制造数据,包括人员、设备、物料、质量信息等。”为了给每一个转向架产品“填写”一份电子化“制造履历”,车间建设构架了自动焊接柔性线、轴承自动检测线、轮对智能压装线、轴箱智能化组装线等,采用二维条码、影像、视频、激光检测技术、机器人、AGV输送设备、自动化物流输送、系统集成等技术,并与公司上游的PDM、ERP、MES、MRO信息系统集成,转向架生产实现了构架的自动组焊、焊接、焊缝自动打磨、尺寸自动检测;轴承自动分解、清洗、检测、压装;轮对自动压装、自动检测;轴箱的自动化组装、转向架的自动化组装。有了这个“制造履历”,列车就能实现制造全程的可追溯。

  “大数据”护航动车组运行安全

  工业互联网在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高速动车组的运营维护中也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目前,仅中车四方制造的动车组每天就有1300多列奔驰在全国铁路线上。每列动车组每天的运行状态数据都会实时传回到企业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技术,中车四方建成了动车组智能运维平台。在这里,大数据被应用到动车组运维,成为护航动车组运行安全的新“神器”。

  “这里就像列车的家,在列车运行的日日夜夜,都有工程师对它们分分秒秒的牵挂。”信息技术部部长邓学寿感叹道。以“复兴号”为例,每列动车组密布了2500余个整车监测点,搭建了强大完善的智能化感知系统,渗透至列车的每个“毛细血管”。这些传感器能采集1500多项车辆状态信息,对列车振动、轴承温度、牵引制动系统状态、车厢环境等进行监测。待动车组高速驰骋于广袤大地之时,每10秒就会向“家”中发送一次数据。企业利用实时数据,并融合列车的制造履历数据、线路数据、运用数据、维修数据、自然环境数据等,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出动车组关键部件故障预测模型,能够在发生故障之前对故障进行预测、预警,从而提供维护建议。“这种基于大数据的运维模式,将传统被动式的故障后维修或定期修,变为了主动的预测性维护,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列车故障率,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维效率。”邓学寿说。目前,在中车四方,动车组智能运维平台已上线应用近100个故障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每年成功预防故障隐患数百件。



~

中国中车透露高铁智能制造路线图
答:“到2025年,要力争实现‘智能化中车’的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企业。”中国中车总信息师王勇智25日在此间表示,中国中车的转型升级之路就是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全面转型升级。当天,首届中国中车智能制造业务创新论坛在“动力之都...

持续“狂飙”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长城汽车
答: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逐渐受到全球用户的欢迎,中国车企正在积极布局全球市场,通过“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等新策略征战海外市场。 在与老牌汽车巨头的竞争中,中国车企不仅要拼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更要提供用户更放心的全生命周期体验。 长城汽车正在这一趋势下制定了“生态出海”战略,通过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布局,不...

展会参观报告
答: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全面落实*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形成汽车、航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促进陕西制造转向陕西智造。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核心技术突破,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传统产业,加...

互联网加制造等于智造是什么
答:而“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到当前阶段,整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由集中式控制转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并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及三项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实现智能化、社会化生产的最新形态。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有利于更好地...

中国在智能汽车方面会有怎样的发展呢?来看看吧!
答:拥有将近100多年历史的汽车产业从思维理念到商业模式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而拥有着巨大的转型决心和市场容量的中国,正是引领这场变革的策源地之一,一方面,中国换道先行,率先起步了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获得了先发效应;另一方面,中国实力较强的互联网、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企业都大举进入汽车...

技术、品牌、出海,助力比亚迪销冠的三驾马车
答:从宏观布局看,比亚迪深度布局三电技术,凭借技术实力强、市场份额优势大,加速开启高端化进程与品牌出海进程,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发展上限;从细节谋划看,比亚迪全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技术平台的发布,让中国智造以实力出圈,在夯实技术壁垒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其新能源领域龙头车企的行业地位。总...

“质造+智造”,仍是全新BMW 7系在华成功的秘诀?
答:为此,各大车企纷纷在大型豪华车细分市场着重发力变革,更丰富的动力选择,更多样的个性配置,成为大型豪华车取胜的关键之一。 对于BMW而言,满足既有市场变化已经不是唯一目标, BMW凭借自身对豪华质造的专注、对创新智造的持续,以及对全新技术和全新理念的应用,全新BMW 7系对新时代的“现代豪华”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诠释。

将重点布局/产值破7000亿 北京“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发布
答: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规划按2025年和2035年设定了目标。其中,2025年主要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

汽车电动化越过“引爆点”,两技术让比亚迪封王
答:▲易四方展示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趋势 在汽车加速向电动化转型之时,中国智造以实力出圈。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日经新闻告诫日本车企要积极变革,以应对比亚迪、特斯拉这种“不受惯例和常识束缚的新竞争对手”,而“意识改革”是其中的关键。诚哉斯言,电动化、智能化对汽车的改变超出某些人的想象,无...

颠覆传统制造,米其林在中国打造轮胎智造“梦工厂”
答:米其林打造智造样板 米其林上海工厂位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球出行行业领导者米其林集团在上海投资建设的专业乘用车轮胎制造加工基地,年产高级子午线轮胎700万条。 上海米其林轮胎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传统轮胎制造属于能耗大、用人多的制造业,而米其林中国工厂通过智能化再造,打破轮胎制造“傻黑粗笨”传统形象,在中国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