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 普通话是从什么时候普及的?

作者&投稿:冉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普通话是从1935年开始普及的,1935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开始进行国语的全面普及和推广教育工作。1932年之後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1937年,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辞典《国语辞典》由黎锦熙、钱玄同主编、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出版。

扩展资料:

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组织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展了第二次普通话审音工作,以《总表初稿》为基础,形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此表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是普通话语音的现行国家标准,是普通话推广普及的基础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话



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向全国推广写入宪法。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国的官方语言。

由于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1953年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非义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拓展资料: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和评定。这一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和原广电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

参考资料:普通话百度百科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非义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大陆从50年代开始推广普通话,取得较大的成就。现在,中国基本实现了在城市中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在东部地区已经全面实现。在02年后,推普力度继续加大
  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和评定。这一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和原广电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998年国家语委再次审订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并作为部级标准予以正式颁布,同时还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十九条中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在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新中国的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从1935年开始普及的,1935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开始进行国语的全面普及和推广教育工作。1932年之後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1937年,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辞典《国语辞典》由黎锦熙、钱玄同主编、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出版。

普通话是什么时候开始确定下来的?~

普通话是从1935年开始普及的,1935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开始进行国语的全面普及和推广教育工作。
1932年之後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1937年,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辞典《国语辞典》由黎锦熙、钱玄同主编、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出版。

扩展资料: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通。
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
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我国是从1956年2月开始向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历时60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播电视、学校教育以及商业服务窗口单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普及了普通话。但是,普通话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普及。据统计,2015年中国70%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中国 电话事业 什么时候开始
答: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到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

有线电报,电话的普及出现在什么时期
答:19世纪后期。

电话在美国开始普及是什么时候
答:1891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它可以发出直流拨号脉冲,控制自动交换机动作,选择被叫用户,自动完成交换功能。从而把电话通信推向一个新阶段,从此电话在美国开始普及。

电话什么时候在中国普及
答:98年后 取消初装费也表示普及了。

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话就已经普及了吗?
答:没有,真正的普及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几年里

电话在什么在时候实现了全球通信
答:最初的电话时点对点通话;之后时人工总机进行转接;之后时步进值、纵横制交换机;程控交换机出现之后,电话得到迅速普及,真正实现全球自动拨号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

中国固定电话是什么时候普及的
答:中国固定电话的普及始于20世纪初。1900年,中国首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这标志着固定电话在中国的诞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固定电话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起步较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固定电话用户数量才有了显著的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加快固定电话网络的建设和普及。1992年,中国固定电话...

内地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电话的??
答: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1978年,全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43%。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路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电话的普及应该就是到上世纪末了。

电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
答:我记得是在1988年,那时候还是大哥大,慢慢的就开始普遍了

通信发展的历史
答:在这之后的第二年,贝尔创办了贝尔电话公司(也就是美国AT&T公司和朗讯公司的前身,贝尔实验室的发起者),开始了电话的商业化运营。到了年底,用户数很快就达到了3000户。没过多久,贝尔又完成了波士顿和纽约之间的首次长途电话实验(相距300多公里),进一步刺激了电话的快速普及。随着电话数量和通话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