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惯”,孩子会少走很多弯路

作者&投稿:怀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长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人,但是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其实一点都不轻松。

管松了,孩子会变成“混世小魔王”,无法无天;管严了,又会将孩子束缚住,性格就会内向自卑。

那么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呢?

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就给各位父母提出了一点建议,就是要做到“2不管,3不惯”,这样孩子以后会少走会更很多的弯路。

两不管

1、遇到小困难的时候不管

孩子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事事父母都冲在孩子面前,替孩子解决,那么孩子就无法得到成长。

因为习惯了父母帮自己解决,等到突然有一天,必须要自己去解决,孩子就会开始慌乱了,会变得自卑,认为自己没有父母根本做不到。

这样的孩子往往比别的孩子更加脆弱,抗挫折能力更低,别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更快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

但是总是依赖家长的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后躲,去逃避问题。

那么这两种孩子将来过得也一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在平时,家长在孩子遇到一些小困难的时候,还是要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而不是“代替”他去解决问题。

2、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不管

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但是也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像是叠好自己的小被子,准备明天要穿的衣服,和小朋友之间的约定,都是孩子自己可以做决定的事情。

那么家长在面对孩子这一类的问题和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学会放手不管。这样一来,家长会更加轻松;二来,孩子也会对自己的事情更有责任感,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仅性格会更自信,做事情更有规划。

三不惯

1、不尊重别人不惯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里五六个长辈都宠着他一个人,要星星不给月亮,孩子今天打了奶奶一下,奶奶说,孩子小不是故意的;明天对爷爷发号施令,爷爷说,没关系,孩子小,就陪他玩会儿……

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就会认为这样是被允许的,那么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想要管束孩子的行为,但是此时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就会很难再改正了,而且孩子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以前可以这样做,现在就不可以了呢?

所以家长在孩子有不尊重别人的举动的时候一定不要惯着他,及时制止他。当孩子3岁的时候,打了奶奶一下,妈妈可以只是非常严肃的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孩子就会改正了;

但是等到孩子13岁了,家长即使把孩子狠狠的打了一顿,孩子也很难改正,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

2、没有责任感不惯

没有人会喜欢惩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如此,那么当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家长问这是谁做的,那么孩子的本能就是逃避。

但是依靠这样的本能,孩子会成为可以爱撒谎,没有担当的人,是无法在这个 社会 中立足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个坏习惯。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并不是故意的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这样做错了,更多是通过父母的脸色、神情来判断自己这件事情要不要承认,所以家长不妨改善一下自己的态度。

让孩子知道,妈妈问这个事情是谁做的,目的不是要惩罚谁,而是为了更好的去解决这件事情,这样孩子会更加勇敢,以及更愿意去弥补自己的错误。

3、触及底线原则不惯

很多家长都抱怨,明明已经和孩子约定好了,孩子也答应了不再犯了,但是过后就反悔可怎么办呀?

第一次和孩子约定好,但是孩子之后却毁约,家长对于这行为并没有什么惩罚的话,孩子就会认为,下一次我依然可以这样做,所以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父母的原则和底线。

但是在孩子第一次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立刻制止他,并且在他再次犯错的时候及时给他一些惩罚,孩子得到了教训,就会知道,这件事情触及到了父母的底线,我不可以继续做了。

规则,道德等并不是孩子从出生就明白且理解的,所以需要后天父母的规范。

那么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用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快速制止孩子,孩子才能够才能够从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长成更出色的人。

家长只有尽早教育,孩子才能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

好习惯的培养并非一天两天养成的

,需要父母持之以恒,孩子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得到改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带领孩子看一些是规范孩子行为习惯的绘本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和孩子年龄相仿的主人公,和孩子产生共鸣,从而养成好习惯。推荐《3-8岁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一系列共10个主题,帮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去规范孩子的行为。

通过情景式图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

“做一个有爱心,心怀善良的人”、“出门在外遵守规则,做事情有礼仪”、“ 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能够分清是非对错,知错就能改”……

同时这也是一套双语绘本,在规范孩子行为的同时,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另外每个主题后面都会附有“给父母的话”,可以帮助父母们了解相关的儿童心理学知识,给与孩子更好的教养,成为一个更正直有爱心,懂感恩有礼貌的好孩子。

10册不过是59.8元,平均一本不到6块钱,也就是一顿早餐的钱,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同时培养阅读好习惯,一举多得!怎么算怎么划算!

另外《0-6岁幼儿情商与性格培养 》,一套30册,从多个角度去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问题,提高孩子的行为管理能力以及塑造孩子良好性格,逐步提高孩子的情商。

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看到“自己”,默默反思,获得成长。整整30册绘本,赶上活动特惠价仅需62.8元!

折合下来,一本也就2元多一点



# 育儿 有方法#

~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的育儿方式有效吗?
答:3说教就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大道理,道理人人都会讲,但是有几个人会听进去,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恐怕很难吧,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耳边唠唠叨叨,孩子只会觉得心烦,脾气变得暴躁。 4孩子如果犯了错,父母不管不问就走开了,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错,或者没什么大错,那么他以后可能还会犯,错误会越来越大,导致严重后果。

负责任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
答:育儿专家幸玫瑾教授说过 教育孩子好不要有第三个人,在现场,有的错误不一定非得摆上台面解决,等和孩子独处时,再批评或讲道理。1、不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 当众批评孩子,是在让孩子出丑,不旦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会让孩子感到羞耻,尴尬,甚至自卑。2、不宣扬孩子的缺点和隐私 孩子虽小,但他也有自尊...

我初中毕业,应该怎么教育刚上小学的儿子?
答:琳琳是全职妈妈,每天接送孩子,陪着孩子写作业。刚升入一年级,拼音还没学全,汉字也不认识几个,老师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可怎么读?琳琳每天因为给孩子读书的事情,都要发上一阵子脾气。晚上折腾到半夜,可孩子的作业没写完,阅读也进行得七七八八,等第二天早上再起来,又慌慌张张的去上学...

在父母身边已经没有幸福感 温暖温热的感觉了 是不是该离开了
答:【李 玫瑾】:这是因为,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色彩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 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一“依恋人”在孩子十岁左右离开儿童(如去世),那么,儿童就会出现心理依恋的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 也难以...

该打就得打,一番话点醒父母,棍棒教育一无是处?
答:假如家长自小对孩子有正确引导,做错事情的收会提供适当的处罚,让孩子意识到了做错事情一定要承担责任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造成一个知错就改的观念,也会更加懂得负责任。这些都不是耸人听闻,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需要家长真心实意、细心对待的,就像玫瑾专家教授所讲的,家长当面对孩子的教学和陪伴...

女孩早恋叛逆怎么处理
答:孩子们在性格、心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从客观上来说,问题少年的养成是不当的家庭教育、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僵化的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已经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在问题少年教育方面,就不是普通的教育机构所能做到的了。基地座位于世界六大长寿养生福地之一的江苏省如皋市的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