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作者&投稿:枕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如下:

1.口教增大线:教增大率线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xCOS0为当地纬度)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0(0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xCOS0(0为当地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如下: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3、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4、地方时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x4分钟(最后转化成小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
5、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那你知道多少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
  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
  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θ(θ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
  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
  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
  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日。
  8.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9.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10.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11.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始终太阳直射光线向垂直;
  晨昏线与经线圈相重合时,该日为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切点为12时或24时。
  12.纬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1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区从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与东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夹角,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θ°S(N)。
  14.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长;
  3.21~6.2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
  6.22~9.2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而且极昼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小;
  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小;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15.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太阳高度>0为白天;太阳高度<0为黑夜;太阳高度=0为晨昏线。
  太阳高度相同的各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相等;
  太阳直射h°N时,(90°-h°)N内出现极昼,其正午太阳高度为2h;(90°-h°)S内出现极夜,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相等为h°。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16.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南天空;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北天空。
  17.正午的判定:
  太阳高度为全天最大时;
  地方时为12时;
  日影为一天中最短时;
  把昼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18.0时的判定:
  把夜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
  自西向东,由旧一天进入到新一天的经线为新一天的0时。
  19.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逢百年时,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20.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比例尺=;
  大小:由于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其大小必须根据整个分式判断,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缩放:新图比例尺变为原图的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n;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2。
  表示内容:图幅相同,表示实地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三种表示方法:直线式;文字式;数字式。
  21.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距离北极点近,则在北;距离北极点远,则在南;
  A地位于B地东(西)大于180°,则方向相反。
  即实际A地位于B地的西(东)方。
  在无经纬网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甲图剖面图
  在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一般判图原则是: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2.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同线等值)
  中心高,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中心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等高线可以重合但不能相交。
  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为d,则陡崖高度:(n-1)d<H<(n+1)d
  四周高,中心低的等高线表示谷地或盆地;
  四周低,中心高的等高线表示山顶。
  24.时区中央经线=15°×n(n为时区数)
  时区的范围=15°×n±7.5°
  25.自西向东,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
  自东向西,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少1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为新一天的0时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为180°经线(日界限)。
  26.热水器和地面之间的夹角=△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27.自东向西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大于1太阳日;
  自西向东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小于1太阳日。
  每小时向西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1天时间=360/(15-n)小时;每小时向东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的一天时间=360/(15+n)小时。(n<15°)
  28.经线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线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自转速度相同。
  29.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无论是否经历日界限:到达时间=出发时间+途中时间±时区差(东+西-)
  30.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
   地理地球运动习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D.星云是由气体和液体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2.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恒星日将长于太阳日 B.北京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C.太阳将西升东落 D. 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4.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交角,目前为23°26′
  B.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全球各地昼夜永远等长
  C.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D.若黄赤交角为45°,那么地球将不存在寒带
  5.当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口市(20°N)正午日影朝南 B.这一天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我国这一天昼长夜短 D.这一天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6.下列各纬线圈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一半的是( )
  A.热带与温带分界的纬线圈 B.温带与寒带分界的纬线圈
  C.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 D.高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
  7.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去,河岸受冲刷的情况是( )
  A.南岸受冲刷最强烈 B.都很强烈
  C.北岸受冲刷最强烈 D. 都不强烈
  8.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 )
  A.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公转轨道,它是一个正圆
  B.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则较快
  C.地球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6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9.如果地轴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小,则( )
  A.热带范围扩大 B.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温带范围扩大 D. 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变
  10.在北半球某地,某人从某地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行l100千米最后回到( )
  A.原出发地以北 B.原出发地以东
  C.原出发地以西 D.原出发地

上海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答:最难懂的是时区 考试也大多考时区 这个要空间想象力 最好卖个地球仪 玩玩 还要记好咯大陆和岛屿经纬的范围 不然考试的时候根本无法下笔——没头绪啊!!!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讲解,有视频的更好啊!!!
答:晨线赤道交点是6点,昏线赤道交点是18点,昼半球中间那条经线是12点,夜半球中间那条经线是0点。一球两日图的解题思路 1.先找到180度经线,★口决:顺自转,大日尽头是180。另一条就是0时经线。2.当告诉某条经线地方时(或某个时区的区时),马上求出0时经线在哪里,从该经线向东到180就是新...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
答:高三地理 复习重要知识点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是什么?
答: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答: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1 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答: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答: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一、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答:4.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答:地球表面除 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 向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 ①导致 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时,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答:想要了解初一地理知识点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