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纵观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作者&投稿:巴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 MIS 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 MIS 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三个阶段。

1 面向业务的 EDPS

EDPS 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 ! 资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 EDPS 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

2 面向管理的 MIS

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 MIS 逐渐成熟起来。 MIS 的特点:( l )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MIS 的重要标志。 MIS 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 2 )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MIS 由 EDPS 发展而来,与 EDPS 相比, MIS 更强调信息处理的系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 MIS 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 DSS 。

3 面向决策的 DSS

DSS 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 DSS 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

DSS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 MIS 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它与早期的 MIS 结合,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应用舞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作为强有力的数据处理工具与手段,开始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应用。 50 多年来,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局部应用到高级、全面解决管理问题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中小企业 MIS 都蕴含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由于系统中信息的处理和输出方式都与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个 MIS 都是其具体管理思想的缩影。

中小企业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

2.1 国外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195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安装的第一台商业用数据处理计算机,开创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小企业管理的先河。二十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中期, EDPS 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劳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统计产量等。

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信息报告系统应运而生。这类系统的特点是按事先规定的要求提供各类报告。如能反映库存数量的库存状态报告,反映生产进度的生产状态报告。这一时期,为了解决生产中库存控制的问题, 1965 年,美国的管理专家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 ( MRP )的新的管理思想,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件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这一思想对以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管理思想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70 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将中小企业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还可以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这一时期研究者在 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过程,形成了闭环 MRP 。

80 年代在中小企业中开始使用一种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MRP Ⅱ(制造资源计划)。 MRP Ⅱ于 1977 年提出的,它以 MRP 为核心,将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工程管理、采购供应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之中,构成了完整运作体系。

90 年代以来 MRP Ⅱ也逐渐发展成为新一代的中小企业资源系统( ERP )。 ERP 在 MRP Ⅱ基础上将供应商和中小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客户看作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中小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的集成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追求中小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高中小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以 MRP Ⅱ /ERP 为代表的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业务。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各种管理思想和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客户关系管理( CRM )、供应链管理( SCM )、商业智能( BI )、电子商务( EC )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MIS )等。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逐步会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各种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系统,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ERP 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多数大中型中小企业已经采用 ERP 系统和先进管理方式多年,目前正在推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敏捷中小企业后期系统,许多小中小企业也在纷纷应用 ERP 系统。

2.2 国内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 MIS 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许多中小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 80 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中小企业纷纷把过去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引入 MRP Ⅱ开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目前约有上千家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 MRP Ⅱ系统。近年来,国内很多大中小企业已开始实施 ERP

(一)、急功近利:考虑部门利益(二)贪大求全,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三)重复开发(四)重硬不重软,电灯泡思想(五)只重开发不重维护,O(∩_∩)O~

简述我国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 MIS 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 MIS 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三个阶段。 1 面向业务的 EDPS EDPS 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 ! 资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 EDPS 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 2 面向管理的 MIS 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 MIS 逐渐成熟起来。 MIS 的特点:( l )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MIS 的重要标志。 MIS 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 2 )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MIS 由 EDPS 发展而来,与 EDPS 相比, MIS 更强调信息处理的系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 MIS 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 DSS 。 3 面向决策的 DSS DSS 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 DSS 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 DSS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 MIS 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它与早期的 MIS 结合,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应用舞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作为强有力的数据处理工具与手段,开始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应用。 50 多年来,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局部应用到高级、全面解决管理问题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中小企业 MIS 都蕴含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由于系统中信息的处理和输出方式都与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个 MIS 都是其具体管理思想的缩影。 中小企业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 2.1 国外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195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安装的第一台商业用数据处理计算机,开创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小企业管理的先河。二十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中期, EDPS 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劳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统计产量等。 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信息报告系统应运而生。这类系统的特点是按事先规定的要求提供各类报告。如能反映库存数量的库存状态报告,反映生产进度的生产状态报告。这一时期,为了解决生产中库存控制的问题, 1965 年,美国的管理专家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 ( MRP )的新的管理思想,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件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这一思想对以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管理思想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70 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将中小企业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还可以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这一时期研究者在 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过程,形成了闭环 MRP 。 80 年代在中小企业中开始使用一种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MRP Ⅱ(制造资源计划)。 MRP Ⅱ于 1977 年提出的,它以 MRP 为核心,将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工程管理、采购供应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之中,构成了完整运作体系。 90 年代以来 MRP Ⅱ也逐渐发展成为新一代的中小企业资源系统( ERP )。 ERP 在 MRP Ⅱ基础上将供应商和中小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客户看作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中小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的集成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追求中小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高中小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以 MRP Ⅱ /ERP 为代表的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业务。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各种管理思想和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客户关系管理( CRM )、供应链管理( SCM )、商业智能( BI )、电子商务( EC )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MIS )等。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逐步会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各种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系统,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ERP 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多数大中型中小企业已经采用 ERP 系统和先进管理方式多年,目前正在推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敏捷中小企业后期系统,许多小中小企业也在纷纷应用 ERP 系统。 2.2 国内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 MIS 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许多中小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 80 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中小企业纷纷把过去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引入 MRP Ⅱ开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目前约有上千家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 MRP Ⅱ系统。近年来,国内很多大中小企业已开始实施 ERP

纵观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认识问题
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许多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对信息化片面认识的表现。
因此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信息化认识的培训,使其改变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企业上下要克服“信息化就是买点硬件和软件,开发点软件”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要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和财富的源泉,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是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持续地改进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变革管理方式。
②管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信息化管理机构及职责定位不明确、没有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及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有序推进的环境和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机制没有形成,普遍存在“信息孤岛”。出现岛内部分自
给自足,却无法与岛外交换信息现象。管理模式没有统一标准,流程不透明,导致内部数据残缺,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整合集成。对此企业应首先确立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坚持统筹规划,业务为核,效益优先、协调发展,重点实施的原则。依照先内后外,“互动”、“交易”的顺序,由内部运转至外部协同。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赋予必要的职能权限,
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另外也不能将原来落后的手工管理流程直接拷贝成电子化的流程,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适度的优化,按照先固化再优化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改进。一步到位的方式往往是不现实的,会导致陷入“泥潭”。
③政策与标准
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应用,但目前有关法律制度和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尽管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完全采用CAD,但还不得不以图纸的形式提交设计成果。
施工单位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用图纸将所需数据再重新输入为电子板文档,或者需要经过复杂的信息转换过程,这种信息传递无疑会增加工程的成本。
因此国家应通过强制的法律法规保证跨行业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加快通用公共信息标准代码的建设工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组织相关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以及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化的资源等,重点编制材料编码、WBS编码、费用编码、文档结构、文档控制流程等一系列对大型集成应用有关键影响的基础编码。企业首先应尽量采用国标及行业标准,同时根据自己的特殊性编制相关的专业标准。
④应用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大部分以开发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⑵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运用远不及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院中那样普及。
⑶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
⑷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
⑸国内某些专项施工工艺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而在日本已采用自动化施工系统,不仅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车间,而且实现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化流水线施工。
⑹国内一些具有影响的软件开发商大多将业务重点放在项目管理层面上。但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积极应对WTO的挑战是摆在广大施工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
⑺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 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跟据自身的能力、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发展策略,优先开发何种应用系统。如果需求明确、必须保证核心业务的秘密、自身具有强大的开发及维护实力,可以采用自主开发;如果需求明确、自身开发力量弱、可进行一般的维护,可采用合作开发;如果需求明确,但不具备开发维护实力,可采用外包方式。另外,要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还要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政策性资源和公共资源,积极利用现有基础和技术成果。应采用试点引路,面上推广的策略。选择若干类型相近,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用其信息化成功经验和模式启迪和引导其他企业探索自身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⑤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也不合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分布式网络和协同应用软件的出现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结起来,有助于推动真正的信息经济的到来。网络为人们创造了新的体验,使之发现了处理事务的新方式。因此,企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吸引并留住最精明、最能干的人,这已成为推动企业变革的一个重要力量。
所以要加强职工队伍教育,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时储备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经验,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知识。充实有关专家知识库,为建立本企业有特色的专家系统打下基础。建立CIO负责制,由企业领导担当CIO,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另外要设计相应机制,为企业的IT人员提供一条有光明前景的升迁之路。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答:这种协同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对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应对网络环境下多变的市场环境。(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纵观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办_百度...
答:纵观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认识问题 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许多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对信息化片面认识...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答:摘要:在市场环境中,如何获得持久的竞争力是企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协同电子商务是现在和未来虚拟运营的模式,它的思想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文章首先对现有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应用感知与响应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介绍了基于...

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成败的主要因素么?技术是成败的主要因素吗?“技术...
答:技术是成败的主要因素吗技术不是影响如下:都不是。管理信息系统适用条件编辑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应用的成败并不单单取决于技术、资金、互联网系统、应用软件、软件实施等硬环境,还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基础、文化底蕴等软环境,而且这些软环境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 改变我国企业信息化落后的局面,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意识淡薄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 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管理模式,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没有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

国企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有哪些
答:(三)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企业的IT应用亟待开发。企业网络设备、应用软件的拥有率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企业电脑应用、网络应用层次低下。据权威机构统计,在我国目前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

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问题对策
答:自2000年开始,很多的企业就实行管理信息化,但是,很多都失败了,因为企业都只重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宣传,而不重视现代企业管理的不足,并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1.风险意识不足。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造成其在实行的时候出现不同的不良影响,比如,企业管理者没有全面认识管理信息化,...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如何
答: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宽广和深刻的内容,其中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把信息化系统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是信息化建设者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在,计算机已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我国企业ERP应用的现状是什么?
答:此阶段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1)企业在选择MRPII时缺乏整体规划,造成后续全面集成的困难;2)应用范围、应用水平不高:3)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局限于企业内部;4)由于项目的管理不当,造成实施周期长、实施效果不佳等缺陷。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ERP己逐渐取代...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哪些误区
答: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摘要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指引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是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更是对现行企业结构、管理思想的变革,对综合人才的竞争。提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