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词的由来. “语文”二字的来历

作者&投稿:丑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顾名思意,语言文学谓语文

语言文学谓语文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谢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语文名字的来历~

清朝末期,废科举、兴"新学"。1905年,朝廷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新学堂开办的课程甚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教授本国语文的课程没法引进,只能是教授历代古文,当时称之为"国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随着新文化运动全面开展,白话文逐渐兴起。小学的"国文"课改称"国语",侧重于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但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胡适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1949年6月全国大部解放,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编写统一的全国范围使用的教材。确定中小学都应以学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一点文言文,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并要求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学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
同时,采纳了叶圣陶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扩展资料: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据《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
旧中国,语文是古今书面语言作品——语体文和文言文——的简式统称。现今,语文是学科名。语文,还是一个人文素质衡量术语,指人的内部言语机制品质和外部言语技术能力综合水平。(陈金海《释“语文”》)

扩展资料语文在不同的学科里有不同的所指。
在“语言文字”这一短语中,语言是狭义的,特指口语。语言文字的实质即广义的语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
语文也是语言文字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