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必备的课堂教学研究技能有哪些 互联网时代,对于教师和教学有哪些冲击

作者&投稿:爨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新型素质呢?《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报刊曾就“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这个话题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除应具有必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外,更为主要的是必须实现角色转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ent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现角色转换。
一、教师应有全新的教育观。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信息量与日俱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育观念应该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面对这种新时代需要,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学生的知识来源已不光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进入了更替的开放时代,我们教育者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素质结构和规格标准的要求,以及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为自己的为师之道确立正确的出发点。
二、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以前旧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上讲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怎么讲就怎么教,教材上没有讲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已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网络系统的庞大知识世界及不断的发现为学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知识资源,教师不能再死抠教科书,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一本教材,而应在教好教材的同时用好教材。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材中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看懂,可以不讲;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但是又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可以讲;由于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而没有涉及到的新理论新观点应该补充讲。教师应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教材与非教材的整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网络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网络时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根本的变化,交往方式由单向向交互式转变。网络时代的师生交往也将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的位置上退下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的个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
网络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不再是“输”与“吸”的活动,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也应当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会被学生自己、学生父母、Interent网等所取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师,而是引导者,即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剩下的就靠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运用全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来指导教学工作,实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全新的教学策略,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扎实地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应深入进行教研教改,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进行教研教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必须改变过去教师只教不研、只教不学的现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活动空间、工作对象、行为方式、思维方法、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被社会所抛弃,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1、新世纪的教师要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挑战,信息量的俱增,资源的充分利用,都要求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以便具有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能通过浏览网上资源,下载网页,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新世纪的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常用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充分增加教育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新世纪的教师要会利用计算机制作常用的多媒体课件。

互联网时代对课堂教育有什么好处~

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教育互联网+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

  互联网+课程,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的存在,才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地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互联网+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真正成为现实。同时,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同时,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

  互联网+学习,创造了如今十分红火的移动学习,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即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概念,它代表的是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当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学生才能真正确立主体地位,摆脱学习的被动感,自主学习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互联网+学习,对于教师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教师远程培训的兴起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得现实,对于多数使用互联网的教师来说,他十分清楚自己曾经拥有的知识,是以这样的速度在锐减老化,也真正懂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互联网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同样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他不再以教师的权威俯视学生,而是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

  互联网+评价,这就是另一个热词“网评”,在教育领域里,网评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分,教师通过网络途径给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打分,而行政机构也通过网络大数据对不同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确保每个学校、教师都能获得良性发展。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里的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而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育的评价。此外,互联网+评价改变的不仅仅是上述评价的方式,更大的变化还有评价的内容或标准。例如传统教育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基本由学生的成绩来体现,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组织与整合、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师积累的经验通过互联网获得共享的程度等等,都将成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网络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政府、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网络,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最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网络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政府、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网络,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最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金鹏信息智慧教育软件。

作为新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答:作为新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应该确立以下现代教学理念:1. 发展理念,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2. 差异理念,关注学生个体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3. 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那些在学业和性格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获得成功和进步。4. 兴趣理念,...

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答:当代教师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1)树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2)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3)树立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终身教育理念;(4)树立主体性、公平性、效益性相结合的教育过程观。

新时期的教师应树立哪些教育观?
答:1、教师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的使命根本。教师工作关键在于“传道”,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透过教育教学活动浸润到学生心田之中,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师要身先垂范...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答:怎样认识教育的对象、如何教、如何评价教育质量等科学的观念定位,因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学习的理论过程中不能从本本到本本,停留知识记诵和机械地套用上,而鹰之翼理论与实际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牢固地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其形成科学、先进的教育观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今时代,教师应该树立哪些全新的教育观呢?
答:一、教师树立哪些全新的教育观现在的老师教育观念也在,可惜有以前的知识性教育像一些创造力教育方面的观念,正在转变中。并且现在的老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关注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懂得关心爱护学生。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无限的潜能,所以不得歧视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

新时代语文教学要树立怎样的教学理念
答:首先体现在给学生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成功的原动力是兴趣与信心,兴趣是船的发动机的话,信心就是鼓起的风帆。没有风帆的船在惊涛骇浪之中就只能艰难地寻找前进的方向,有了风帆的船就能迎着恶浪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语文教育活动中闪耀着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有...

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
答:【答案】:A、B、C 小学教师要树立的正确教育观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简述教师必须树立的正确的教育观念
答: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的思想,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的愿望,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都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相信每位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的美好愿望,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教育者要...

什么是教育理念?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答:我们宣传和强调教育理念是要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自觉和独立思考,从而将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实的要求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教育智慧结合起来,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坚持独立的理性思考,反对盲从,是确立教育理念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3.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理论和思想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答:1、把尊重带进课堂。现代教学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在人格上尊重他们,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好的时候,要多加表扬、鼓励,若回答错误时亦不要不高兴或大发雷霆,优秀生与后进生应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人格,有利于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