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提出的人生的三个境界各有什么深刻含义?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每个境界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弓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⑤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后的伤痛。跟他离别的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去无回,也未曾留下地址。整首词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就在昨天黄昏到今天的清晨,并且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让晏殊澈夜无眠与悲痛无已,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淡、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高楼之上,凭栏久伫,,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视野所极是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天边一片迷蒙,春愁随之而生。在这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能懂我独自凭栏的心意。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为了思念的人儿我消瘦得如此憔悴。
  ①柳永(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此词为怀人之作,抒写词人思念远方意中人的一片痴情。上片写登楼远眺而满怀春愁。开头三句,叙述词人久久倚立在高楼上,迎着微风远望天际,“春愁”黯然而生。交代了时当春天,并暗示“春愁”即怀想远方的意中人。“草色”二句,是说在夕阳的余晖里,远方的萋萋芳草为迷茫的暮霭所笼罩,身临此境的我愁极无语,没有谁能领会我此刻倚栏远眺的情意。草色烟光残照里”是愁眼中的春天黄昏景色,烘托了词人的孤独,使他“无言谁会凭阑意”的叹息显得十分沉重。
  下片承上自抒“春愁”。“疏狂”,粗疏狂放。“消得”,值得。词人打算狂饮以求一醉消愁,但又想到即使喝酒听歌,勉强作乐还是没有兴味的。“对酒当歌”语出三国曹操之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说只有饮酒方可解忧,而词人则说即使醉饮也无法消愁,可见其愁苦之深。可是他接着却如此袒露自己心迹:虽然愁苦使我形体消瘦,腰间的衣带渐显宽松,却始终并不后悔,为了她,我容颜憔悴是值得的!最后点明了自己深重的“春愁”原来就是思念远方的“伊”(她)——自己的意中人,并表白自己对相思之苦是无怨无悔的。
  词中叙事、写景、抒情自然交融而重在抒情,抒情曲婉而深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古往今来曾经撼动无数怀春男女的心。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①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④玉壶:指月亮。⑤鱼龙舞:指舞鱼、龙灯。⑥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⑦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⑧蓦然:突然,猛然。⑨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上片也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

做事做人都需要磨练,不要渴望能一蹴而就;也正是分阶段、有条件才能有所成就,所以最后成功的人才越来越少,益发宝贵。顺利经过多阶段的磨练了,也就成就了一番事业。而人们常说的被拒成功大门之外,就是说的没有跨过相应的门槛。

王国维提出的人生的三个境界各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一境界里渲染的是一种离愁,但所谓的离愁是寻求人生价值所必须负担的一种取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味着需要为理想作出第一个层次的取舍。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里讲述的是一种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地追求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第三境界可以认为是在万千跌打中的一种悟,所有种种都不增不减的静立在那里,我们只是需要默默体会。
  这里可以类比一首蒋捷的词。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也是讲的人生的三个境界,个人觉得立意更深邃一些。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意思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扩展资料
“人生三境界”是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第26则,王国维分别引用了三首词中的名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过的三个阶段,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劳的精神,甚至需要一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第一种境界就是一个确定目标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迷茫,于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不安现状的躁动下,我们毅然决定树立信心,确定目标,将以实现。那么此时,我们就应该要登高远望,寻求一个宏伟之志,以寻求大之发展。
第二种境界就是为目标追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是痛苦的,所以欲成大事,你就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在所不惜。
第三种境界,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人只有在不懈努力中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当然也会获得成功,当你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时,不知在什么时候,你寻求千百度,谁知就在你回眸的那一瞬间,就发现,原来她就在前方。这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境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的三境界分别出自哪三首诗啊
答:王国维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讲的非常清楚,也就是人生三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
答: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与其说是人生的三种境界,不如说是词的三种境界,然而更可以说是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有期待,有迷茫,孤独中思考人生的前路,大都是迷茫中充满期待。经历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答:“守”是指在为志向奋斗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依然志向不改。“得”是指在经过不放弃的追寻之后,有志之人终能实现理想。描述这三个境界的内容为词作中的词句,经过王国维的重组和释义,使其具有了新的含义。一、实现理想的前提是立志和守志若想要在人生中有意义地前行,我们...

王国维所说的人生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原为念远怀人之作,王国维却将其化为人生之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为:一夜秋风,吹尽了树叶,独自登上高楼,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此处是指:一个人治学,首先...

王维所言之人生三大意境是?
答:最佳答案 人生三大境界是王国维提出的一个说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有登高望远,无...

王国维提出的人生的三个境界各有什么深刻含义?什么意思?
答:所有种种都不增不减的静立在那里,我们只是需要默默体会。这里可以类比一首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也是讲的人生的三个境界,个人觉得立意更深邃一些。

张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答:那是【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

清代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各出自哪个作品
答: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

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大境界,分别是什么?
答:而在王国维看来,我们学习的过程必将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并且会因此而沮丧,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必将会实现自己的目标。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不同的感悟,但是他很好的指导我们在此时此刻需要去做一些什么,如何去做,我想这是他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
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其中第一境界语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