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中学的文言文助读(杨振中的)第14篇《司马光著书》的原文和翻译!!!!!

作者&投稿:钱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姿势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翻译: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器宇轩昂,气度非凡,已经像个大人。听到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到家把听来的讲给家人听,便能够说清楚《左氏春秋》的大体意思。后来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以至于有时忘记了饥渴和冷热。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爱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翻译:臣司马光言:先前,接奉圣旨,要我编纂历代君臣事迹。不久,再接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现在,全书已完全定稿。我性情愚昧而且鲁莽,学术更是荒疏,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从幼到老,嗜好不倦。深深的感觉到,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越来越多,普通人有的是时间,还读不完,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君王,日理万机,哪有闲暇?我常怀一种抱负,打算加以整理,删除多余的废话,摘取其中的精华,专门收集有关国家兴衰,人民悲欢,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的政治行为,编著一部编年史。使先后顺序,明确呈现,内容篇幅,繁简适当。只因为私人力量单薄,无法着手。幸而遇到英宗皇帝(宋王朝五任帝赵宗实),聪明睿智,关心文化推展,想了解古时政事,借此作为制定国家大计方针的根据。特地下令,教我着手编纂。往日的愿望,忽然可以发挥,欢欣鼓舞,不能自已。惟一恐惧的是,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先帝(五任帝赵宗实)又命我自己物色任用助手,在崇文院内,设立编辑局,准许向龙图阁、天章阁、“三馆”(昭文馆、集贤馆、国史馆)以及秘阁等图书馆,借用图书。并发给御用的笔墨纸砚,更特别犒赏,购买水果点心。并指定宦官充当联络官,直接可以奏报先帝。受恩之深,受宠之隆,近代从来没有。不幸书还没有进呈,先帝竟行去世。陛下(六任帝赵顼)继位大统,也继承遗志,颁赐序文,亲为本书命名。御前讲座时,也常命我宣读。我虽然愚昧,但受到两任皇上如此厚待,即令杀身枭首,也不能报答万一。只要能力够用,岂敢有丝毫惰怠?那时,政府派我代理永兴(陕西省西安市)战区司令官(知永兴军),因身体衰弱,又患病未痊,不能从事繁重工作,请求改调其他官职。陛下顾念下情,答应我的请求,命我担任西京(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政府监察总监(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兼任西京嵩山崇福宫管理官(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次调动职务,都准允编辑局跟我一同迁移。并且只发经费,从不规定按时缴出成绩。我既没有其他重大事务,就投入全部精力,精细研究,竭尽心力。白天不够使用,继之以黑夜。不但选录正史,还从旁采及野史(小说)、书信和文件,堆积得好像大海。我们在最隐秘处发掘历史真相,对每一个字都校正它是否错误。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共二百九十四卷。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 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 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翻译:臣司马光言:先前,接奉圣旨,要我编纂历代君臣事迹。不久,再接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现在,全书已完全定稿。我性情愚昧而且鲁莽,学术更是荒疏,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从幼到老,嗜好不倦。深深的感觉到,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越来越多,普通人有的是时间,还读不完,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君王,日理万机,哪有闲暇?我常怀一种抱负,打算加以整理,删除多余的废话,摘取其中的精华,专门收集有关国家兴衰,人民悲欢,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的政治行为,编著一部编年史。使先后顺序,明确呈现,内容篇幅,繁简适当。只因为私人力量单薄,无法着手。幸而遇到英宗皇帝(宋王朝五任帝赵宗实),聪明睿智,关心文化推展,想了解古时政事,借此作为制定国家大计方针的根据。特地下令,教我着手编纂。往日的愿望,忽然可以发挥,欢欣鼓舞,不能自已。惟一恐惧的是,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先帝(五任帝赵宗实)又命我自己物色任用助手,在崇文院内,设立编辑局,准许向龙图阁、天章阁、“三馆”(昭文馆、集贤馆、国史馆)以及秘阁等图书馆,借用图书。并发给御用的笔墨纸砚,更特别犒赏,购买水果点心。并指定宦官充当联络官,直接可以奏报先帝。受恩之深,受宠之隆,近代从来没有。不幸书还没有进呈,先帝竟行去世。陛下(六任帝赵顼)继位大统,也继承遗志,颁赐序文,亲为本书命名。御前讲座时,也常命我宣读。我虽然愚昧,但受到两任皇上如此厚待,即令杀身枭首,也不能报答万一。只要能力够用,岂敢有丝毫惰怠?那时,政府派我代理永兴(陕西省西安市)战区司令官(知永兴军),因身体衰弱,又患病未痊,不能从事繁重工作,请求改调其他官职。陛下顾念下情,答应我的请求,命我担任西京(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政府监察总监(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兼任西京嵩山崇福宫管理官(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次调动职务,都准允编辑局跟我一同迁移。并且只发经费,从不规定按时缴出成绩。我既没有其他重大事务,就投入全部精力,精细研究,竭尽心力。白天不够使用,继之以黑夜。不但选录正史,还从旁采及野史(小说)、书信和文件,堆积得好像大海。我们在最隐秘处发掘历史真相,对每一个字都校正它是否错误。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共二百九十四卷。
这是我从网上摘录的,不知道是不是对你有帮助?

翻译: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器宇轩昂,气度非凡,已经像个大人。听到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到家把听来的讲给家人听,便能够说清楚《左氏春秋》的大体意思。后来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以至于有时忘记了饥渴和冷热。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爱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翻译:臣司马光言:先前,接奉圣旨,要我编纂历代君臣事迹。不久,再接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现在,全书已完全定稿。我性情愚昧而且鲁莽,学术更是荒疏,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从幼到老,嗜好不倦。深深的感觉到,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越来越多,普通人有的是时间,还读不完,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君王,日理万机,哪有闲暇?我常怀一种抱负,打算加以整理,删除多余的废话,摘取其中的精华,专门收集有关国家兴衰,人民悲欢,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的政治行为,编著一部编年史。使先后顺序,明确呈现,内容篇幅,繁简适当。只因为私人力量单薄,无法着手。幸而遇到英宗皇帝(宋王朝五任帝赵宗实),聪明睿智,关心文化推展,想了解古时政事,借此作为制定国家大计方针的根据。特地下令,教我着手编纂。往日的愿望,忽然可以发挥,欢欣鼓舞,不能自已。惟一恐惧的是,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先帝(五任帝赵宗实)又命我自己物色任用助手,在崇文院内,设立编辑局,准许向龙图阁、天章阁、“三馆”(昭文馆、集贤馆、国史馆)以及秘阁等图书馆,借用图书。并发给御用的笔墨纸砚,更特别犒赏,购买水果点心。并指定宦官充当联络官,直接可以奏报先帝。受恩之深,受宠之隆,近代从来没有。不幸书还没有进呈,先帝竟行去世。陛下(六任帝赵顼)继位大统,也继承遗志,颁赐序文,亲为本书命名。御前讲座时,也常命我宣读。我虽然愚昧,但受到两任皇上如此厚待,即令杀身枭首,也不能报答万一。只要能力够用,岂敢有丝毫惰怠?那时,政府派我代理永兴(陕西省西安市)战区司令官(知永兴军),因身体衰弱,又患病未痊,不能从事繁重工作,请求改调其他官职。陛下顾念下情,答应我的请求,命我担任西京(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政府监察总监(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兼任西京嵩山崇福宫管理官(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次调动职务,都准允编辑局跟我一同迁移。并且只发经费,从不规定按时缴出成绩。我既没有其他重大事务,就投入全部精力,精细研究,竭尽心力。白天不够使用,继之以黑夜。不但选录正史,还从旁采及野史(小说)、书信和文件,堆积得好像大海。我们在最隐秘处发掘历史真相,对每一个字都校正它是否错误。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共二百九十四卷。

杨振中的中学文言文助读翻译(增订本),急求~

65.明日歌
66.割席分坐
67.慕名失实
68.教学相长
69.各言尔志
70.诸葛亮用人
71.三镜自照
72.朽木不可雕
73.项羽不肯竟学
74.顾炎武不释卷
75.从“一”至“万”
76.望梅止渴
77.孟子对滕文公
78.荀巨伯探友
79.字期清爽
80.陆游家训
81.只许州官放火
82.业精于勤
83.狂泉
84.佞人
85.齐
110.鉴秦而止
111.李白之死
112.夜半钟声
113.吕僧珍不仗势
114.厉王止谤
115.刘羽冲泥古
116.陈涉故人
117.善善恶恶而亡
118.受谏与谏人
119.孙权劝吕蒙读书
120.东吴四将
121.君子之学
122.司马光编《资治通鉴》
123.良马对
124.汉高祖封肖何
125.强项令董宣
126.司马光好学
127.石勒大度
128.谜语一则
129.何充直言
130.季扎挂剑
131.鹞死怀中
132.汉武帝招贤
133.宣王好谀
134.势利鬼吴生
135.范式不失约
136.王欢耽学
137.王世充噜苏
138.物各有短长
139.二喜一惧
140.丑妇效颦
141.蒲元识水
142.养由基射箭
143.叶廷珪抄书
144.学草书观夏云
145.蒲松龄博采
146.不学则墙面
147.曹操败走华容道
148.虾虫麻夜哭
149.共工怒触不周山
150.用兵四“治”
151.名落孙山
152.王安石改诗
153.读书要“三到”
154.林之栋画兰
15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6.宋太祖治军
157.承宫拾薪求学
158.孟母三迁
159.王羲之学书
160.王羲之书扇
161.竹高几何
162.好战必亡
163.鲁宗道刚直
164.金陵逆旅
165.多乎哉?不多也
166.红毛毡
167.张溥勤抄
168.一举而三役济?
169.晏子谏杀烛邹
170:二举两得
171.王积薪自愧
172.一傅众咻
173.孔子因材施教
174.王勃拟腹稿
175.刨业与守成
176.晏子之御者
177.魏征论自制
178.文章要多做
179.割鸡焉用牛刀
180.嗟来之食
181.南辕北辙
182.钱金玉舍生取义
183.行云流水
184.智伯贪得而亡
185.秦士好古

111 董宣做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法逮捕(他)。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车走过来,就将马扣住让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车,就击杀他。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非常生气,召见董宣,要用棍棒打死他。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须用棍棒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服从;(太监)用强力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按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对光武帝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藏匿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威信还不能使一个县令执行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一样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各位官员。从此以后,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

112 岳飞侍奉父母特别孝顺,家里没有侍妾,吴玠向来钦佩岳飞,想和他结交,将美女打扮后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十分操劳,难道这是大将们享乐的时候吗?”岳飞拒绝没有接受。吴玠非常佩服岳飞。有人问岳飞:“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怜惜钱财,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军队每次休息的时候,岳飞督促将士们从山坡下来,跳过壕沟,都穿着沉重的铠甲锻炼。有一个拿了百姓一缕麻绳捆绑柴草的士兵,立即斩首示众。士兵们夜晚休息,人民都打开门,欢迎他们进来,却没有一个敢进入的士兵。军队的口号是“宁愿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房子,宁愿饿死也不抢夺老百姓的财物。”当士兵生病的时候,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各位将领守卫边疆时,岳飞的妻子慰问他们的家人。有为国战死的将士,岳飞的妻子为他们哭丧,并且养育他们的遗孤,岳飞接到奖赏,都分给他的部下们,不侵犯他们丝毫的利益。岳将军善于用少数人击退众敌。凡是有军事活动,都召集各位统军头领,商量约定后才打仗,所以每打一仗,都能很快地战胜对方。突然遇到敌人,不会轻举妄动。所以,敌人称岳家军说“撼动大山容易,击败岳家军困难。”

113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作战。宋军已经排成列了,而楚军还没全部渡过河。司马子鱼说:“敌人多,我们少,在他们没排成列时,请允许我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等他们过了河而没排成列,子鱼又把刚才说过的话对宋襄公说了一遍。宋襄公说:“还不行。”等他们排成列后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侍卫被杀。国民都归罪于宋襄公。宋襄公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白发老人。古代作战的人,不凭借险要之地。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不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子鱼说:“你不懂作战。对劲敌,我们拥有险要的地势而敌人没排成队列,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堵截然后攻击,不也可以吗?你尚且还有畏惧。现在的强劲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年纪到了很老的人,抓住了,对白发的人又有什么可以可怜的呢?让士兵明白战败是可耻的,然后让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伤了敌人而没杀他,怎能不再伤他?如果怜惜被两次伤害的人,就不如别伤害他;怜惜白发老人,就不如投降他们。全军,是用来作战的;鸣金击鼓,是用来激发士气的。有有利的条件而利用,凭借险要的地势进攻敌人是可以的;盛大的击鼓声激起高昂的士气,进攻那些没列阵的军队也是完全可以的。

114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115 荀巨伯去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攻打那个郡,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要病死了,你可以离开了。”巨伯说:“大老远来看望你,你却要让我离开,要我毁坏道义去求生,这哪是我应有的行为啊?”胡贼已经到了,胡贼对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荡荡了,你是什么男子,敢一个人留在这里?”巨伯说:“友人病了,我不忍心抛弃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来换取友人的性命。”胡贼互相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但是却进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胡贼退兵回去了。整个郡都获得保全。

116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划策,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117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被判罪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即使死了也不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118 黄仙裳早年参加童子试,被州太守陈澹仙所赏识,后来陈做了给事中,因为犯罪被关押在牢狱中,很贫困。黄卖掉了他靠近城墙的土地,得到了一百两银子,把所有钱都给了陈,还和他一起在监牢里住。陈后来被释放,两人同时离开南京。陈死后,黄赶赴桐乡吊唁他。到的时候,正好是陈的忌日,大哭哀号,把过路人都感动了。

119 延陵季子将要出使到西面的晋国。他佩带着宝剑去拜访徐国国君。徐君盯着那把宝剑,嘴巴里不说但是脸色好象在说很喜欢这把宝剑,想得到它。延陵季子因为自己是出使北方大国的使臣,因而没有献上宝剑,但是心中已经默许了。返回时徐君死在了楚国。于是解下宝剑交给继任的国君。新任国君说:“先皇没有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札将宝剑挂在了徐君的墓上就离开了。 119延陵季子将要出使到西面的晋国。他佩带着宝剑去拜访徐国国君。徐君盯着那把宝剑,嘴巴里不说但是脸色好象在说很喜欢这把宝剑,想得到它。延陵季子因为自己是出使北方大国的使臣,因而没有献上宝剑,但是心中已经默许了。返回时徐君死在了楚国。于是解下宝剑交给继任的国君。新任国君说:“先皇没有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札将宝剑挂在了徐君的墓上就离开了。 重要实词:聘(出使) 通假字:反(同“返”,返回) 特殊句式:徐君死于楚(介宾后置句) 不言(欲之)而色欲之(省略谓语) 一词多义:过(拜访) 命(吩咐)

120,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好朋友。吴东湖死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她,自己的女儿晚了一年才出嫁。当时的人们都以此赞扬他。 特殊句式:包惊几笃于友谊(包惊几于友谊笃,介词短语后置) 一词多义:理(备办) 重要实词:奁具(嫁妆)

121,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一词多义:志(心意) 穷(彻底理解) 操(曲调) 通假字:卒(同“猝”,突然,仓促) 特殊句式: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倒装句)

122,沛公进入咸阳,各位将领争先恐后奔向府库把金银布帛等财物分掉,唯独萧何抢先进入皇宫搜集了秦朝丞相御史府的法律条文等文档收藏起来。沛公被封为汉王,让萧何担任丞相。项王带着手下烧了咸阳后离开。汉王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让韩信担任大将军。

124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125译文 :疏广回归乡里后,天天让家里摆设酒食,邀请族人老朋友及宾客,一起娱乐.多次询问家里的余金还有多少,崔家人去买东西回来供养亲朋.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下对疏广所喜爱相信的兄弟老人说:"子孙后代到了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几乎是不可以立下这样的产业,如今每天这样饮食,耗费将尽.应该像您家一样,劝说他买田治宅."老人就用闲暇时间给疏广讲了这些话,疏广说:"我并不是老糊涂了也不是不顾念子孙 只是家里本有旧田老宅,让子孙勤于耕作,应该能够供其衣食,与普通人相同.如今又增加了这么多赢余的钱财,它只能教子孙怠惰罢了.贤能而多有钱财,那么就会捐弃其志向;如果愚蠢而又多有钱财,那么就更助长了他们的过错.况且富人,是众人所怨恨的啊;我既然没有办法来教化子孙,也不想助长他们的过错而招致怨恨.更何况这些金钱,是圣上恩赐我用来养老的啊,所以我希望与乡党宗族共飨圣上的恩赐,来尽我的余日,不也可以吗!"于是族人为他心说诚服.后来他就这样终老一生.

126译文:建隆二年,杜太后身体不适,宋太祖侍奉(杜太后)喝药不离左右。(杜太后)病危时,召来赵普进宫接受遗命。杜太后于是问太祖说:“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宋太祖呜咽着不能回答。杜太后执意问他,宋太祖说:“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都是因为祖宗和太后您积德啊。”杜太后说:“不是这样的。恰好是由于周世宗让幼小的儿子主宰天下罢了。假使周朝有年长的皇帝,天下难道会被你所有吗?你死后应当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广阔的地域,众多的事情,能够立年长的皇帝,是社稷的福气啊。”宋太祖叩头哭着说:“怎么敢不听从教诲。”杜太后回过头对赵普说:“你一同记住我的话,不能违背它。”(杜太后)命令赵普在床榻前写下誓书,赵普在誓书的最后写上“臣普书”。(杜太后)把它藏在黄金做的箱子里,命令谨慎的宫人掌管它。


这个太多放不下了,而且没悬赏啊!

新编文言文助读 杨振中(41-。。)?急需
答:53 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让他上来)呢?" 一会儿敌兵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

急求 杨振中 新编 高中文言文助读 上篇214-223 下篇1-10
答: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

跪求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162~190翻译那位好心人告诉我呀~~~55555_百 ...
答:跪求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162~190翻译那位好心人告诉我呀~~~55555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冰君雨 2008-08-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和和~~162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

文言文杨振中
答:6.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 忘在学校里了 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 第五篇是《任末削荆为笔》:【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 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

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怎么样
答: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好。杨振中是一位资深的语文教育专家,他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他的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名篇佳作,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杨振中初中文言文助读56~59翻译
答: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杨振中的 后面165~172篇的阅读练习答案!!急求...
答: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 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 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 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

求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200~223翻译
答:求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200~223翻译 200篇是杭世俊喜博203是兴中会宣言(非常急!!!)... 200篇是杭世俊喜博203是兴中会宣言(非常急!!!) 展开 1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幸福茶坊 2008-08-21 · TA获得超过209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1万 ...

文言文启蒙读本
答:杨振中,上海市人,原籍江苏无锡。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现为《中学生学习报》(上海版)副主编。20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中学文言文助读》至令发行逾210万册。《文言文启蒙读本》选文题材丰富多样:成语典故、历史故事、人物小传、风土人情等,凡所可录,无不录之...

《张五不复猎》翻译
答:《张五不复猎》翻译: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做张五,依靠着打猎生活。张五曾追赶一只母鹿。这只母鹿带着两只小鹿走,不能迅速的逃跑,将要被张五追赶上的时候。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一个土堆,于是带着小鹿到了土堆旁边,用土覆盖在小鹿的身上,而自己却投向了张五的网中。正赶上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