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几个而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字的几个用法

作者&投稿:于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①表顺承

  2. ③表递进

  3.  ②表转折

  4. ②表转折

  5.  ④表修饰状语和中心语连接的连词

  6. ③表递进

  7. ②表转折

  8. ③表递进

  9. ③表递进,意为“以不义手段达到富有、贵位”

  10.  ①表顺承

  11.  ③表递进

  12.  ①表顺承

  13. ②表转折

  14.  ①表顺承

  15. ④表修饰   状语和中心语连接的连词:状语是那马领着胡人骏马

  16.  ①表顺承

  17. ④表修饰  状语和中心语连接的连词



1、相委而去的而用法、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2、学而时习之的而的用法、然后,表承接
3、人不知而不愠“而”的用法、表示转折,意思相当于“却”。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中而的用法、表转折意思也相当于“却”
5、三十而立的“而”,是连词,连接语义相承的成分。
6、温故而知新的而、表承接 有因果 递近的关系 因而从而
7、学而不思则罔而、在这里表示转折也是却的意思。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连词)
8、曲肱而枕之的而、链接,承上
9、不义而富贵 的而、转折,但
10、择其善者而从之“而”:表示顺承、其不善者而改之“而”表连词。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而” 连词、 表承递,而且并且的意思。
12、暮而果大亡其财 “而" 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13、而疑邻人之父 ”而“ 连词 、表转折吧。
14、马无故亡而入胡 ”而“ 在这里连接连个逻辑顺序的动词,表顺承,承接。
1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而“ 表顺承,不译。
16、堕而折其髀 ”而“ 表示递进关系。
17、引弦而战 ”而' 拉着弓去战斗 、表递进。我觉得是并且的意思 。

而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重要虚词,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表并列关系翻译成:又,并且;表承接关系翻译成:就,然后;表转折关系翻译为:却,但是;表修饰一般不翻译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几种~

而: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③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③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1.因为
2.于是
3.用,拿
4.把
5.最后没“以”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几种
答:4.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5.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二、代词 1. 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2.这...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答: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人而无信,不知其也。4、表示...

文言文中的而有几种用法
答:5、表小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启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小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答: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几种
答:(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文言文中的而有几种用法
答:文言文中的而有6种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或动作同时存在或进行,且它们之间没有矛盾或冲突。例如,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示舍生和取义这两个动作同时存在,且它们之间没有矛盾。2、表示转折关系:这种用法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或动作之间有转折或变化。例如,人而无信,不知...

文言文中“而”字有几种用法?
答: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举例 1、第二人称代词, 一般作定语。 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2 . 副词,译为就、才。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3、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5...

而的用法文言文
答:第一个就是表顺承,顺承顾名思义就是顺下来,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可自己理解为“而后、然后、就”。第二个就是表转折,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可理解为可是,但是,却。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环而攻之而不胜!都是可以理解为但是的意思,表转折!第三个表并列,这个可以理解为和、与的意思,...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义及例句有哪些
答:例句:清代文学家袁枚《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译文:从今以后,我要再生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5、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例句:先秦《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译文: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房子是那么远啊。5、词缀,嵌在某些时间...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答: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