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题:哪位朋友帮我解答一下这道物理题,多谢了!

作者&投稿:潜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选B、D。。首先 选B的原因是因为 压强是由于 重力产生,,那么 P=G÷S=ρ πR�0�5hg÷πR�0�5=ρgh。
选D:题目说“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其中“至少”二字相当关键 ,这两个字 确定了木块的状态,即木块的底面和容器底几乎接触,但无压力,,可以视为木块的底部就是在 容器的底部上,
这么一说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呢。。 然后 因为 木块漂浮 所以πR�0�5ρhg=ρ水gV排,接出V排,再除以 木块的底面积πR�0�5 就可以得到 水面的高度,我算出来h水=(ρ÷ρ水)h,这时 如果你头脑发热,又会出错。
要知水的质量 ,关键是他的体积,而体积只能用一种办发,那就是用大体积减小体积,即 π(2R)�0�5h水——πR�0�5h水,即3πR�0�5h水,带入h水=(ρ÷ρ水)h,在乘以ρ水,就可以得到答案D!!!!!
解释一下错误的做法,有的人自作聪明,以为木块的直径是2R,容器的直径是4R,剩下2R,,这部分是水,没错, 但他直接就把水这部分当成了圆柱体,结果 得到了答案C,,就错了。
我的解释 够详细吧,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的朋友们,这是一道物理题,请大家帮忙解决。~

0.2V/0.4A得到电动机本身电阻是0.5欧姆
(1)总功率=2V X 1A =2W
热功率=(1A)平方 X 0.5 欧姆 = 0.5W
输出功率= 2-0.5=1.5W
(2)被卡住时,电压还是2V
功率=(2V)平方/0.5欧姆=8W
完了

用橡皮筋代替琴弦,其他东西找个可以把橡皮筋撑起来,并且能谈出声弹出声的东西
调节橡皮筋的松紧就可以得出,越紧声调越高

这道高中物理题读不懂,哪位来给我梳理一下,顺便解出来。
答:B 对三个力进行正交分解,以F2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F3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在Y轴方向上F1的分力与F2的大小相同,设物体的质量为1,所以可以看做F2的大小为1.5N,即F1在Y轴方向上的分力是1.5牛,又因为F1可看做是2.5牛,所以F1在x轴方向上的分力为2牛,即F3的大小为3牛,相当于加速度...

哪位朋友帮忙解答下这道题,谢谢了
答:辅助线画的很对啊

帮忙解答一下这道物理题的过程和原因,谢谢!!!
答:这是物理题吗?三角形中有个关系式a/sinA=b/sinB=c/sinC 然后利用等比定理a/sinA=b/sinB=c/sinC=(a+b+c)/(sinA+sinB+sinC)根据上面的已知条件sinA=二分之根号三,显然a/sinA=2所以可以得到 (a+b+c)/(sinA+sinB+sinC)=a/sinA=2 ...

急急急!!哪位天才可以帮小妹解答一下这道物理问题?
答:选项C对。设小强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S,他的重力为G,质量为M 则 第一次,不举东西时,P1=G / S ,得 1.1*10^4=G / S...方程1 第二次,举力为F1,P2=(G+F1)/ S,得 1.6*10^4=(G+300)/ S...方程2 第三次,举力为F2,P3=(G+F2)/ S,得 2.3*10^4=(...

帮我解一下这道物理题,第七题,只做第七题
答:先介绍下常规解法:利用动量定理求出共同速度;利用冲量定理或者加速度定义式求出摩擦力;利用摩擦力求出小铁块的加速度a;利用s=v*v/2a求出最大距离。这种方法也正是楼上几位给出的方法。下面给你介绍另外一种方法:数形结合发,希望你好好理解下。下面的斜线代表铁块的v-t曲线,上面的的代表小车...

一道很纠结的物理题。。耐心的人给我解答一下吧
答:问题2. 如果车子加速运动了,那人也可能因为惯性向后运动了,这时推力和静摩擦力不就没有了。也谈不上做功了吧。B,C还是不严谨的啊 这道题的题意应该就是人和车之间没有相对位移,也就是说,肯定有推力和静摩擦力。在这里再对你强调一下,即使人对车有了位移,也并非就没有了摩擦和推力,只不过...

谁能帮我解答一下这道问题
答:你少了条件吧 设弟今年x,兄今年y,经过a年,y-a=x,由已知条件知:x+y=55;y-a=2(x-a);三元一次方程会解吧 x=22,y=33,a=11 解:设弟弟今年x岁.则哥哥今年(55-x)岁.当年弟弟x/2岁 哥哥x岁 我们知道过去的年数是相等滴,可列方程:(55-x)-x=x-x/2 55-x-x=0....

谁帮我解答一下这道小学数学题.
答:(1)第一种情况,矿泉水0瓶 a.全为橘汁 7.2/1.6=6(瓶)b.部分为橘汁,部分为果汁,则有 (a)果汁4瓶,需1.6×4=6.4(元),剩下0.8元,买不到 1瓶橘汁 (b)果汁3瓶,需1.6×3=4.8(元),剩下2.4元,正好买 2瓶橘汁 (c)果汁2瓶,需1.6×2=3.2(元...

有哪位学霸能给我解释一下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第7题
答:应该是CE=2AE吧?一直用“同高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长的比”这一原理计算。因为CE=2AE,所以BE=2DE。Sabe=30,Scbe=2Sabe=60,Sdae=0.5Sabe=15,Scde=2Sade=30,所以Sabcd=30+60+15+30=135

请各位好心人帮我解答一下这道题
答:5×5×1.5÷(5×5-10)-1.5 =37.5÷15-1.5 =2.5-1.5 =1分米 为鼓励我去帮助更多人,请及时采纳为最佳答案,谢谢。不懂可以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