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作者&投稿:潮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 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 特征,以及一定的 、 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
  。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 地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 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 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气候区 气候区
  土地条件 ① 土为主,②耕地多为
  ;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 ① 土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 ;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有较丰富的 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耕作业 耕作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主要种植 ,还有油菜、
  等作物 主要种植玉米、 、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 熟 一年 熟
  其他 水产业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业
  工业 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 我国的 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相关案例】1、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区
  2、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阶段、 阶段、
  阶段。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稠密的水系成为 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 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
  【相关案例】1、分析鲁尔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6、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主要知识点: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管理、 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 和 等。
  2、遥感广泛应用于 、 、 等领域。(结合实例分析)
  3、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 、 的系统,简称 。
  4、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
  和 -GPS信号接收机。
  5、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
  、 、连续性和 的特点。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从而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精准的数据。
  6、专门处理 的 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
  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进行 、修改、 、距离测算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8、数字地球指 地球,即把整个 进行数字化后,由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点:
  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 地区以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 退化、 退化、 退化而引起的 、 、 。
  2、分析思路
  (1)、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
  设保护不当。
  (2)、危害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3)、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③退耕还林、还牧;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3、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本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 ,干旱程度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 。
  (2)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本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过度 ;过度 ;过度 。
  (4)措施:见第2(3)题。
  (5)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措施有 防护林体系建设、 林的保护、退耕还 还
  、防沙治沙等。
  【相关案例】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点:
  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 资源,又是重要的 资源,被誉为“ ”。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 林和 林地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60%在 境内。
  3、热带雨林对调节 ,维护全球 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雨林生态具有 性,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5、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和
  ,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6、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

  【相关案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洞庭湖地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
  1、能源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
  ,非可再生能源包括 。
  2、分析思路
  (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区域资源状况、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2)、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图文材料中挖掘。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如何开发资源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
  3、案例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
  (1)开发条件
  ① ;
  ② ;
  ③ 。
  (2)存在的问题
  ①煤炭外运能力 ;②产业结构 ;
  ③水资源 ;④产生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地表被破坏)、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3)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④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⑥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⑦调整产业结构;⑧“三废”的治理
  【相关案例】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主要知识点:
  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的 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分析思路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资源等方面分析。
  (2)、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3)、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有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等。
  3、案例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1)田纳西河位于美国 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地理条件
  ①地形:多山,有丰富的 资源,航运作用显著。
  ②气候:气候 。
  ③水文特征:水系 ,支流 ,水量 ,通航里程 ,但水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
  (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将 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在 、 、
  、 、 、
  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相关案例】
  1、分析长江流域综合开发
  2、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综合开发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主要知识点:
  1、不同区域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在区域内部,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气候,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2、分析思路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
  (3)、针对区域农业存在的问题,寻找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案例分析——我国东北地区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和 生产基地。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①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属于 、 季风气候区。
  ②地形条件:包括 、 、 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③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 。
  ④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等。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和 。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 、 及部分 。
  (4)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5)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①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绿色食品基地。
  ②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
  ③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
  【相关案例】分析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主要知识点: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会促进工业化。
  2、分析思路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2)根据材料,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是 产业,工业产值增长 。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是 产业,产业升级,工业产值增长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 化的进程,一方面 数量猛增,另一方面 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 ,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 ;② ;
  ③ 。
  (4)珠江三角洲地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① ;② ;
  ③ 。
  【相关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必须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
  2、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区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入地区影响:调入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3、案例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 建设;
  ②增加 机会;
  ③拉动 产业发展;
  ④把 优势转变为 优势。
  (3)对东部地区发展影响
  ①缓解 紧缺状况;
  ②优化 消费结构;
  ③推动 产业发展;
  ④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 优势合理配置,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5)对环境的影响
  ①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相关案例】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成为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称 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 产业转移。
  2、分析思路: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3、案例分析——东亚地区

  【相关案例】1、日本的产业转移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四: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扩展资料
学习方法: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关键词: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方式,认真了解,了解所学的知识,明确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之外,我们还必须充分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初中地理成绩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学习当中,需要利用初中地理只是来全方位的分析、解决问题,需要多多练习,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参加考试,并回答各种问题,那么我们怎么能快速、准确、完全解决这些难点?这要求我们了解并轻松解决这些难点,慢慢提升自身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初中地理理解问题能力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了解书本的关键--这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前提
各种地理事问题都与位置密不可分,掌握具体的位置知识是初中地理的关键,位置可以通过各种地图反映出来,如地理教科书,其中包含丰富的知识(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当中,需要知道书本是怎样描述各种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以及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并将两者结合,形成各种地理事物、位置的等高线图,从而了解所有的初中地理要求理解的内容以及技能,明确每种现象的特征、位置、怎样形成以及其他要点,这样能使初中地理的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并正确回答地图、阅读地图等各种地理问题,例如,了解影响气候的原因、规律,还掌握了温度、降水和其他气候数据,有可能根据相关气候数据、气候图表(如每月和年降水数据),变化和降水等或某一地点的位置、特征等,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回答,可以详细的分析各个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并且在学习当中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和老师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及时的把每一个难点都解决掉,并且加上教科书知识以及可以课外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再次练习,否则可能会出现忘记的情况.
以上就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技巧,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会以上的方式之后自身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答: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相关 文章 :1.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2. 高三...

求高中历史必修3的复习知识点
答:其他零碎的知识点需要多看几遍有总体映象才行。另外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可能会涉及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2-14 展开全部 高中的历史要把书背好,将知识点归纳出来。再通过做一些典型的习题就可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答: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 高一化学 必修三知识点 总结 ,欢迎阅读!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

地理必修三 知识点
答:地理貌似没有必修三地里只有必修一二和选修一二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1-08-27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452 2015-11-01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49 2018-02-27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2 2011-01-13 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8 更多类似问...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提纲
答: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提纲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中地理必修三2020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学知识点总结 ...

求物理必修二-3-1知识点总结
答: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3-2(理科都考)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

必修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答: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必修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必修三地理重要知识点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答: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 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答:3. 我国的区域差异 ①.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②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 ③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答: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是高考文科生的必考科目,而且是一门拉分的科目。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