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亭记欧阳修的"乐"在哪里?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主要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当涂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章第三段的议论,文眼在“乐”字上。承上段“取乐于山泉”,引出“公之乐,吾能言之”,这句总领全段,来说明欧阳修之“乐”的内涵。
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也不是太平盛世的一种移情只不过是在被贬蒙诬中,表现了一种旷达的情志而已。滁州是个小州,无从施展抱负,只好纵山水之情罢了。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睛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为了领悟这醉翁之意,就让我们来共同观赏一下醉翁亭的山水之美吧.
文章一开头是“环滁皆山也”这一句经过千锤百炼的句子,笔墨少而含量大,一下子把群山环抱的滁州的壮丽山景展示在你的眼前,联绵不断,巍峨壮观.当你正为宏伟的群山陶醉时,作者又提醒你注意“西南诸峰”,那里树林和山谷尤其美好.当你正被“西南诸峰”吸引时,他又告诉你,再往远看,那树木繁茂,幽深而秀丽的,就是琅琊山.这样,从群山到诸峰到琅琊,由远而近,尽收眼底.再进山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一条山泉从两座山峰之间奔泻而出,这就是酿泉.这里作者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糅合在一起,静的山景和动的酿泉,相映成趣.当你还来不及饮一口甘冽的清泉水,又峰回路转,忽见有一亭子,紧靠在泉边,四角翘起,犹如鸟儿展翅欲飞,这就是醉翁亭.于是,一幅群山巍巍,山泉潺潺,飞亭展翅,山、泉、亭相互辉映的秀丽山水图,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接着,作者探根寻源,指明建亭的就是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就是太守.太守自称“醉翁”,所以也就叫此亭为醉翁亭.为什么身为太守的欧阳修常同客人来这里喝酒呢?为什么喝得不多就醉了呢?为什么欧阳修到滁州当地方官的时候正是壮年,却自称是“翁”呢?不言而喻,这里面蕴含着他遭受贬谪,才能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实现,不得已而只好借酒浇愁的郁闷和悲苦!“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欣赏山水之乐,虽乐中寓悲,但毕竟可以谴愁,这就为第二部分写游之乐奠定了基础.
醉翁亭的山水是美的,醉翁亭的山间景物,由于朝暮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幻,显得更加美丽可爱.清晨旭日东升,霞光璀璨,雾消露散,青山苍翠,清新宁静;傍晚夕阳西下,暮霭云集,山岩洞穴,昏暗幽静,令人陶醉.春天,野花竞开,幽香扑鼻;夏天,秀木繁茂,浓荫蔽日;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四季变幻,奇景叠山.欣赏醉翁亭的山景,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观赏醉翁亭变幻的山景,固然其乐无穷,但在醉翁亭观看人们行游,并在那里宴饮,更是别有一番乐趣.背着东西的,边走边唱;走累了的,在树下休息,怡然自得.人们前呼后应,老人小孩,往来不绝.这里有静有动,有声有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滁人游乐图.接着又写到肥鱼泉酒、山肴野蔬的太守宴,以及夹杂在众人一片欢乐之中的“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醉态.在极写欢乐中,把太守复杂的心境,也微妙地表达出来了.
最后作者从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及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对比中,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了,能与民同乐;醒了,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就是太守欧阳修.笔墨简练含蓄,寓意深远.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这些方面,都是可资借鉴的

一.官民同乐
“官民同乐”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文中出现了众多的欢乐黎民的形象,又写了与黎民同乐的“太守宴乐”、“众宾之欢”、“太守之醉”,而且忘乎所以,毫无忌讳.这正是“官民同乐”的具体写照.
二.丰安之乐
从文众多的欢乐黎民形象不难看出,这一方黎民过着平安的生活.试想,如果滁洲人穷困潦倒,颠沛流离,还会有兴致来游山玩水吗?即使有,还能“往来而不绝”么?而为官者也无心玩赏了,除非他是个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官.所以“官民同乐”的叙写中蕴含着“丰年之乐”的思想.
三.苦涩之乐
本文是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洲太守时写的.因此作者心灵上的创伤在作品中不可能没有反映.这可以从给亭命名的用意方面察觉出来.“醉翁亭”的命名突出“醉翁”,这里,既有满纸的欢乐,更有“醉翁”的内心的深沉,于是出现了矛盾的精神状态.据年谱记载,“庆历六年丙戌,公(欧阳修)年四十,自号醉翁”,可见,作者当时与翁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而文中却说是“年又最高”的老翁,他“饮少辄醉”,却偏偏爱酒,甘愿“颓然乎其中”.也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石间……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溪……山花纵能笑,不解与我言.”(《题滁洲醉翁亭》)可见,作者是在“山水之乐”中寄寓着内心的愁苦和委屈,用“醉酒”来忘却自己的一切,“乐”字里面还蕴含着“苦涩”的味儿.“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的深意就在于此吧.
可见,本文线索——“乐”中除了有“山水之乐”外,还有“官民同乐”、“丰安之乐”,更有“苦涩之乐”.课文除对“山水之乐”作了具体叙写和点明之外,把其余之乐都有深藏在字里行间、委婉含蓄,让人回味深思.

醉心亭记译文
答: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

醉翁亭记的白话文
答:醉翁亭记的白话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达兴老师聊教育 高能答主 2022-12-26 · 我是教育小达人,专注于教育知识分享。 达兴老师聊教育 采纳数:570 获赞数:523779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白话释义: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

醒心亭记三乐分别是什么
答:《醒心亭记》中的“三乐”分别指的是以下三点:1. 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2. 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3. 天下的学者都能成为良材,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鸟兽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这篇文章热情地赞扬了欧阳修忧国忧民以普天下之乐为乐,而不愿一己独乐的宽阔胸怀,也透露了作者对自然...

醉翁亭记 出自哪里?
答:《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喜雨亭记》的异同是什么?
答:不同点: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而喜雨亭记主要表达作者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喜雨亭记: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

醉翁亭记最后一段翻译
答:醉翁亭记最后一段翻译 翻译: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

《醉翁亭记》中表明作者与众不同之乐的句子是
答: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既有娱情山水之乐,同时还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太守的三种乐趣: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写作意图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醉翁亭记导入语
答:醉翁亭记导入语为:“今年恰遇盛夏时,京城已近残花雪。天时人事如梦寐,山河日月空长立。”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一个春日午后,来到醉翁亭休息闲适的场景。文章开头,欧阳修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了自己来到醉翁亭的原因:酒香迷人,想要尝一尝。接着,详细描绘了醉翁亭的...

文言文翻译:而巩也,有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_百度知...
答:出自宋代曾巩的《醒心亭记》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