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作者&投稿:竺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立法法》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则: 

⑴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 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⑵ 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⑶ 新法优于旧法。《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⑷ 一般不溯及既往。《立法法》第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拓展材料:

法律原则,是指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内容的法律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法所确认的一定社会生活和国家活动的规律性要求。贯穿于具体法律规范之中。法律原则较之法律规范,更直接地反映出法的内容、法的本质,以及社会生活的趋势、要求和规律性。

法律原则以其在法的体系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法的基本原则和法的一般原则。法的基本原则在法的体系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起到最根本的指导作用;法的一般原则是法的基本原则的派生,是基本原则在法的体系各部分中的相对具体化。

对法的一般原则还可进一步划分为立法原则和法律适用原则,或者划分为各部门法原则。以法律原则与社会关系联系的紧密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社会原则和专门法律原则。前者表现法的社会政治内容,后者表现法的专门法律内容。不同的历史类型法有不同的法律原则,但一些法律原则,如专门法律原则,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原则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以下5点。

  1. 法律的适用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的一项基本经验,是政法机关和司法干部都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法制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彻底查清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性质,依据法律对案件做出正确的处理。

  2.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个重要的司法原则。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没有任何例外。

  3.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只服从法律。

    司法机关应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依照法律行使自己的职权。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个人干涉的原则。

  4. 适用法律,必须使专门机关工作与贯彻群众路线相结合。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国政法工作的根本路线。

  5. 适用法律,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安定团结的重要方面。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如下: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以事实为依据
公民政治这些行使权利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要注意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要在法律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事实求是。
3、以法律为准绳和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
司法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责任制改革将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保障,从而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它鲜明地反对法外特权、法外开恩,对掌握公权力的人形成制约,从而有利于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蚀。
它鲜明地反对法律适用上的各种歧视,有利于贯彻执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它要求人人都严格依法办事,既充分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保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符合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这些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必须弄清案件的事实真相,掌握全部有关材料,把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这是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前提条件。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法律是衡量案件是非曲直的标准和尺度。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违法犯罪,只能以法律来衡量,法律是定罪量刑的惟一准则。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不仅要求在确定是否违法和定罪量刑上依法办事,而且也要求在处理案件的全部过程中,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法律手续。任何违反法律的自由裁量、徇私枉法、营私舞弊的做法,都是同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相违背的,是社会主义法制所绝对不允许的。
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适用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做到:对任何公民适用法律规范时都一律平等,决不能因人而异;对任何公民的权利都依法平等地保护,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承担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给予应有的制裁,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这是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基本措施之一。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就是说,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四,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是法的适用的专门机关。群众路线是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司法工作更要走群众路线。查明案情,要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审理案件,要吸收群众参加,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保证案件判决合法、合情、合理。只有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才能保证准确地适用法律。
第五,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这是由我们国家性质和法律的本质决定的,它体现了我国法律的适用的正义性和严肃性。这一原则要求:法的适用必须置于法律监督之下;发现在法的适用中有错误必须坚决纠正;因法的适用的错误而给公民、法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必须依法予以赔偿。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原则有什么
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经济法律应有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是对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以及经济法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思想。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所体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是经济规律与法律科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健全经济法律...

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答:法律分析:我国法律适用以下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是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应该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总结实际经验和科学预见相结合;3、借鉴本国历史上的 和外国的有益经验;4、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准则,立足全国,统筹兼顾;5、法制统一,原则性和灵法性相结合;6、民主和集中、领导和群众路线相结合;7、保持法的稳定性、连续...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如下: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规定。平等对待当事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尊重司法权威和司法独立,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注重法律...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对于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符合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这些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必须弄清案件的事实真相,掌握全部有关材料,把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列举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答:在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

什么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答:为了保证这些公民权的真正实现,还采取相应措施,在司法、行政等方面切实加以保障。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种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客观要求,对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多选题)a正确及时b合法合理c自然公正d司法...
答: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正确”,要求各级司法机关适用法律时,对案件确认的事实要准确,证据确凿,在此前提下依据法律,准确定性,做出公正判决。“合法”,要求各级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法律规定,依法司法,做到主体合法、...

我国法律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