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什么样的环境是具有良好的作用? 在《儿童教育》中,蒙台梭利是怎样论述环境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的...

作者&投稿:蓝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如果儿童被置于一个有利于他们自然发展的环境中,使他们能按自己的需要、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来行动,他们就会显现出惊人的特性和智慧。她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对环境的自发的活动。所以,她说,在蒙台梭利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即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所决定。

一、环境教育儿童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环境”是在她的教学法中必须强调的第一要素。她把这个环境称为“养育儿童的场所”,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而设计的,在这个环境中,儿童的人格及成长的模式也会显露出来。因此,蒙台梭利博士认为,这个环境不仅要具备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蒙台梭利博士相信环境的巨大作用,在她看来,儿童具有“精神胚胎”,有赖于环境的保护和滋养;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吸收环境中实现的;童年的秘密只有透过开放的环境才能显明;有准备的环境是儿童教育的工具。

蒙台梭利博士非常重视环境,但同时也强调,首先,环境的重要仅次于生活本身;其次,儿童成长的环境,必须由具备相当知识而且敏锐的成人来策划;再次,成人必须参与儿童生活与成长的环境。简单地说,环境必须是充满生机的,由更高的智慧所指引的场所。

因此,在这个环境中,成人的参与和准备是十分重要的,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有准备的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她把有准备的环境比作人类的头部,充分说明有准备的环境是其教育方法的灵魂之所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比传统教育方法多出了一个新的要素——环境。

二、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在批评不适合儿童的“以成人为本位的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准备的环境”的观点。

她认为,大多数儿童没有生活在理想的环境中:首先,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越来越狭小,过去的儿童能够在身边的自然中容易地找到有趣且对发展有益的事物,而今日的文明社会却使人们与自然离得越来越远,儿童也无法在身边的自然中找到理想的活动对象;其次,儿童居住于“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儿童来说其规格、重量和形体都是不适宜的,难以随心所欲地操作——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善环境,而儿童却无此能力,所以,儿童就只能无可奈何地生活在成人为他们安排的并不适宜的环境中。

那怎样才是适合儿童的环境呢?蒙台梭利博士认为,适合儿童的环境就是“有准备的环境”。她指出,对于3岁前的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儿童需要营养和联接母子之间的爱,因为它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她认为,婴儿只有和父母相处,学习父母的言行,才能成长并适应周围世界。而对3岁以后的儿童,则应专门创设环境,激发儿童自主活动的动机。蒙台梭利博士根据自己开办“儿童之家”的经验,提出了“有准备的环境”的标准。

(一)自由的观念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才会显露他们的本质。然后,成人才可以观察儿童的兴趣和活动,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发展,随时改进环境以适应儿童的需要。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借由教育的帮助,而使潜在的导引力量得以发展的结果。

教师首先以儿童的发展为基础安排一个“日益有趣”的环境,然后借着一件儿童自由选择的有趣工作,使儿童专注其中,达到自制、自我教育的境界。也就是说,给予儿童工作上的自由才能使儿童产生行为上的自制能力,进而实现自我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室自由的环境中,儿童有机会了解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短处。这种自我了解的机会也是蒙台梭利教室中的自由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

(二)结构与秩序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外在的秩序感有助于发展儿童内在的秩序感。教室中的环境应表现外部世界的结构与秩序,使儿童了解、接受,并进而建立自己精神上的秩序与智慧。经由这种内在的智慧,儿童便会信赖他所处的环境,了解自己与环境沟通的能力,也就能保证儿童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知道如何去寻找与选择自己所需的教材。

此外,虽然蒙台梭利博士强调环境中的结构与秩序,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一直保持在原位,敏锐的教师会定期更改环境中事物摆放的位置,配合儿童的成长脚步。

(三)真实与自然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环境中的真实与自然,有助于儿童发展探索内在及外在世界所需的安全感,而成为敏锐的、有赏识力的生活观察者。因此,教室中的设施在设计上应接近真实社会的情况,如其中的冰箱、电话等都应是真实的。

蒙台梭利教室为了和真实世界尽量相近,教材大多只有一件,因此,如果儿童想练习的教材正在被别人使用,他就要等别人用完后再去使用,也便学会了等待。此外,蒙台梭利博士还特别强调与自然界接触的重要性,提倡让儿童去照顾动植物,接触自然界,体验自然界的神奇美妙。

(四)美感与气氛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美是唤起儿童对生活做出适当反应的绝对要素,因此,环境必须具有美感。她认为,真的美建立在简洁的基础上,其教室环境在视觉上要协调统一,生动、美观、大方,但又不显得过分刺激和凌乱。

此外,不仅活动材料要具有美感,环境本身也必须具备完全和谐的气氛,轻松温暖,使儿童乐在其中。

(五)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中最为引人瞩目的,由于这些教具是实际可以操作的,所以往往比其他内容更受重视,但也被人误解为训练儿童的各种技巧。但实际上,蒙台梭利教具并不注重外在的教育功能,而是尝试通过内心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与心灵的发育。它们提供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而启发儿童专心的刺激,因此,可以帮助儿童成长。

蒙台梭利教具不同于玩具,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具,它是蒙台梭利博士根据现代科学理论和特殊教育的实践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富有结构、秩序特征的工作材料。在蒙台梭利博士的眼中,她所设计出来的是“工作材料”而更胜于“教具”。它们不是提供给老师使用,而是提供给幼儿做“成长工作”时所使用的“材料”;它们不是辅助老师上课的物品,而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媒介。

蒙台梭利教具适合儿童的身高比例,可以让儿童按其所好随意选择,儿童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注意力持久的心理平衡、抽象思维和自然创造,可以说,蒙台梭利教具正是其环境理论物化的结晶。

具体说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蒙台梭利教具可以分为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数学教具、语言教具和科学文化教具。详细内容见第三节。

(六)社会生活的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采用混龄编班,即采用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在一个班级里。在这样的混龄班级中,年龄较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及榜样,这便有助于儿童社会生活的发展。这样的教导非常可贵,因为5岁幼儿的心智比我们更接近3岁幼儿的心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使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学会那些我们难以传授的事物。

此外,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所有的设备都是为儿童而不是为成人安排的,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活动,进行社会性交往。教室中各种用具和教具的取放、使用和操作也都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并要随时考虑到对其他人是否方便,以及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等问题,这些都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生活的发展。

根据以上要求设置“有准备的环境”,儿童就会在按照自己内部的需要、发展速度和节奏来行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热爱秩序,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尽最大的努力反复进行某种操作,而不感到疲倦,并最终成长为具有优秀品质和智慧的社会成员。

总之,蒙台梭利博士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适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能引发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的环境。

(文字节选自CMS蒙台梭利教育丛书《科学的蒙台梭利教育》,辽宁师范大学 刘文 教授 著



在《儿童教育》中,蒙台梭利是怎样论述环境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的~

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教具与练习,这个环境被称为是养育儿童的场所,是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所设计,在这个环境中儿童的人格及成长模式也会显露出来。也就是说,儿童在活动时,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是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
这个环境不仅要含有具备儿童成长所需要的一切事物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要排除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蒙台梭利的教室环境中有六个主要的构成因素:自由的观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台梭利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室环境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呢?
一、个性化发展与个性化教育的涵义
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满足需要;二是发展兴趣;三是实现潜能。
个性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它旨在创设最有利于使每个幼儿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
与个性化教育相反,一致化教育是指不分教育对象进行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方式统一的教育,表现为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育妨碍了幼儿个别性的发展,甚至会泯灭幼儿的个性。因此,要实现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就必须实施个性化教育。
二、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
1、对于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
缺乏自信是一种因过多自我否定而产生的,因为对自己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多愁善感。他们最大的行为特点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往后退缩,不敢甚至不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不善于与人沟通,瞻前顾后,无安全感。活动时,因担心自己出错,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同时由于缺乏交往技巧而不敢放开手脚积极探索、与人合作。因此对什么工作都缺乏自信,对某些工作虽然有好奇心想做而不敢做,总是怕自己弄不好。
芳芳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从小由奶奶带大,什么事情都有奶奶帮忙,造成了芳芳现在的样子——4岁了连剪子都没拿过,动手能力很弱。于是我在生活中观察她、了解她,发现她特别得爱美,总喜欢照镜子,还时常对着镜子在头上带一些装饰,于是我根据她的兴趣和爱好,在美工区投放了串项链的工作,并在工作前用温和的态度去激励她,邀请她来做这个工作,起初她紧张的不肯做。
我说:“你不喜欢这个工作吗?”
“喜欢。”她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
“你是不是担心不会剪线啊?”
她连忙冲我点点头。
我把她搂在怀里小声的对她说:“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咱们俩一起做。”
听到我说这话,她立刻放松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一天来的第一个工作,我耐心地给她做示范,演示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她聚精会神地看着我,还不时地帮我的忙,给我递珠子。
等到穿完后,我说:“你发现我串的珠子有什么特点吗?”
她看了看说:“是按照两个红的、两个黄的顺序穿的。”
“你真棒,你穿一个和老师的不一样好吗?”
她高兴的答应了。当她与材料融合后,我马上退出了她的视线,在不影响她的地方观察她的一举一动,让她专注其中。她在这样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环境中探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并符合她发展特点的事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她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她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过了一会,只见她一手拿着穿好珠子的绳,一手拿着剪刀在那里发愣,过一会只见她拿着剪刀在线的一端比了一下,觉得不合适又放下了,过了好久她仍然没有剪,可也没离开桌子一步,总坐在那里发呆。
于是我走过去问:“怎么了?需要老师帮忙吗?”
“我不知道从哪剪了,”
“项链是戴在脖子上的,怎么才能知道用多长呢?可以试试啊。”
“哦!我知道了。”
只见她将穿好珠子的绳套在脖子上,找好了项链的长度,用剪刀将绳剪断了,我帮她系上扣,她高兴的将项链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因成功而产生的喜悦是任何东西所替代不了的。通过这件事,芳芳的自信心增强了,工作的热情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教师对孩子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每个孩子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学习内容与方式都基于孩子原有的发展水平之上,是教师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了解所得出来的,教师不对孩子进行横向的比较。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之上,他们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提高,也会为自己的每一次成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当他发现自己和他人一样行时,会在集体面前将自己的经验大胆地展现出来,使之逐渐从胆小、不自信的阴影中走出来。幼儿在工作中,开始总会遇到困难,但作为教师不应该随便打扰孩子,给他们一点时间让她们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发现他们没有好的办法了,教师要立刻抓住时机,适当地协助他们完成一项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对于不能自律、粗心大意的孩子。
蒙台梭利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尊重和自由”,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也就是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及自由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这里所谓的自由,不是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重视幼儿,满足幼儿的需求,幼儿通过反复工作获得满足,形成自发性的纪律。
自律就是幼儿有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的能力。蒙台梭利教育是真正从幼儿出发的教育,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个别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自律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考虑幼儿为什么不能自律。
代英杰小朋友在工作时总是打扰别人的工作,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别人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在观看别人工作时发现小朋友不能正确操作时,会提出指正,但是这样恰好干扰了别人。他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进行丁作,工作时不专注。有时学具摆放杂乱,很容易受外界干扰,工作一会就东张西望;有时会不自主的随意乱走,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其小朋友,影响别人的工作;有时则会踩到别人的工作毯,虽然大多时候都不是有意的,而是因为缺乏协调动作的能力造成的。根据代英杰的这种情况,我知道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制作食品的程序性工作很感兴趣,经常会在生活区观看别的小朋友制作蛋糕,我总觉得他没有很好的秩序感,动作也不是很协调,就一直不敢给他展示这个工作。
今天他又来到生活区,眼睛直直地望着那些制作蛋糕所需要的材料,看到这,我心里咯噔一下,要不要给他展示这个工作呢?他能做好吗?我想了想决定试试看,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说:“我们来做烤蛋糕的工作吧。”他听了我的话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连忙点着头说:“好。”我开始为他展示这个工作,没想到以前看展示总是漫不经心的他居然目不转睛的看完了我所有的工作程序,还迫不及待的要求自己试一试。更出乎我的意料,他在做这个工作时显得很有耐性,动作也比以前稳重了很多,起初我在旁边反复叮嘱他,没想到他对我说:“老师你放心,我会做。”说完他不再理我,而是专心做起了工作,一步一步的动作比我想象的要精细得多。
当松软的蛋糕放在我的面前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品尝觉得更加香甜。吃着他做的蛋糕,我想:如果我一味地不相信他的能力,想必真的会扼杀他成长的机会。一连几天我发现他总是第一个去做这个工作,专注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再也不会去打扰别人的工作了。看到他的工作状态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蒙氏教室里的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不但要注重自己本身教育的观念变化,更应该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教室里除了给幼儿创设自由、轻松、有序的教室环境,更应该给幼儿提供独立尝试的机会和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有序的环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果我们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时,自我约束能力也因而逐步形成。所以蒙氏教师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和独立工作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我们要把幼儿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的意志和选择,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让幼儿自然的成长。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教具与练习,这个环境被称为是养育儿童的场所,是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所设计,在这个环境中儿童的人格及成长模式也会显露出来。也就是说,儿童在活动时,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是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
这个环境不仅要含有具备儿童成长所需要的一切事物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要排除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蒙台梭利的教室环境中有六个主要的构成因素:自由的观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台梭利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室环境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呢?
一、个性化发展与个性化教育的涵义
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满足需要;二是发展兴趣;三是实现潜能。
个性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它旨在创设最有利于使每个幼儿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
与个性化教育相反,一致化教育是指不分教育对象进行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方式统一的教育,表现为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育妨碍了幼儿个别性的发展,甚至会泯灭幼儿的个性。因此,要实现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就必须实施个性化教育。
二、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
1、对于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
缺乏自信是一种因过多自我否定而产生的,因为对自己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多愁善感。他们最大的行为特点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往后退缩,不敢甚至不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不善于与人沟通,瞻前顾后,无安全感。活动时,因担心自己出错,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同时由于缺乏交往技巧而不敢放开手脚积极探索、与人合作。因此对什么工作都缺乏自信,对某些工作虽然有好奇心想做而不敢做,总是怕自己弄不好。
芳芳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从小由奶奶带大,什么事情都有奶奶帮忙,造成了芳芳现在的样子——4岁了连剪子都没拿过,动手能力很弱。于是我在生活中观察她、了解她,发现她特别得爱美,总喜欢照镜子,还时常对着镜子在头上带一些装饰,于是我根据她的兴趣和爱好,在美工区投放了串项链的工作,并在工作前用温和的态度去激励她,邀请她来做这个工作,起初她紧张的不肯做。
我说:“你不喜欢这个工作吗?”
“喜欢。”她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
“你是不是担心不会剪线啊?”
她连忙冲我点点头。
我把她搂在怀里小声的对她说:“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咱们俩一起做。”
听到我说这话,她立刻放松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一天来的第一个工作,我耐心地给她做示范,演示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她聚精会神地看着我,还不时地帮我的忙,给我递珠子。
等到穿完后,我说:“你发现我串的珠子有什么特点吗?”
她看了看说:“是按照两个红的、两个黄的顺序穿的。”
“你真棒,你穿一个和老师的不一样好吗?”
她高兴的答应了。当她与材料融合后,我马上退出了她的视线,在不影响她的地方观察她的一举一动,让她专注其中。她在这样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环境中探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并符合她发展特点的事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她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她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过了一会,只见她一手拿着穿好珠子的绳,一手拿着剪刀在那里发愣,过一会只见她拿着剪刀在线的一端比了一下,觉得不合适又放下了,过了好久她仍然没有剪,可也没离开桌子一步,总坐在那里发呆。
于是我走过去问:“怎么了?需要老师帮忙吗?”
“我不知道从哪剪了,”
“项链是戴在脖子上的,怎么才能知道用多长呢?可以试试啊。”
“哦!我知道了。”
只见她将穿好珠子的绳套在脖子上,找好了项链的长度,用剪刀将绳剪断了,我帮她系上扣,她高兴的将项链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因成功而产生的喜悦是任何东西所替代不了的。通过这件事,芳芳的自信心增强了,工作的热情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教师对孩子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每个孩子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学习内容与方式都基于孩子原有的发展水平之上,是教师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了解所得出来的,教师不对孩子进行横向的比较。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之上,他们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提高,也会为自己的每一次成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当他发现自己和他人一样行时,会在集体面前将自己的经验大胆地展现出来,使之逐渐从胆小、不自信的阴影中走出来。幼儿在工作中,开始总会遇到困难,但作为教师不应该随便打扰孩子,给他们一点时间让她们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发现他们没有好的办法了,教师要立刻抓住时机,适当地协助他们完成一项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对于不能自律、粗心大意的孩子。
蒙台梭利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尊重和自由”,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也就是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及自由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这里所谓的自由,不是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重视幼儿,满足幼儿的需求,幼儿通过反复工作获得满足,形成自发性的纪律。
自律就是幼儿有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的能力。蒙台梭利教育是真正从幼儿出发的教育,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个别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自律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考虑幼儿为什么不能自律。
代英杰小朋友在工作时总是打扰别人的工作,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别人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在观看别人工作时发现小朋友不能正确操作时,会提出指正,但是这样恰好干扰了别人。他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进行丁作,工作时不专注。有时学具摆放杂乱,很容易受外界干扰,工作一会就东张西望;有时会不自主的随意乱走,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其小朋友,影响别人的工作;有时则会踩到别人的工作毯,虽然大多时候都不是有意的,而是因为缺乏协调动作的能力造成的。根据代英杰的这种情况,我知道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制作食品的程序性工作很感兴趣,经常会在生活区观看别的小朋友制作蛋糕,我总觉得他没有很好的秩序感,动作也不是很协调,就一直不敢给他展示这个工作。
今天他又来到生活区,眼睛直直地望着那些制作蛋糕所需要的材料,看到这,我心里咯噔一下,要不要给他展示这个工作呢?他能做好吗?我想了想决定试试看,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说:“我们来做烤蛋糕的工作吧。”他听了我的话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连忙点着头说:“好。”我开始为他展示这个工作,没想到以前看展示总是漫不经心的他居然目不转睛的看完了我所有的工作程序,还迫不及待的要求自己试一试。更出乎我的意料,他在做这个工作时显得很有耐性,动作也比以前稳重了很多,起初我在旁边反复叮嘱他,没想到他对我说:“老师你放心,我会做。”说完他不再理我,而是专心做起了工作,一步一步的动作比我想象的要精细得多。
当松软的蛋糕放在我的面前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品尝觉得更加香甜。吃着他做的蛋糕,我想:如果我一味地不相信他的能力,想必真的会扼杀他成长的机会。一连几天我发现他总是第一个去做这个工作,专注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再也不会去打扰别人的工作了。看到他的工作状态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蒙氏教室里的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不但要注重自己本身教育的观念变化,更应该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教室里除了给幼儿创设自由、轻松、有序的教室环境,更应该给幼儿提供独立尝试的机会和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有序的环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果我们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时,自我约束能力也因而逐步形成。所以蒙氏教师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和独立工作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我们要把幼儿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的意志和选择,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让幼儿自然的成长。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蒙特梭利名言关于环境
答:(5)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意)蒙台梭利 (6)教育体系是以感官基础,以思考为过程,以自由为目的。-—(意)蒙台梭利 (7)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意)蒙台梭利 (8)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意)蒙台梭利 (9)教...

蒙氏夹工作的弊端
答: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提倡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是指为幼儿提供教具、自由、结构与秩序等,这里蒙台梭利一方面强调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的发展,一方面又强调对于自由的概念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当是有范围和限度的。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幼儿教...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
答:蒙特梭利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特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

蒙氏日常课程都有什么区别
答:比较两者的理论背景可以发现,两者都受当时文化科学发展和教育思潮的影响,非常重视环境在教育中和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反对旧的环境中对儿童不利的因素。但是,因为处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的不同,蒙台梭利注重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儿童发展对环境的需求依赖;提出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在瑞吉欧的课程...

什么是蒙梭利教育?
答:4. 个人工作: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工作,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探索和学习。5. 教师角色:教师是指导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师”,他们会观察孩子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帮助。总的来说,蒙特梭利教育法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特点,帮助孩子发现...

解读儿童追随儿童训练儿童严格要求儿童是教师行为的关键词吗
答:孩子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环境是第三教师,各类因素缺一不可。蒙特梭利的教学方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需要教师提前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让教学环境和孩子的兴趣深度结合,达成引导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就像是孩子学习图形,孩子认为三角形能够通过圆形的孔洞,让孩子去尝试,将孩子的探索...

蒙氏教学特点
答:4、教育内容多样化:蒙提梭利教育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自我表达、艺术、数学、科学等。教学内容注重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紧密结合,其中不乏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5、观察与引导:蒙提梭利教育非常重视观察和引导。老师会观察儿童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尊重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给予鼓励...

蒙台利梭 启发教育作用
答: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以前,人们认为教育的要素是教师与儿童。教师教,儿童学。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会自己学,因此环境的提供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孩子要从环境中学习。因此蒙特梭利对环境的创设有基本的原则。成人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创设适应其发展的环境。2.儿童在环境引导下自动自发...

幼儿生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答:该思想也非常重视手工材料和教具的准备,重视环境的设置,主张幼儿园必须设置花坛、菜园、果园。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于20世纪初通过日本引入该思想。 第二、DAP幼儿教育。 该理念即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幼儿教育理念,由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于1987年提出,现已成为美国几乎所有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