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被称为“诗界之哥伦布”“一代霸才”的爱国诗人是

作者&投稿:诺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中国史上被称为诗界之哥伦布一代霸才的爱国诗人是:~

国诗界之哥伦布——黄遵宪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统治文坛三千年之久,然而在历遍盛世之后,到十九世纪初期,终于趋向衰落。被淹没在「诗界革命」的大潮之中。「不屑以诗人自居」的黄遵宪以其卓越的成就,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赢得「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的称号。

黄遵宪(一八四八至一九○五),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市)人。

天才的诗人呱呱坠地,就受到鸦片战争炮火硝烟的洗礼。但由「典肆」致富的官僚地主家庭,却仍然做着「望子成龙」的美梦。做过卢部主事、知府的父亲给黄遵宪安排了读书做官的道路。他不负所望,一路顺风。不仅学问日进,而且少有诗才,十几岁即能赋诗。二十岁的黄遵宪进入州学,二十六岁考取拔贡生。三年以后参加顺天乡试,一举考中第一百四十一名举人。从此开始了做官的生涯。

历史给了黄遵宪特殊的际遇。三十岁那年,他有幸东渡日本。清政府选派翰林院侍讲何如璋为出使日本大臣,候选知府张斯桂为副使,黄遵宪为参赞。黄遵宪东渡,使中日文化交流出现了盛况。

黄遵宪驻日期间,正值明治维新之后。诸多改革,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进入了近代社会。黄遵宪通过与日本朝野人士的交往,对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他刻意披览史籍,咨询故老,采风问俗,搜求逸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他还注意把中国的古代文化介绍给日本友人。他曾向日本人民推荐《红楼梦》:「《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确实,黄遵宪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光绪八年(一八八二),黄遵宪调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处处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争国权、洗国耻、不辱使命,保护旅美华侨的正当权益,表现了一名爱国外交官的才智与胆识。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八月,他由美乞假回国,专心致志地撰写在日本期间没有完成的《日本国志》。至一八八七年始成,共四十卷,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兵事、刑法、学术、礼俗、物产、工艺等十二类,全面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他想借日本史的研究,以明治维新为镜子,为清政府开具治国良方。因此,他对「史」的取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目的是「期于有用」。而且「志」前有「序论」,「志」后有「外史氏评」,借史论今,结合中国实际,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提出改革中国各项制度的意见。可以说,《日本国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黄遵宪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光绪十六年(一九八○),黄遵宪跟随薛福成赴英,担任驻英使馆二等参赞。他悉心研究西方政体,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制度很感兴趣。在此期间,他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蓝图。二年后,他调任新加坡总领事。他不仅倡定了「图南社」,而且巡视各岛,大大开阔了视野。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奉调回国,在张之洞幕府主持江宁洋务局,任总办;同时积极参加康有为在上海组织的「强学会」。一八九六年,黄遵宪出资创办《时务报》,聘请梁启超为主笔。立志救亡图存。

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由翁同龢推荐,黄遵宪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并署理湖南按察使,他积极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曾经出告示禁止女子缠足,仿效西方国家巡警制度,设立保卫局。又延请梁启超主持时务学堂,参加南学会活动,主讲政教。他还倡议设学校、筹水利、兴商业、劝工业,力谋中国的独立富强。翌年,力主变法的维新派人物徐致靖向光绪皇帝上疏推荐通达时务的人才,特别赞誉黄遵宪「器识远大,办事精细」。光绪指名要看

黄着的书籍。不久,任命他为出使日本大臣,因病未能赴任。

戊戌变法失败后,黄遵宪因参与变法而遭到弹劾,在上海洋务局被扣留。后经多方纾解,清政府允其解职归田。晚年的黄遵宪仍念念不忘民族危亡,在家乡兴办教育,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他亲自讲学,灌输「新学」,使学生在德、智、群、体各方面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他还与避祸日本的梁启超保持频繁的书信来往,对维新志士寄托着思念和希望。同时,他回顾自己的历程,探索变法失败的原因,磨砺自己的斗争意志。他在致梁启超的信中称:「数年

闭门,读书以广智,习劳以养生,早夜奋励,务养无畏之精神,求舍生之学术,一有机会,投袂起矣,尽吾力为之,成败利钝不计也。」一九○五年,这位一生追求改良的老人带着满腔遗恨,病死于家乡。终年五十八岁。

「穷途竟何世,余事作诗人」,他毕生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大业,然而,诗歌创作,却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的著作除《日本国志》外,还有诗歌一千余首。其中《人境庐诗草》六百余首;《日本杂事诗》二百首;《人境庐集外诗辑》二百余首,收集诗人晚年刊定《人境卢诗草》时删除的作品以及一部分散见于晚清报刊和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中的诗作。

黄遵宪的诗歌代表了近代改良派「诗界革命」的实绩,对「新诗派」的形成、发展有着巨大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前后的风云变幻,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透过这些五光十色的诗篇,我们可以把握诗人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反对侵略、反对投降,这一主题是黄诗最重要的方面,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诗人热情讴歌了英勇杀敌、宁死不屈的爱国官兵。在《己亥杂诗》中,他以极大的热情赞颂谭嗣同为改革政治而英勇献身的精神:「颈血模糊似未乾,中藏耿耿寸心丹。琅函锦箧深韬袭,留付松阴后辈看」。

异域风光,科学文明,是黄诗的又一内容,表现了诗人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以外天」(《人境庐诗草》卷四)。十多年的外交生涯,黄遵宪广泛接触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的风土人情和科学文明,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源泉。他在诗中歌颂西方自然科学成就,《今别离》中写到代表当时科学先进水平的轮船、火车、电报、相片以及关于地球的学说,被推为「千古绝作」,历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黄诗的语言也别具一格。他的创作,实践了他自己提出的「我手写我口」的诗歌主张。此外,他还十分重视民歌,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所以,他的诗语言通俗浅显,近似民歌,口语化的倾向比较鲜明。即使一些古体诗,也平易朴实,很少用典。偶用典故,也不难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的诗的确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

作为一个诗人,黄遵宪在近代「诗界革命」中,称雄一时。他以大量的爱国主义新诗,成为「近代诗家三杰」之一。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发现了「新大陆」,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派诗人高旭誉之为「中国诗界之哥伦布」,准确地评价了他在近代「诗界革命」中的地位。他的诗歌主张与诗歌创作实践成为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加速了封建旧文学向现代新文学过渡的进程,对「五四」新文学运动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皇帝当中写诗写的最好的当数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
答:4.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间接帮助欧洲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客观上壮大了资产阶级(当时官方支持哥伦布航海主要是为了掠夺财富)5.进一步引发了航海探险的热潮~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6.为欧洲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7.促进了美洲与欧洲的交流融合~客观上有利于美洲当地的...

威尔士王子在哥伦布之前到达新大陆了吗?
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想法,但这是一个有趣的可能性.《第一次航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前往新大陆时向西班牙女王告别.(公共领域),麦多克的故事起源于15世纪的一首诗.根据这首诗,麦多克是历史上威尔士国王格温内德的儿子.奥温有13个合法的孩子和一些私生子.麦多克是...

美国哥伦布旅游景点美国哥伦布旅游景点排名
答:2004年,热那亚被选为欧洲文化之都。它也是著名的热那亚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小提琴大师尼科洛帕格尼尼的故乡。热那亚及其利古里亚海岸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美国哥伦布旅游景点排名第一又译圣克罗伊岛。加勒比海中美属维尔京群岛中最大的岛屿。1:圣克罗伊镇,小镇以挪威小镇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奥斯陆)为蓝本,以优雅的粉色...

梁启超赞美郑和的诗
答:乃能哥伦布航海凡四次,伋顿廓航海凡五次,而郑和航海则七次,今表其年代:据上表所示,则郑和为海上生活者垂三十年,殆无岁不在惊涛骇浪之中,其间稍得息肩者,则成祖崩殂后六年间耳。迨宣宗中叶,复举壮图,辟地最远,而和亦既老矣。其经略海外之事实,史文阙如,不能具详,但纪其俘三佛齐王、锡兰王、定苏门答剌...

左传是谁写的
答:《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

哪些人和哥伦布一样
答:《涵江区志》(大事记)载:“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实行截界迁民。“截界”给当时沿海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迫使大量莆田人外迁。李嘉诚先祖在莆田白塘洋尾居住,生活过的有24世(包括李明山),据《陇西李氏宗谱》所载洋尾李氏诗礼传家,家学渊源,人才辈出。 莆田李氏还产生了莆田古代首屈一...

郑和屡下西洋从史料的角度入手探析,都能得到什么信息?
答:但穿越历史云烟,面对当今现实,却更令人觉得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和航海壮举日益显示其耀眼的光辉。1904年,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第一次郑重为郑和立传,为郑和正名。"刑余界中,前有司马迁,后有郑和,皆国史之光也!"并发出"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感叹。

人文东大 | 校史校史
答:《东北通史·上编》于1941年由东北大学石印出版。先生1938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时,开设宋辽金史课程所撰授课讲义,数易其稿,于194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宋辽金史》此外,先生在中大亦讲授中国史学史,在讲稿基础上,几经完善《中国史学史》一书,于1946年面世。1943年金先生第三次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

054:哥伦布效应:为什么男人对你没有了新鲜感?
答:另有一个实验,把一群陌生的短尾猴关在一块,然后,记下它们之间的交配次数。实验结果是,开始的交配频率是后期的15倍。此种现象,被叫做"哥伦布效应"。生理基础这种现象,有一定的生理基础,体内的神经细胞会对相同的外界刺激产生"适应作用",反应强度将慢慢趋于平稳。当转换不同的刺激时,反应强度便...

万国觉醒知识广场答案是什么
答:哥伦布的冒险航海是由欧洲哪个国家的国王赞助的=西班牙奠定日后欧洲数学基础且着有图形的分割的是哪一位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古希腊哪位思想家喜欢在林荫道上讨论学问被称为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领带温莎结因英国哪位国王的喜爱而风靡世界=爱德华八世统帅贝利撒留的昵称是=最后的罗马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马其顿攻占埃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