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为什么不传位德才兼备的十一子永瑆,却选平庸的永琰呢?

作者&投稿:计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往今来,帝王的子嗣则很多,若在正常情况下立储,能够顺其自然的发展还好,如果皇位之争异常激烈,那么,必然会导致纷争不断,兄弟之间互相残杀,谋权夺命之事也并不少见。

更为严重的,则会造成内部动荡不断,政事难以正常自理。所谓兴邦必先安内,如果,内部矛盾没有解决,那么,势必会引来外敌入侵硝烟四起,以至于,国家走向衰败,甚至,覆灭的境地。然而,根据历朝历代皇位传承的情况来看,皇位的继承人选都遵循着“立长立嫡”的传统。



所以,在皇帝在立储之时,都会优先考虑嫡长子。

纵观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长子则是正妻、原配,正妻所生的长子。古代宗法规定:嫡长子享有优先的继承权。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成熟的继承制度,它对稳定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今天看来,它却是一个并不明智的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必将被人们所抛弃,由进步的制度所代替。

清朝,继承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又将身份继承分“宗祧继承”和“封爵继承”二种。宗祧继承承袭明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办法。前者无则立后者。违反该法定顺序,处杖80。封爵继承制度适用于世袭贵族家庭和军功家庭,其继承顺序同宗祧继承,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话说,到了乾隆执政时期,清朝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没有发生过任何兄弟纷争和内部动荡。最终的皇位继承人,则是乾隆的第十五皇子永琰。那么,乾隆为何放着其他优质人选不选,非要选择庶出的皇子为储君?而储君之位,为何会与十五皇子有缘?这其中,有何用意,值得我们深究。

大清帝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多年的盛世光景,在康熙和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能够持续如此繁荣盛世,离不开执政者治国理政的杰出才能,重在执政者治国有方安邦有能,也得益于当朝天子继承人选的优质保障。所以,为了能够延续这繁荣盛景,候选人的选择必定会慎重考虑一番,以保证前任皇帝开辟和维持的盛世得以稳固和持续,永葆后世子孙的生活丰顺,天下太平。

乾隆皇帝的十七个皇子,论性格,永琰温厚随和,勤勉执政。而皇十一子永瑆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二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按照立长立嫡的原则,他们二人均不在储君人选行列。但是,由于当时皇帝的十七个皇子中,嫡生的次子和七皇子相继夭折,而诸皇子中前后又有八个相继离世,连深受乾隆宠爱的五皇子永琪也英年早逝,最终,使得储君人选,只能从剩下的诸位皇子中择优选择了。



一个是性格内敛沉稳的十五皇子永琰,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十一皇子永瑆,性格相差明显。而永瑆则显得平凡、平淡了很多,但是,相较于其他皇子,他们从中脱颖而出自然成为了竞争皇位的最佳候选人。

历朝历代,但凡是执政者,都希望自己执政期间的佳绩,可以被一直传承下去,或是执政效果越来越好。所以,在选择皇位候选人时,他们便会有诸多考虑。乾隆皇帝更希望自己所创的盛世光景能得到传承,并且,新任帝王还能够延续自己的执政思想,以维持清朝的盛世繁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清朝由永瑆执政,那么,他可能会改变乾隆的初衷,手握皇权必然想有一番作为,其结果就是:不在乾隆的约束之内。可以说,但凡有所想法,善于权谋才智聪慧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展现和认可,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并开辟一片新的广褒天地。

所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顺遂乾隆皇帝的旨意,传承他的执政思想。



然而,永琰则生性乖张,不善主张,又比较孝顺,遵从父愿更是不在话下。所以,乾隆皇帝想将自己的执政思想传承、弘扬下来,选择这位忠于自己的皇子继承皇位也是顺其心意、自然而然的事了。想来,永琰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这必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

这兄弟二人的性格对比鲜明,永琰能够执政也反映了那时的政权现状。要想合谋做好一件事,当权者首先要集聚身边的人,团结任何可以团结的力量,力往一处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才有达成目的的可能;如果,身边人和下属不能凝心聚力,他们各怀私心自私自利,想必要做成一件事则比登天还难。

乾隆皇帝也是看中了永琰的这一性格特点,为皇子者能臣服于自己,让事情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助自己延续大清盛世的伟业,所以,在选择上他就占有了优先权;而永瑆虽怀有大才,相较于永琰更玲珑八面,只能说,永瑆不如君主所愿,不能助君主达到目,最终,他自然被排除在外了。



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德才兼备的帝王,都是经过上任皇帝精心挑选的最佳继承人,相比之下,嘉庆皇帝显的平庸了很多,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在为政期间也是政绩平平。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

所以说,乾隆皇帝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



众所周知,乾隆是个权力控,直到即位第三十八年才正式确立永琰为皇太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他?

其实,乾隆也是个守祖制的“乖孩子”。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制,乾隆也谨遵父制,在即位第一年就确立了富察皇后之子永琏为太子。

可是没成想,两年后,永琏去世。年轻的乾隆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才把诏书从“正大光明”的牌匾后取出。

痛苦之余,乾隆又不得不再次考虑储君,而这个人就是富察氏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永琮。可是,最后的继承人并不是他,因为永琮刚刚两岁就早殇了。

富察皇后因为两个儿子接连死去郁郁而终,而皇长子永璜也因为未在富察氏的葬礼上,表现出“应有的”悲伤被乾隆训斥(取消继承皇位的资格),就此郁郁而终。

乾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未曾提出过立储事宜,因为这件事着实伤透了他的心。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乾隆一天天变老,不得不思考继承人的事。而这一年,是乾隆三十八年。

回到乾隆的皇子。此时,乾隆在世的儿子只有六个,两个过继给自己的兄弟,剩下的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其实,这四个人都不是乾隆最满意的人选,首先他们出身不高,其次是才华不够。乾隆选皇储,可以用矮子里拔将军来形容。

先说说首先出局的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七子永璘。

年龄最大的是八皇子,他这个人天资很不错,喜欢作诗,与他父亲不同的是,他的诗水平还颇高。但他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守规矩。乾隆考察皇子,手段就是将一些政事交由他们处理,这也算是历练。不过,永璇似乎不太喜欢政治,心情糟糕的时候连管的不管。又比如一次庄稼欠收,乾隆命他去求雨,但是没多久他就因为太苦,没两天就不干了。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子,乾隆怎么会选他?

接着是皇十七子。乾隆三十八年永璘才八岁,选幼子继承终究不是一回事。况且,尽管永璘年幼,乾隆还是可以看出他不是很爱学习,所以他也基本被排除在外。

接着便是皇十一子永瑆与皇十五子永琰的竞争。

皇十一子永瑆可以说是几个候选人里才华最高的,他既通晓诗词,又在书法上颇有造诣。甚至,他的书法在放在整个清朝都可以排上名号。这么一个才华卓越的皇子,乾隆为什么不选他做继承人呢?

几件事就可以看出他古怪的性格。在他成年后出宫分府住的时候,竟然放着几十万两几百万两的白银不花,非要带着奴仆喝粥。

甚至,他对她的妻子也是如此。永瑆的妻子是富察皇后胞弟的女儿,在嫁给永瑆时带来了丰厚的嫁妆。但是永瑆却对这个豪门小姐“一视同仁”,也是让她喝粥度日。

前文说到永瑆是个才华颇高的人,但是成也“才华”,败也“才华”。永瑆因为才华被乾隆关注,却又因才华被乾隆鄙弃,为何?

乾隆三十一年,皇帝看到了十五阿哥手里的一把扇子。细细端详后,乾隆发现儿子扇子上的诗画很有水平。但是好巧不巧,乾隆竟然发现了落款“镜泉”。原来,这个别号是十一子永瑆的。乾隆平生最讨厌汉人的风气,若是这个孩子日后继承大统,那么祖宗尚武的风气迟早被他败坏光。所以,乾隆对永瑆越发疏远,也更加失望。

自然而然,他就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

最后就是皇十五子永琰。永琰也就是后来的颙琰,嘉庆皇帝。永琰对比起其他几个皇子来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但都说了,乾隆选继承人是“从矮子里拔将军”,永琰也没有什么大的缺点。

虽然他天资不是很好,但好在永琰比较勤奋。而且最重要的是,永琰有几个优点,就是举止端庄大方,而且有自己的主见,又善于“刨根问底”。以上种种,已经足以让乾隆确立继承人就是永琰了。

三十八年,乾隆终于确立了太子的人选,从此他也不必再被大臣们轮番上书,劝立太子了。

六十年,乾隆宣布退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而永琰也改名为“颙琰”,也就是嘉庆帝。



因为永瑆根本就不愿意当皇帝,只有选择永琰了,实属无奈之举。

乾隆皇帝晚年挑选继位之君也是有考虑,他的十一子永瑆是个非常小气的人。这样的人是不能继承大统的。

虽然永瑆各个条件都不错,但他的性格过于固执,不肯听取别人的建议,而且只喜欢钻研那些书画,太过书生气,而且永瑆的生母也不太受乾隆的喜爱。

~

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
答: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

如何正确评价华盛顿
答: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整整作了61年皇帝。 1797年3月华盛顿回到芒特弗农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没有任职终生,赖在权力的宝座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选拔接班人,而让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这是他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他告诉后世和当代,国王和贵族并非不可或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而不需要由...

断腕皇后述律平为什么会落得晚景凄凉的下场?
答:但述律平却不甘心当皇后、处理政事,她非要让自己最喜欢的儿子登基,这可就犯下了一个大错。述律平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耶律倍(耶律图欲)、二儿子耶律德光、小儿子耶律李胡。图欲是太子,德才兼备,德光擅长领兵作战,李胡不学无术、残忍暴虐,但述律平却最喜欢李胡,她大概是看中了小儿子嗜杀...

07吴姓史源流2021-02-01
答:生于殷帝乙十十二年辛卯,娶林氏。 子一:熊遂 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开氏始祖。 寿梦去世后,吴国又出现了第二次让位风波。寿梦的第四子季札不按照“兄终弟及”的继位旧法,有意将王位传给侄儿,结果引发了吴王室一场兄弟相残的内乱。专诸剌杀...

三字经的意思
答: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

《带血的刀》齐国宰相晏婴一生清廉坚持不接受的黄金
答:不久,康熙又一次南巡,命巡抚、巡抚推荐德才兼备的官员。因为张博兴的正直得罪了太多人,没有一个官员推荐他。康熙觉得奇怪,问太守、太守:“张博兴的官邸是什么?”他们彼此说:“好吧。”康熙又问:“江南有这样的好官吗?”大家都说:“不要”,康熙说:“为什么不要留着?今天,我会保护自己。”康熙到了松江,对张...

王莽篡汉是怎么一回事?
答:没容太皇太后说话,王莽惶然不知所措地也跪下来,大声道:“越裳献雉,全因太皇太后德高望隆;国家兴盛,亦是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等众大臣在太皇太后指导下,共同致力所至。臣岂可独享其功?!恳请太皇太后褒奖孔光等众位朝臣!臣为太皇太后骨肉之亲,报效朝廷乃臣之天职,当隐而不提!” 孔光等人争辩道:“赏有功而褒...

三字经全文解释并释文
答: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34、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

尧舜禅让有怎样的故事传说?
答: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让大家推荐有贤能的候选人。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非常能干的人。舜姓姚,名重华。他的父亲名瞽,是个盲人。舜幼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一妻。后母生下一子一女,因此视舜为异己,经常对舜棍棒相加、百般虐待。舜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他生性阴险,常在父母面前说哥哥...

注音《三字经》
答: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liù bǎi zǎ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