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直接放火箭?

作者&投稿:大狐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的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它上承东汉,下启西晋,有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分治天下。公元220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定都洛阳。往西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领土,往北直达朝鲜半岛,往南则与蜀、吴接壤。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为汉,领地北至武都,东抵巫峡,南至云贵,西达缅甸。孙权虽最晚称帝,在229年于建邺建立政权,但却占领了物产丰盛的江南。这三个国家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战斗,其中在赤壁之战中就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

01

在三分天下刚刚拉开序幕时,曹操带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想要吞并孙吴。孙权便与刘备结盟,准备联手抵抗曹操。但是吴国大将周瑜,他早就听说过蜀国的诸葛亮智谋过人,但是因为自己也很聪慧,却不如他的名气大,他便心生嫉妒,想为难一下诸葛亮。于是周瑜和诸葛亮说要他在十日之内赶制10万只箭,要是10天之内完不成的话,就会耽误大事。诸葛亮听完之后没有半分难色,爽快地答应了他,并且和周瑜说十天太久了,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办完。周瑜一听十分高兴,立马给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接下了军令状之后并没有着急制作箭矢,他看到前来打探情况的鲁肃就和他诉苦说:“三天时间叫我怎么造出10万只箭啊?子敬你要来帮帮我。”鲁肃性格忠厚善良,见诸葛亮这样求自己也只好帮他,于是按照诸葛亮说的给他借了20只船,每条船上配置30个士兵,船幔全用青色的布做成,再做了1000多个草把,树立在两侧的船舷上,并且还答应诸葛亮不告诉周瑜借船这件事。鲁肃回到周瑜那里时,也遵守了和诸葛亮的约定,没有谈及这件事,只是说诸葛亮还没有准备造箭用的材料。周瑜也不能理解诸葛亮的做法,于是叫鲁肃继续打探消息。

诸葛亮借到船后,并没有马上做出什么行动,一直到了第三天夜里四更,诸葛亮才让人开着船往曹操水上的营地去,还将这些船连在了一起,并请来了鲁肃,和他说他马上就能看的10万只箭了。到了凌晨,江面上雾气弥漫,只隐隐约约看得见不远处的曹营,这时诸葛亮叫人由西到东将船依次排开,横在了曹军之前,并且让船上的士兵擂起战鼓。顿时江面鼓声气势磅礴,鲁肃吓了一跳,问道为何在这明显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和曹军交战,诸葛亮只是笑笑,说曹操在这大雾的天气必不敢贸然行动,并且告诉他箭一会儿就有了,不用担心。果然,半晌之后就有箭从曹营那里射来,如雨般落到了那些草把的身上,鲁肃这才明白了诸葛亮的计谋。

02

这一计谋看起来很完美,但是仔细一想,如果曹操在箭上点火,诸葛亮岂不是连自己都要坑了?毕竟古代的船都是木头做的,船上的东西也很容易燃烧,还有这么多士兵在,而且船又连在了一起,这样做一不小心就自取灭亡了。

但是诸葛亮是何人,怎么会想不到这些?他将船连在一起并且横在曹操军前的目的就是想让曹操不放出带火的箭来。因为倘若曹操放出火箭,根据当时的风向和距离很近的敌船,这些火非常容易烧到他自己的船上来,而曹操向来又是个谨慎的人,在看不清的情况下,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绝不可能放出火箭。另外,造火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等造好那些火箭,对面的敌船已经驶到了自己眼前了。于是他选择了一个保守的办法,先放普通的箭看看情况,可箭一放完那些船就跑了,曹操也不可能想到这只是诸葛孔明为了10万只箭想出来的计谋吧。

其实上面的只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情节,根据《三国志.吴主传》引《魏略》的记载: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所以主人公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这也让曹操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总结

我们对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的确是印象深刻,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经典。但是很多人将他作为正史来看,以它来衡量历史中的三国实在不应该。很多人物就连在正史的记录中都带有作者本人对他们的喜恶,更别说小说了。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客观的事实是需要我们认真看清的。



因为当时天气大雾弥漫 ,曹操军营根本看不清,江上的船上摆满了草人,另一方面,放火箭需要有士兵在旁边点火,这样将会浪费大量的士兵,不利于战争的进行

因为曹操在当时并不知道诸葛亮的计谋。他不明白诸葛亮是要和他借箭。所以没有放火箭。

曹操之所以不直接放火箭,是因为在水上一些风向很难把控,火势一旦蔓延很可能会烧到自己的船只。

因为当时的天气环境比较恶劣,是无法看清的,放火箭很有可能将自己的舰船燃烧。而且放火箭的成本也比较高。

~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答:一、曹操只当孙刘联军来偷袭,没算到诸葛亮只是来借箭 周瑜让诸葛亮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欣然同意并签下军令状,转头让鲁肃帮自己准备几十只草船,于第三天的夜晚出发,趁着夜色与大雾的掩护向曹营出发,在快要临近曹营时,诸葛亮命船上众军士敲着锣打着鼓,这可吓坏了曹军。曹操的第一...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为何曹操不用火箭呢?
答:相信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也算是耳熟能详了吧!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在为何当时船开到曹操战营的时候,曹操不适用火箭呢,这样不是更快能够消灭敌军,不给诸葛亮任何的可乘之威。首先诸葛亮算准了早晨天气的变化,知道晚上会有大雾,而在江面之上肯定是一点都看不清的。曹操不知道船上面是草人,还是其他...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火烧诸葛亮?曹操在顾忌什么?
答:诸葛亮“草船借箭”时可是没给曹操准备的时间,而且是在大雾之中隔着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如果诸葛亮的船只着火了,冲到曹营进来,会引火上身,综合这些原因,曹操才没下令射火箭。火箭造价较高,需要提前准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火箭不比普通的箭,需要用到火油、硫磺……这些...

草船借箭时,船里坐的是谁
答: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就找借十万支箭为借口,其实他是存心想陷害诸葛亮.结果诸葛亮就答应了,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立状.诸葛亮做好了借箭的准备,并让鲁肃不告诉周瑜.诸葛亮找鲁肃借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第一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三天四更的时...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的主要内容?_百度...
答: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演义 孔明借箭时,如果曹操不上他的当,结果会怎样?
答:孔明的计算,只是将敌将假想成傻瓜的基础上的。所以,当他的船行驶到曹营的弓箭射程内时,有些惊慌的曹军会首先射出普通的箭矢,但是很快,曹军的将领就会发现问题:敌军怎么射中了还没有惨叫呢?难道是空船计?用火箭试试?于是,草船借箭的作用最多只能借到一万余。当然,凭借诸葛的智慧,火箭还是...

草船借箭时,大雾曹操为什么不用点了火的箭?
答:前提是在有大雾的后半夜,大概是四更时分,情况紧急,曹军只以为东吴偷袭,哪还还会想到诸葛骗箭!再者后野雾大,空气必然潮湿,带火的箭也不易发出,关健的关健是曹军不知诸葛骗箭!否则就不会放箭,任你敲鼓打锣,我只不理睬就行了。草船借箭时,满江大雾,曹操连诸葛亮的位置都不知道在哪,...

诸葛亮神机妙算
答:草船借箭:“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

三国中,草船借箭时,为什么不用火箭?
答:因为根本没有草船借箭这回事.是小说三国演义写故意让曹操的部下不要用火箭的,剧情不允许.真的三国历史没有这回事.其实火箭在战国的时候就有了.1L和4L的说的很不和逻辑.既然是看不清楚雾大更要用火箭射过去探虚实了.说火箭的成本大也说不通不过是箭上绑上有油的布点燃射过去.按照当时的条件完全...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借的是哪国的箭?
答: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