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个朝代对官吏进行监察都是什么机构?怎样做的?

作者&投稿:向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监察机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机构,在秦汉时期,主要是御史大夫;到了唐宋时期,最主要的就是御史台;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最主要的监察机构是都察院;主要的职能是监察京城和地方的官员,官职虽然很小,但权力很大。


中国最早的监察机构,主要是秦始皇时期的三公九卿当中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当时的副丞相,权力和官职都很高,几乎是所有官员都要向御史大夫汇报情况,这几乎是监察机构权力最大的时候。到了唐宋时期,监察机构变成了御史台,御史台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有一系列的御史大夫担任;这些御史大夫的行为大多数还是很强的,他们是可以根据一些小小的传闻或者行为,向皇帝举报的。这样大多数的官员,对他们还是有所畏惧的,但监察御史的权力虽然大,但是大多数是一些七品官员,最大的官职也仅仅是七品官员,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权力很大、官职很小的现象。


明清时期的都察院,可以监察所有的官员,包括地方和京城的,而且左都御史的权力,甚至可以监察一些皇族的行为。明清时期,由于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的行为,使得他对全国所有的官员和皇族都不相信,因此进一步加大了都察院的权力,让监察御史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所有官员的行为,到后期,这样的职能逐渐由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担任。但权力比其他官员还要高。


综上所述,古代每个超导进行监察职能的,主要由御史大夫。到御史台,到后来的都察院,他们可以监察全国所有的官员,官职虽小,权力却大。



秦汉时期:秦设立御史监察制度,其御史大夫,即具有监察职能,其职权既掌天下文书,又掌管监察大权;汉承秦制,中央监察权由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大夫有权监察丞相,设立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其长官为御史中丞。

隋唐宋时期:隋朝设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有权对违反政令、不理朝政、不举贤才的官员进行弹劾;唐朝沿袭隋制,中央监察体制分为谏官和御史台两部分。前者规劝皇帝,后者监督百官;宋朝中央监察机构基本为唐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门下省设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



古代对官吏进行监察的机构是御史台。御史起源于秦朝,在后世逐渐完善,由御史代皇上监察全国,有下属的地方检察和皇上亲理的中央御史台。

从秦朝开始,中央政府陆续设置了监察机构,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名称不一致。汉朝中央设置御史府,隋朝有御史台、司隶台等,唐朝有
监察御史等,古代监察机构在秦汉形成,在魏晋发展、在隋唐成熟、在宋元强化、在明清高度完备。

高中知识点 多数不知道的提高分数秘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有那些?
答: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官的主要职责。 沿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秦代开始形成制...

.历史题, 秦朝,汉朝,宋朝,元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在线等...
答:秦代开始形成监察制度,之后便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备。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创建了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以贰丞相,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

秦汉唐宋元的监察机构分别是什么
答:1、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秦代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秦代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处置一些军国大事,当然也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和纠劾。由于御史大夫要协助丞相处理...

秦汉唐宋元的监察机构分别是什么
答:秦汉 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及文书。秦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位次左、右丞相。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故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由于御史和皇帝...

秦朝,西汉,北宋,明朝是怎样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
答:秦朝建立后,以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主要目的,以“治吏”为主要内容,以“纠察”各级官吏的违法失职为主要职责的封建监察制度便在战国时代御史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监察机关的设置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实即副丞相。秦朝任御史大夫者有冯动、李昙...

古代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有什么
答: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也通称言官。监官最早设于战国,当时由君主的秘书——御史兼任。秦与西汉设立御史府,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辅佐。在内廷保管档案并督促百官的,称侍御史;出外监察郡县的称监...

中国古代监察机制
答:五、明清时期:明清两代监察制度更加细密。明代,在中央将原来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1人,对全国各级官吏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察弹劾,明代废丞相设六部后,为加强对六部的监督,又依六部设六科给事中,同时,为加强皇权,废除了唐以来的谏官制度,并其权于给事中,在地方,明代按...

古代的监察制度大神们帮帮忙
答:雍正年间,专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共同负责对京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唐代的台、谏并列,明代的科、道分设,清代的科、道则在组织上完全统一。监察权的集中,是清代监察制度的一大特点。 清代,一方面允许监察官风闻言事,直言不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察官权力过大,规定御史对百...

各个朝代的监察机构
答:监察机构是各国政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和整肃,对防止和惩治贪污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专门负责监察的管员,称之为“御史大夫”,官位相当于副丞相,对朝廷和地方的官吏负有监督和纠错的职责,但这时还没有...

中国古代是如何监察百官,造就贤臣良吏的?
答:尽管督抚制度已经形成,但终明一代,督抚都处在向地方大臣过渡阶段。这个过渡的最终完成是在清代。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明还是清,监察权只是督抚权限中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的比重愈往后愈下降。换言之,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主要并不是通过督抚进行的。 综上所述,似可得出这样的认识:以行政官员监察地方官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