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实现民主化 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政府可做些什么?

作者&投稿:沃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就“网络民主”而言,最早就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本文认为,网络民主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民主,而是在传统的民主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络这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主。它主要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借助于网络技术而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项事务的参与和管理,并进而实现公民自身权利和利益的一种民主形式。

网络时代的民主有以下特点:(1)网路民主的主体具有平等性;(2)参与方式具有直接性、快捷性以及广泛性,公民的切实全面的参与是网络民主有别于以往民主形式的最明显特征;(3)网络民主的“虚拟化”是网络民主的形式特征,虚拟的网络社区成为新的政治场所,身份特征也去除基本的权威,走向虚拟;(4)网络民主的组织是非正式的,传统民主形式一般要要有正式的组织和群体,而网络聚集则没有正式组织形式,靠一定的利益诉求目的聚集在一起,事件解决后就自动解散,所以主体分散且不稳定;(5)主体身份现实和虚拟的差异性,网络民主的主体一方面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现实的个人,以其本来的真实身份和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活动,表达政治意志,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以“虚拟人”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更加自由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

网络民主是一种新式的民主运作方式,借助于网络技术,通过让公民更真实、自由的参与政治活动,网络民主就保持了民主的最本质理念,并且更好地发挥应有效果,更彻底地体现这种理念,这正是是网络民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民主的核心所在。

二、路径分析:网络民主如何影响我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网络民主与传统民主在本质上是没有分别的,分别主要在技术信息层面和实现民主的途径上。发展网络民主一定会促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但是笔者认为需要构建一定的路径才能将网络民主与中国民主化进程之间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研究网络民主到底通过何种方式影响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一)网络民主与利益表达

1.利益表达完全实现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在现代民主社会,所有的公民都是已实现自身利益和追求表达为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的。对于正处于民主化进程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公民可以实现利益完全公平的表达是实现民主的第一步。然而,在现实中利益表达权还远远没有达到法律上的要求,利益表达完全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过程中必须把公民的利益表达权利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作为前提条件,使得公民利益表达权不仅表现在法律条文上,更表现在制度的安排上。

另外,改革开放后,各种现实的差距不断呈现出来,而且越发明显。贫富差距使得一些人沦为弱势群体。格局的变化让生活在这两条道路上的人逐渐走上了利益的对立面,冲突也随之伴随而来。而在这其中,这种机会上的差距在利益表达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优势群体更加有机会将自己的利益诉求表达出来,并且以自身的优势更政府施加压力,使得政府的政策向优势群体倾斜。而那些弱势群体尽管有利益要求,但他们的意见很少能进入政府的决策系统,最后利益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而加倍受到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说利益表达机制在全社会公平的实现和完善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逻辑起点,特别是必须给公民表达利益渠道的功能公平机会,所有声音和诉求都能进入政府的决策系统,制定政策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全社会的意见,拿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这样民主才具备建立的基本因素。而网络民主就为利益的完全表达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越平台。

2.网络民主的发展对利益表达的重大影响

一般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正向的民主价值,打破了信息集权,增加了信息平等的机会。网络的发展加强了公民政治沟通的能力,增进了政治表达的自由的实现,达到了“促进言论自由、社会平等和政治公开的发展”。

另外在民意表达中,网络民主是一种比范围广泛的民意表达,是基层民主的实践形式。网络民主打破了由上到下得多层级信息沟通模式,建立了扁平结构,层级少且方便快捷的信息输入方法,民众可以更加方便的直接将民意表达给需要了解的部门机构,减少了中间环节,防止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遗漏和丢失。由于网络民意表达成本较低,更多的民众愿意通过网络陈述自己的利益诉求。

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平等性,进一步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民众通过网上采取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自由度;对行政决策或行政过程造成影响、压力和对行政制度体制产生冲击。特别是各级决策者与社会公众有可能建立许多新的多向度的联系渠道,减少信息衰减,大大增强行政过程的透明性、互动性,从而增加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所以,网络民主在实质上从多方面促进了公民利益完全表达的通畅,加快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二)网络民主与公权力制约

1.制约公权力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实质要求。

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自由化、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公民的个人利益意识觉醒,社会角色冲突日益强烈,意识形态淡化,政府权力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公民社会的繁荣、政府权力得到制约。没有形成符合自己国情的公权力制约机制就不可能是民主的国家,其政治稳定性也就面临着挑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已经证明,在那种过分集中权力,没有宪政层次的公权力制约机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性根本无从谈起。

在今天面临社会转型的历史契机时,构建符合中国民主化进程要求的公权力制约机制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和迫切。一切因公权力滥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都严重的威胁着国家的稳定和我国的民主建设。构建合理的宪政层次的公权力制约机制对于组织和引导现有的公权力制约技术来化解社会各方面矛盾,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有着现实实质要求。

2.网络民主与公权力制约

网络民主对公权力的制约主要体现在民主的监督上。从民主监督来看,利用网络可以强化社会监督效力。公权力如何行使,如何做到不越权不违法,公民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都可以通过新闻、图片等起到监督和评价的的作用。而现在网络的舆论效力已经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会自然而然的再行使公权力过程中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合法形式。另外,网上监督也将会扩展社会监督的对象和范围,加大了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出社会监督的大众化、日常化和多元化特征。借助网络,政府部门可以准确了解大多数人的意愿和主张,可以准确判断社会监督的共同指向,顺应民意,合理行政,从而达到对公权力的制约,促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三)网络民主与深度民主

1.深度民主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目标

美国著名学者科恩在《论民主》中提出了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两个尺度,认为“如果一个社会不仅准许普遍参与而且鼓励持续、有力、有效并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且实际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的民主就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民主。”当前许多国家准许并且鼓励深度民主的发展,即使在一些现有民主尚存不足或缺陷但仍然保持远大民主理想的国家,也把增加民主的深度作为政治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民主的深度体现在人们参与政治的力度,首先是通过言论自由批评政府,影响政府的政策,即政治领域的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步。第二步体现在公民的结社权上,也就是公民可以通过结社形成精英团体,代表本阶层利益的结社自由,须知政治学也是一门学问,在社会分工不断变细的今天,只有通过专业人士来处理政治事务,才能实现本阶层利益更好的实现。第三步体现在选举权上,选民支持他们想选举的人选,以期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实现,从而获得治理国家的权力的过程。

2.网络民主对深度民主的影响

深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信息基础上的,现代网络传播技术使得人们更加接近信息,知晓无法达到的地方发生的事情,让更多人们了解更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希冀得到政府的回应,是社会管理者逃避监督和困难变得十分困难。网络民主的出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的成本,使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可以不用固定某一现实场所的探讨问题,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公民可以没有顾忌的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并更加容易的找到与自己有着相同诉求的其他人,形成某一利益团体,选拔代表,表达意愿。在网上,投票选举可以做到真实、公开、匿名,并以其快捷先进的特性,降低选角成本,增加选举广度。网络民主促进了深度民主的发展,从而影响我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四)网络民主与民主精神

1.民主精神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根本推动力

民主精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应含有两个基本因素,即人道和理性。民主精神要求人们不能采用暴力手段去争取自身的利益,也不能采取暴力方法去解决人在观念或看法上的分歧。承认分歧、公开矛盾,是为了通过协商等和平方式去解决矛盾,但分歧暂时不能解决时,人们应该服从多数人的选择和决定。另一方面,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民主精神,主要看他是否遵守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因为遵守规则本身是为了防止政治过程中决策的任意性和独断性,而任意性和独断性恰恰是专制制度的特点。

一种有效的社会制度,必须要有适应的社会心理的支持。民主政治的建设及其有效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民主的自觉程度,以及以什么样的心理、观念和态度参与政治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民主化不仅要有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还要有主体精神的民主化,即人的民主精神的提高。而后者才是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根本推动力。

2.网络民主对民主精神的影响。

建国六十年来,民众的民主精神在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着。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任何信息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民众所知晓,民众对所有涉及自身和他人利益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利益。当网上的观念发生分歧时,通过对事实真相的调查,持不同意见的网络民众比在网络下的民众,更容易接受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结果和选择。另外,当一个规则和程序在网络上被大家所熟知后,大家会更容易的接受和遵守它,另外,当有人或单位试图破坏规则时,网络上的民众更加方便监督和揭露,使得政治决策过程中的任意性和独断性大量减少。网络民主从民主精神的人道和理性两方面,都促进了民主精神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影响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一、有关中国民主化路径选择的几种思路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人民对于民主的理解日益深化,民主已经不再停留于激昂的语言和恢宏的构想,而是更加注重于具体的运作程序和路径选择。当前,理论界有关我国民主化问题的诸多讨论,其基本思路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模式。(注:除了这四种基本思路外,理论界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思路。例如,有学者主张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还有学者主张从思想自由、新闻自由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些思路由于缺乏现实的可行性或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其自身影响较小。本文不再予以专门阐述和评论。)
1、从扩大基层民主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是一种从体制外寻求我国民主化突破口的路径选择。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推进的乡村民主选举制度(即村民自治制度),使广大农民第一次获得了自由选举“社区领袖”的民主权利,大大增强了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了乡村自治及其民主化的制度创新。看到乡村民主的蓬勃发展,一些学者乐观地认为,我国的民主化将是一个渐进获致的过程,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伟大起点,基层民主将为推进高层民主奠定坚实的基础。(注:荣敬本:“村民自治——民主的蝴蝶在飞”,载刘智峰主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326页。)他们主张,先从基层民主入手,以乡村的“草根民主”作为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起点和突破口。在乡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以实现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进乡镇民主、县级民主、省级民主,最终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我国的乡村民主自治可谓史无前例,纵观世界的民主化进程,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从农村开始的。如何看待我国的乡村民主自治呢?乡村民主自治能够成为我国民主化的突破口吗?作为整个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民主对于我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无疑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但由于乡村民主所触及的仅仅是现实政治体系的末梢,把它作为我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恐怕难以成立,也就是说,乡村民主难以担负我国民主化突破口的重大历史使命。由于教育水平和传播媒介的落后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封闭性,乡村社会具有明显的保守性,传统的宗法观念、宗族势力和封建迷信仍然根深蒂固,广大农民对民主政治并没有强烈要求,乡村社会自身并不具有推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力量。迄今为止的历史表明,乡村政治改革一般是全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后一个环节,现代民主的光芒往往最后才能普照到乡村大地。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来说,往往是乡村社会以外的市民社会或工业社会能够更早地、更强烈地产生出民主政治需求。(注:党印国:“‘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1期, 第88—96页。)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当前的乡村民主自治,实际上是在中央推动下的产物,是中央对基层管理方式所作的主动改革和调整,而不是源自乡村社会内在的民主追求。迄今为止,支配乡村民主政治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还远远没有成熟起来。
2、从建构市民社会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这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是一种从体制外寻求民主化切入点的路径选择。90年代以来,在反思和质疑80年代末“新权威主义”和“民主先导论”等有关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理论纷争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从建构市民社会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他们认为,“新权威主义”和“民主先行论”的“自上而下”改革思路,将关注视角仅仅局限于国家对社会的单向度关系〔即国家型塑社会〕,而忽略了中国改革以后社会对国家的关系(即社会型塑国家)以及社会与国家之间“讨价还价”或互动的关系,然而,恰恰是在社会和国家的互动关系中形成了种种新的结构性因素和极富意义的制度创新。为此,他们主张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通过社会自组织系统的改善,通过社会自主空间的扩大,努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市民社会内部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和培育多元自治的结社组织,能够为实现民主政治创设社会条件。”(注: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以建构市民社会作为民主化切入点的基本思路,为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一条理性而稳健的发展道路。它认为,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导致未来中国出现一个类似西方早期市民社会那样的社会空间,这个空间不仅独立于任何可能的政治及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存在,而且最终将会反过来以市民阶层的力量推动现实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改造。然而,有关市民社会的比较研究表明,由于西方市民社会的发生背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状况完全不同,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道路难以在未来中国以同样的方式重演。西方市民社会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摆脱现实政治权力结构的束缚,使自身的发展获得真正解放。与西方不同,中国市民社会孕育过程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则是,自身根本不具备独立发展所需要的内在条件,因而需要借助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市民社会之外的力量来帮助它完成这一过程。这也就是说,在中国,“不是市民社会的发展改造现实政治及社会结构,而是要通过种种外部的政治及社会方面的力量来改造市民社会以促使其尽快地实现自身的理性化,获得自身内在的自主性。”(注:方朝辉:“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载《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第22页。 )纵观韩国、墨西哥、巴西等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也可以发现,其民主化进程往往主要依赖于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政治权威的推动,而不是依赖于市民社会对于现实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改造。在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市民社会中的中产阶级为了维持其脆弱的经济利益,甚至会支持军人政变和独裁统治者,依靠非民主的独裁来维持自身的社会地位。
3、从完善宪政民主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思路,是一种从体制内寻求我国民主化切入口的路径选择。在民主化的路径选择上,一些学者主张从健全和完善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入手,直接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这些学者认为,民主本来就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内涵体现为:在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上,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现实的问题在于,我国宪法所体现的民主原则尚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程序之中,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这些学者指出,“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途径。”(注: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序言第1页。 )他们主张从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我国的选举制度入手,逐步落实宪法赋予人大的各项职权,真正体现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这种试图通过健全国家的根本宪政体制,落实各级人大职权,改革代议机关和选举制度,完善宪法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并在制度上保证宪法内容能够切实得到遵守的思维模式,无疑把握住了我国民主化的根本所在。但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这一思路仍然缺少现实的可行性。因为宪政民主涉及到我国政治中的根本问题,即党的领导问题。如果按照西方的竞争性民主原则来选举和组织国家政权,那么党的领导就无法得到根本体现和切实保障。问题在于,我国在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型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党来进行组织领导和政治动员,不仅社会稳定无法保障,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恐怕都将化为泡影。有关政治现代化的比较研究表明:“在那些传统政治制度或崩溃或软弱或根本不存在的政体中”,“强大的政党组织是唯一能最终排除腐化型的或普力夺型的或群众型的社会动乱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政党就不仅仅是辅助性的组织,而是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源泉。”(注:塞缪尔.P.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5 页。)
4、从完善党内民主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基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条件的限制,一些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可以首先从完善党内民主入手推进民主化进程。他们认为,政治发展应当寻求民主与稳定的统一,我国的民主化必须考虑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背景、超大规模社会的现实状况、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阶段等具体国情,做到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为此,中国的民主化应当选择一条理性而渐进的道路,应当在现行体制内培育民主的生长点,应当平稳地、有序地推动民主化进程,这些学者主张,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制内资源,沿着从党内到党外,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顺序,首先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注:胡伟:“党内民主与政治发展:开发中国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载《复旦学报》1999年第1期,第1—11页。)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经验表明,民主化进程是一个经由不断妥协和谈判而渐进获致的过程,那种暴风骤雨般的政治革命往往与民主无缘。在中国的民主化历程中,那些怀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民主化思路是行不通的,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那种试图直接触及现实政治体制中最为坚硬的部分,直接从宪政民主入手,“毕其功于一役”,一步到位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思路,也是不切实际的;所谓“扩大基层民主”、“建构市民社会”的思路,对于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们都不足以成为我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也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民主化的迫切期求。基于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的限制,笔者认同从完善党内民主入手推进中国民主化的路径选择。

求关于博客发展或现状的论文~

关于博客的未来

在创办了博客中国(blogchina)、被誉为“博客教父”的方兴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他认为,博客这一事物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少数人写博;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05年,博客爱好者写博;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2006年以及接下来的两年,博客进入大众化前期。“如果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博客的发展还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话,那从第三阶段开始,博客已经向现实主义转变。再过两年,即将进入大众化晚期,也就是说,那些网络保守主义者也将加入到博客大军中来”。

方兴东说,目前中国博客的发展从娱乐化、大众化层面来讲还是不错的,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对博客的深度应用上,与国外博客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用“名人博客”举例说,国外的名人在博客中一般都会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者科研成果,而目前我们国内的名人博客大多只是记录了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尽管老百姓也许会对这些感兴趣,“但这决不应该是名人博客的主流”。

谈到与门户网站的竞争,方兴东的言语中充满自信:“门户网站在做娱乐化、生活化方面的内容时本来就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是它的先天优势,但是看似热闹的背后,门户网站和专业博客网站在一体化服务上差别是很大的。我们的博客网站将专心做好博客,我们要让大众不仅仅在博客中写日记,更重要的是让大众习惯通过博客构建社会关系。我认为2007年将会是博客的一个拐点,博客专业网站的优势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方兴东认为,未来博客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特别是移动博客流行起来后,‘博客’就不是简单在网上写日记,大众要在网上呈现的是一个虚拟的自己,同时博客也会变成大众在网上的另外一个家”。同时,方兴东认为,博客的娱乐化趋势是非常自然的,因为目前整个网络的发展就已经非常娱乐化,但是他觉得博客娱乐化之后会沉淀出有价值的东西,能更好地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思想和观点,“肩负博客本该承担的使命”。

在我国,已经有十几万个博客网站,博客数量达到100多万个,并且呈现40%的年增长进度,着实让国人刮目相看。因此,博客经济引起了专家学者和行业官员的普遍关注。博客现象,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网络博客,能成为每个网民的网络生活方式吗?

从互联网的兴起到现在,网民由上网浏览网络文章和查找资料以及上论坛发帖子,发展到建网站、建个人网站论坛主页,再发展成现在的建博客,一路走来,网民在网络一直打拼着建造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不知从何时起,建博客、写博客成为了众多网民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络聊天成了并驾齐驱的热点,共同成为网民上网最关心的事情。

通过走访网吧、咨询网民,问起上网的主要活动和目的是在干什么,有大约70%的人回答是查阅资料,大约70%的人回答是聊天,大约60%的人回答是看新闻,大约50%的人回答是写博客看博客,大约50%的人回答是在论坛看帖子发帖子,大约60%的人回答是在听歌看电影和玩游戏。可见,博客正成为网民网络生活的主流。还没有自己的博客吗?听到这种问话,好象低人一等似的,没有博客,好似白在网络混了一样。有人甚至在好几家网站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那些名人博客或博客专栏,在许多知名网站上更是随处可见。由此可以预言,未来的网络发展方向,当属博客的天下!

因此,博客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互联网开发一个超级搜索引擎,重点以人的姓名和姓名拼音从事博客搜索和兼职其他搜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项产业;开发博客系统建站软件或者建设一个超容量博客自助链接网站,同样能成就事业的辉煌;建设一个集博客空间、博客宣传、博客交流的论坛平台或聊天通讯平台同样大有作为;建设一个博客精华文摘网站、博客电子期刊、超强博客群网站,等等,都是很有潜力的网络博客经济项目,开发者收取提高博客点击率的宣传费、收取广告费,同时收取商家自助建站系统推广费、博客建站系统推广费、以及便于网站经营的其他业务,一定大有前途(钱图)!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统计数据:

截止到2005年11月底,在中文互联网领域,Blog站点达到3682万,Blogger 人数达到1600万,平均每个Blogger 拥有大概2.3个Blog。

中国大陆Blog服务商已达到658家,注册用户超过千人的服务商达到了330家。

(这是05年的数据,现在的博客人数可想而知)

博客——Webblog(网络日志),很显然,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记述心情故事的方式。也许你会反问:“现在不是也是这样吗?”。继续看下去你就知道答案。

人们一直习惯于把心里的故事写在日记本上,也许是因为怀念,也许是因为,这时候它是一种诉说的方式。 日记通常是“隐私”的符号。但是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总希望有人能够明白自己、理解自己、懂得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或者希望别人能够给自己一些意见建议和评价。Webblog(网络日志)就是弥补了书本日记的不足,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从此它备受宠爱,因为它简单又时尚,更重要的是网络的网络化使你的“隐私”不再“私隐”,虚拟化使没有人会知道你是谁?但你却会受到关注。

日志的网络化,使日志不再仅仅只是日志。在你受到网友关注的时候,它已经作为一种宣传你自己的方式存在。也许这并不是Webblog最初的意愿,但这却正是网络的力量。

日志的网络化、虚拟化,是人的心理需求,也是网络发展的需求。

一个可以宣传个人平台的产生吸引了无数网络服务商,也带动了无数blonger的诞生。

网络服务商搭建平台,个人通过这个大的平台来建立自己的平台。双方的需求通过网络便简单的实现了双方的满足,你开心我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宣传平台不再等同于写日志,人们开始想着如何更好的宣传自己、何如吸引他人的眼球,blonger 需求的多样化使得blog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多元化”便应运而生。服务商再次提供多层化的服务,for example:提供建立博客圈(博客群)服务——博客的社区化。

我开始预测博客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预测博客明年的未来趋势,这是中国互联网遭遇和经历它的冲击之后,必须要进行思考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中国互联网,在面对博客技术出现开始,从怀疑到认同,从边缘到主流。人们经历了不为人知到被明星和精英的认可和使用的过程,经历从大众化的草根一族广泛喜爱和使用过程。主流社会的文化,对于这一前卫网络技术,开始从谨慎到关注,后来进而开始了全面实验过程。博客在被期待与实践的痛苦选择之后,也同时经历被误解和排斥的过程。整个2008年充满着博客元年性质,因为,这一年,以博客网推陈出新,和新浪网的推波助澜浪潮,一起让整个中国互联网看到了博客对于未来作用力量。这个具有群众性创造性力量所显现出来的网络经济的增长性,对未来的网络社会塑造具有至关重要决定性作用。我以为,博客在未来将会有以下十大发展的趋势:
一、博客门户网站的整体架构更加完善
从目前看,新浪、搜狐、人民网、博客网、网易、和讯等网站,在不断推出博客服务平台以来,各自在资源整合与技术的架构上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博客技术开发应用,这无疑对中国互联网全面推进博客走近百姓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博客技术后台服务功能更加便利和高效。不同的网站都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整合博客技术初级化的缺陷,在综合的基础之上,人们感受到更加完善的博客应用系统,被开发出来。新浪博客技术具有传统网络成熟稳定性,搜狐的博客正在测试中已经具有更完美的形态,博客网的梦之城第二代博客的确具有更人性化和娱乐性表现;新浪的整体架构与博客网自主聚合编辑系统和网易部落聚集,都体现了博客交流形态复杂性与唯美的结合。明年,博客技术形态会更加具有人性化和高效的服务性,网络整体架构会发生更加多样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创新博客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过程,会提出更多的问题需要从整体架构上进行思考。集娱乐、通讯和新闻、广播、影视和商务、政务、企业、管理等一体性网络架构将成熟,全新的网络架构模式会出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
二、博客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流平台
如果BBS、伊妹儿、即时短信、通讯已经改变了整个未来网络走向和应用功能,那么,博客将改变整个网络的传播面貌。它可能集所有的功能来综合应用,开发出它作为普及性交流平台的作用和功能。博客,作为博客者的名片、街道或门牌和精神家园;它同时可能也是商业的交换平台;同时,它还是一个自媒体传播系统。当博客可以应用影视、图片、广播和文字等手段与技术,自由发布个性化信息的时代,一个自媒体社会就是以博客作为平台。它将整个改变了人类精神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模式。整个媒介社会的传播都会因为个人化的传播方式出现而重新调整。传统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必须要面对博客带来的深刻变化,并且适应这种变革中所发生情景。未来将会是一个人们更多关注博客作为自媒体转变时期。随着交流平台的综合性业务开展,博客技术还将变脸,人们会创新更适合交流的商务、企业、管理、通讯的博客平台,这一操作系统将深入到每一个上网人的生活之中。随着门户网站对于博客整体架构的完成,博客商业化运营可能就会凸现出来。博客服务是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被创造性引导而来的。正如人们初期看电视一样,当一个台的选择,变成为几百个台选择时,博客可能给人们带来更成熟的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服务和便利。
三、博客平台与移动手机传播互动技术成熟
3G手机的发展会带动或加快整个博客平台技术很快成熟起来。人们会利用博客平台来进行影像互动和文字短信的交流,这个既是通讯又涉及到商务活动和娱乐平台,会迅速推动整个博客与手机互动性服务模式的运行。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利用手机阅读器就可以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购物、玩游戏或传播图像和更换自己的博客。手机阅读器的功能放大会带来一系统产业经济的增长,会带动博客在互联网中核心的地位确立。因为,博客的网络面对手机用户时,实际上,它们就是一个联动的整体。手机的移动与网络瞬间通讯,都构成了即时性传播,当手机面对不是通讯一个单纯的界面,而是整个网络多功能的界面时。每一部手机都是一个网络的终端,阅读服务器所承担的任务是繁重的。所以,网络博客平台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了手机高效使用。这一个功能的突破,就是所有上网的人们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博客平台,通过博客平台的网络服务,人们才进入到多种服务系统。将手机与博客捆绑起来的未来互联网,就是通过博客技术更加完美,更多适合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手机的无限上网和便利服务终端,也是互联网未来一个瓶颈,让所有的手机都能够享受更多的博客网络服务,这是中国移动通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改变,手机上网会更快的速度,会有更多的博客内容的服务。

四、商务化博客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
中国未来的互联网是集电讯、数字电视和网络一体化的整合过程,要完成这一系统整体运行,商务化的博客,是主要问题突破口之一。如果,博客是网络名片,就如同一部手机的号码一样,也就像有线电视收费卡一样,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人们可以将电讯、数字电视和网络都集中聚合在博客上。这个服务平台就是集所有现实和虚拟可能性,将完成博客向未来发展一体化模式。通过网络博客平台建构起来的基础,与之手机、数字电视捆绑一起,通过博客界面和网络运行过程,准确的利用博客来全面服务于家庭和个人。未来如果能够随着电讯、数字化电视和互联网络三位一体整合趋势,就可能更快的实现博客网络商业化运行模式。有人会说,三位一体的整合并非要以博客作为平台,而是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就可以了,这恰恰是忘记了,网络才是未来整个数字化社会的平台,从现有的数字化电视和通讯来看,这些功能都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整合,网络平台才是未来其它两个方面主要基础。因为,互联网让其它服务功能都利用网络可以更好的实现。它可能还节约了人类经济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随着网络实名制的进行,虚拟网络通过博客片名的方式,更好的实现了虚拟社会不虚拟、不虚假的进行交流与交换的可能性。
五、博客将推动整个传媒与出版业发生变革
自媒体的博客传播将会改变整个信息化产业结构,尤其是新闻和出版业的发展未来,将会更多的受到它们的影响和改变。人们关于媒介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这并不是说它彻底改变了整个出版业和新闻界,而是说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需求,人们更多的偏爱独特的信息传播,或者说更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传递。出版界和新闻界过去那种周期性长或者说是统一审查的出版和新闻制度,就会落后博客新闻给人们带来的即时性传播。人们对于网络出版的需求,对于新闻阅读的需求都远远的超越出目前这两个领域所能够给人们带来的东西。如果手机阅读终端能够快速的浏览他们需要的各式各样信息,人们对于网络新闻和出版的需求更加多样,博客的信息发布就是满足了人们快捷的需要。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专业新闻博客,或者说有更多出版社的博客,人们可以会彻底改变目前这种对于新闻和出版滞后的情景。博客在网络社会带给人们的变化是巨大的,即时性的阅读和新闻传播,节约了资源和纸张,也同时获得了快捷的知识和信息,人们再也不需要滞后和信息,人们需要的是更快捷和更多样的文化和精神产品。未来年,将是博客改变新闻与出版模式重要突破的一年,可能,新闻和出版业会更多的关注或参与到博客中来,建构新闻与出版的平台,满足人们对于新闻与出版更多服务与要求。
六、博客经济增长点是中国互联网重要机遇
博客不仅是中国互联网未来核心和互动作用的关键技术所在,而且是中国三位一体电讯、数字化电视和网络资源整合之后的基础管理平台之一,它同时还联结着相关方面的经济增长点、相关产业链的发生,这些都可能从博客发展未来中获得收益。目前看,如果三位一体能够在中国实现最后的整合,电讯、数字化电视和网络,都可能利用博客的技术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与此相关的经济增长就是银行业、保险业和互联网商业等彻底改变,这是未来网络服务业发生转折。博客经济就是指这种网络服务业带来的利益,将会更快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三位一体网络商机中,更多的整合性因素是需要人们重新认识的,服务业潜在经济增长点,就可能拉动整个社会变革的发生。这个增长点超出了整个互联网变革,它是一个三位一体之后服务系统,必须要建构在博客互动的基础之上,人们通过网络的优质服务实现了快捷和便利。博客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拉动了整个服务业产业化,网络经济化服务的个性化。未来将不断出现三网整合统一后的新模式,为网络博客带来收益。
七、博客对民主化进程推动将获得明显进步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端,虽然在中国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尤其是乡村民主化进程为中国民主政治带来新的希望。但是,对于城市民主化进程推动可能要更多的借助网络社会。互联网民主化进程,就是推动博客的普及和应用。这个自媒体,不仅代表着未来民主进程一个必然阶段,也代表着人们在互联网的时代,民主权力得到更加广泛使用时期到来。个人意志和愿意能够借助博客自由的表达,人们通过政党或政府的博客能够进行即时沟通,同样会改变整个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发生。如果说,网络社会人们更注重政党、政府的民主化监督权力,同样人们也更注重表达自由意愿的权力,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都能够在互联网博客的技术支持下获得更多的实现。尤其是城市民主化进程可能更快的实现网络互动交流,农村也能够通过自身意愿表达政治愿望。网络技术的成熟可能实现人们普选制度的改变,实现这一历史过程并不太远。未来人们会在博客上推动民主化进程发生,出现人们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关心民族文化精神事件发生,这标志着整个中国政治意识会在博客上成熟起来,民主形式会在博客影响下发生重要变革。
八、政府部门将可能应用博客进入社会管理
随着中国第一个女部长韦珏的博客出现,人们更多的希望政党、政府的高官能够利用博客来与民众交流。平民化的政府官员才是中国未来人们喜欢的官员。尤其是具有文化和精神创造性的官员和技术科学家,他们带给人们是民族文化精神榜样和力量,让人们看到他们日常生活言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想,未来政府官员要学会博客,这是因为,博客是老百姓最亲身的体验官员最直接互动过程。未来,可能政府会利用群体化博客来管理社会,或发表重要的消息,还会加强社会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执法类公务员,更需要建构政府博客来回答人们的问题;那些社会公益性的博客可能进行多种多样的交流。政府会利用博客,这是一个不远的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就是各级政府内部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群体博客,进行沟通和了解下情的需要。网络社会,当博客成为一个真正的平台,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可能与互联网发生联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未来是中国博客开始进入政府管理体制实践开端,将给政府带来民主政治的新风气。
九、博客情报与技术含量决定整体社会未来
网络社会资源是国家信息的主要聚集方面,中国网络社会要建构和占领这一既包含信息,又包含情报和技术阵地。如果忽视对其监管和建设将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虽然,目前博客仅仅是互联网上一个人人可以使用的零技术,但是,它未来的信息量产生,将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它不仅仅是一个叙述和记录个人私人情感日记的网志,它更多的会给企业和国家社会管理体制带来冲击。同时,使用博客过程还是一个相关政治情报与技术发展前沿,如果中国互联网缺少适应如此变化的机制,将会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可改变的被动局面。利用博客网志发布,利用博客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带来的变革,这是国家信息工程必须注意关键所在。注意并不是要管死,而是要在放手的过程中清醒的保持它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作用。未来国家信息监督部门可能会研究博客管理法规出台,加大对网络博客控制与管理体制,这有利于从中国情报与技术的监督角度对博客进行必要监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未来建设。
十、博客传播全球化必然是互联网未来选择
不能因为涉及情报与技术就放弃对博客的监督和管理,也不能够因为政治民主化进程而忽视了未来博客全球化传播必然选择。互联网的无国界性,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全球化的过程,对于互联网就是一个无国界的传播过程。博客就是适应了这种传播的需要而产生。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建构一个自由发布个性化信息平台,这就是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力量。一个开放的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世界中更真实的面对现实社会的选择。博客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全球化的传播,也是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信息的社会。互动的网络社会突破了地域之间人们的阻碍,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把握未来的机遇。这个开放的世界更加注重个性化的人们,追求多样文化精神创造性,也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全球化的背景中来。未来中国互联网未来的趋势中,博客将要占据更重要的发展生机。它也是决定中国互联网走向全球化重要一年。网络的风险资金会更多的来自国外,同时,国家信息产业部门也会参与到博客研究与开发中来,成熟的博客应用会带动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会给中国互联网未来带来更多的发展生机。


有人说:web2.0时代是blog、sns时代,这也许有些片面,但是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我们仅就blog的发展前景来看,你的博客就相当于你的个人网站,你用来宣传自己,而网络的社区化就是你的网络人脉,让别人更容易快捷的知道你、了解你。

写博客、看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许现在还不是很明显,但这种时代即将到来。博客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今天你博客了吗?”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博客是一种时尚,就像是qq或msn,现在你要说自己还没有qq或msn,那么恐怕别人会笑你太老土了。

博客会成为你的个人网站,无论你是喜欢写下自己的心情故事、还是喜欢做别的评论,或者作为宣传自己的一个平台,博客都给了你这样的机会,“只要你能想到的或想做的,博客都能为你做到”。


我相信,博客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政府可做些什么?
一、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含义网络舆情预警是指危机事件从征兆出现到开始这段时间内,指导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有效行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则是把这些有效行动制度化的完整体系。
二、政府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意义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信息量大、内容多、参差不一的情况下,政府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有利于了解和把握网络舆情的动态和发展趋势,防止恶性信息的进一步扩散和传播,将负面舆情第一时间扼杀在摇篮中,及时疏导网络舆情,做到对其的有效应对,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政府健全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的原则1. 分级清晰、指标可测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应当是在定性判断、定量预警分级指标上开展建立的。其中,分级应当清晰明了,同时要使舆情预警工作人员一清二楚、有章可循。在舆情预警工作实践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未知因素,该部分的未知因素一方面获取难度大,另一方面难以实现量化。鉴于此,在对网络舆情预警指标开展设定期间,应当尽量确保其具备可操作、可行性。
2. 灵敏高效、报送迅速 网络舆情预警主要是为了对网络信息中潜在的风险开展高效迅速识别,并尽可能快速的对舆情信息进行保质保量的报送,以便在网络舆情控制工作中占据主动地位,不然便会丧失最佳控制时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需要反应灵敏迅速、有效可靠,务必要构建有序畅通的舆情信息传递渠道,保证信息及时报送,避免重大信息的误报、迟报、漏报等。

3. 前瞻预测、保持常态 网络舆情预警一方面要对萌芽性舆情开展识别判断,另一方面要对舆情潜在转变态势、发展路径开展有效预测,从而为网络舆情控制工作提供有利参考。以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影响的特征为前提,要求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应保持常态化,不可松懈。网络舆情中很大一部分突发事件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生,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一步发展,相关预警工作倘若不保持常态化的实时戒备,通常会在事后补救中付出沉重代价。
四、政府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措施
1. 事前着重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预警 及时搜集舆情并做到第一时间预警,政府单位可以借助多瑞科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来完成多层次、全方位、全网全时段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工作,以满足对网络舆情及时性和全面性获取的需求。同时通过软件进行舆情预警设定,当网络上发生先前设定的关键信息时,政府单位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和处理。警的信息进行回应。
2. 事中着重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 应对舆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屏蔽信息源,但这种方式是堵,会造成网民群众逆反心理,加剧信息的多种方式传播。二是及时出面进行正面的公告和引导,这种方式是疏,采用这种方式易于被大众接受,也可以重塑公信力。三是围魏救赵,即通过别的活动或事件,转移民众注意力,或借此对预警的信息进行回应。
3. 事后着重网络舆情的总结与反思 舆情危机事件处置完成后,政府要对其建立总结与反思机制,清晰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和工作原则,对其形成案例进行学习和分享,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处置过程中的不足,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舆情危机。

因特网的巨大潜力是否会使民主政治更加具有活力
答:”网络技术将把人类带入“电子民主”的新时代,加速人类的民主化进程。我们认为,网络技术的出现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动力和机遇,同时也使民主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既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民主的进步,也要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给民主带来的危害,并采取措施,...

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如下:1、取其互联网中的精华,为己所用。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学习资源,丰富知识领域面,提升自我各个方面的能力,快速获取信息,同时扩展自己的视野。2、去其网络上的各种糟粕,加强自律。作为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制网络黄赌毒,断绝可能接触不良信息的来源,不传播不造谣。3...

网络生活新空间知识点
答:5.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答: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美丑、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没有有序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信息化...

如何理解传媒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
答:但是,鉴于电子政府主要是通过政府建立网站在网上提供和服务来实现的,它不是本文此处讨论的对象。本文此处要探讨的,是网络新闻媒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的主要方式:时政/政治新闻、电子、网上民意调查等。通过这些形式,网络媒体作用于社会政治沟通和公众的政治参与,从而服务于当前的政治民主加速化进程。首先,网络媒体构成...

...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答:【答案】 (2)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进言献计和评议、监督政府,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更广泛地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促进政府机关改进工作,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进一步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健全民主...

为什么说说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答: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极端负面情绪,……5、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②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怎样正确的利用网络
答:据观察,在周围网吧上网的人大致有3种,一是看新闻,或者是获取信息,这当然是比较积极的一种人,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二是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如今游戏的逼真与 *** ,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欲罢不能,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三是网上聊天,OICQ又是一种非常盛行...

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是否正确...
答:【错误】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并没有扩大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因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既不能任意扩大,也不能任意缩小。故表述错误。

如何合理的使用网络?
答: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用什么?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蒐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三、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由于学生处在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