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教材】语文教材

作者&投稿:阎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曾经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虽然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却始终困扰着语文教育工作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缺乏有效整合教材的能力。由于语文教师缺乏整体宏观把握教材的技巧,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师即兴提问,学生随口应答,教材被瓦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无法整体系统地把握所学知识点,从而导致教学中“沙化”和“费时”现象的产生,严重阻滞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准确理解“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整体把握能力”呢?从深层次理解,“整体把握”不单单指要放眼于文章整体,理解文章含义、咀嚼文本语言、体会文章感情,还指应根据语境揣摩语句、挖掘文章主旨、探究表达方式等。教师只有准确理解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以俯瞰的视角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整体剖析全文,从而深入挖掘文章内涵,揭示文本主旨,真正做到并体现“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价值。
  二、有效整合教材的策略
  (一)尊重教材
  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材为我们灌输了全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是指导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的方向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就必须端正心态,重视教材、尊重教材。
  1.整体把握教材编写特点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特点是,强化基本功练习,难度渐进式加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顺序及其内在联系。只有从整体上了解了语文教材的编排特气,才能处理好教材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而站在语文教学的峰顶“一览众山小”,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深刻解读教材,真正领会文本主旨。有了整体把握,才能做到提纲挈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的现象产生。
  2.合理组织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的相继出现,语文课程资源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运用语文课程资源,正确处理语文教材与它们的关系。本着着眼于语文教材,强化其他教学资源与语文教材的合理搭配与有机整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各类教材,从而达到既不单调乏味,又不滥用资源的目的。切忌抛开语文教材,大肆强调课外学习资料,变语文课为课外资料的拼盘课,从而造成“喧宾夺主”现象。
  (二)强化上下文意识
  上下文意识即从课文整体出发,通过紧密联系文章上下文,宏观把握主旨并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斯霞老师曾指出至少要将文章读五遍才能保证成功备课。具体做法为:“初读,了解文章梗概;再读,扫清文章障碍,生字新词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分析字的音、形、义;三读,弄清句段含义,根据学生实际,设想可能质疑的问题及解答要点;四读,概括中心思想,钻研写作特点;五读,准备好课后练习的答案。”然而,很多教师都具有盲目依赖心理,完全依赖于以往教案或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生搬硬套,似是而非。不能做到根据教材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中心思想,造成文章主旨模糊、教学重点不分明、词义解释不准确,使教学目标完成受到阻碍。由此可见,备课时教师就应强化上下文意识,紧紧围绕课文,坚持上下文备课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备课策略,做到瞻前顾后,新知联系旧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质量。
  (三)教会学生整体把握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熟悉课文,例如,默读、朗读、诵读等。并教会他们阅读时进行重点词句的圈划、对比文献、小组交流、展开讨论,让他们自己学会感知主旨、体验情感、领悟内涵、揣摩技巧,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整体上把握课文精髓,从而开启文学宝藏,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质。例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然后借助课后问题理清文中所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最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我”为什么能够最终赢得珍珠鸟的信赖?以此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旨,揭示内涵,由“我”对珍珠鸟的宽容领悟到“信赖”的无价。揭示主旨之后教师还可让学生重温课文,重新感悟作者与珍珠鸟之间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学生的感情在读书、感悟、体验、欣赏、评价中一步步升华,就使学生由观事到明理,由明理到生情,从而锻炼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遵循科学认知规律
  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水平限制。因为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说勤奋》一文,运用类比法,让学生将这两篇文章进行类比,探究两篇课文各自的写法特点并找出相似处和不同处。如此一来,既让学生在自学中把握了议论文文体的共同特点,又体验了相同文体的不同写法,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材,并加以有效整合,将视、听、读、讲、议、练等有机融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周里小学)

~

浅谈如何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整合
答: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

谈谈教材的整合
答:第一、整合,为教师创造性的解析教材打下基础。经过整合之后教师对教材往往会有更精辟独到的分析。有三种整合方式:1.在单元之内进行整合。2.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整合。3.在整册教材之间实现整合。其实我觉得还有一种整合是1+x式的,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整合。第二、整合,为学生呈现最有生命活力的教...

如何有效地整合整个单元课文设计整个单元教学的教案
答:这样,整合单元教材后,先是预习要整个单元读画圈,然后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检查他们的预习,整体把握每一篇课文后,就开始引导学生完成“夯实基础”,在每一次进行第一课时的授课以后,我基本上都会安排十分钟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解、落实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的“基础夯实部分”,特别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训练,有的练习是存在一定的...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整合课
答:上好一节语文整合课的方法:一、驾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如何做到“课程、教材、教学”的统一
答:在新课程下,教师们在备课时,需要深入领会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超越创新。只有通过深入认真的钻研,领会教材的实质,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教育价值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

如何有效地整合整个单元课文设计整个单元教学的教案
答:“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浅谈
答:(3)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等特点,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态度。《再塑生命的人》《心声》等课文教学时便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对待生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
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总之,在备课中结合新课标和统编教材,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整合,让语文教学走向海阔天空 ---跟王君老师学整合
答:综合两个概念可以发现,整合教学是切中语文教学本质的教学方式。早在2007年,王君老师在这个方面就有较为完善的论述和卓有成效的课堂实践。 我所研究的课内整合教学,包括单篇文本内的同类信息整合和教材内的多文本整合。选择这个研究点,一则因为单篇文本中那些重复出现或相同气质的字词句往往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的支点,巧...

如何专业的使用语文教科书
答:这为教师教学的有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学生的发展实际,突破现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局限,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学实效。(1)以主旨相似作为重组依据。从思想文化内涵上的交叉点和联系点出发,在语文教材中为课文文本找出其他的类似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按主题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