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帮助别人时,不应该指望回报 文言文。 古人说,帮助别人不应该期待获得立刻的回报, 那句话怎么 散文“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

作者&投稿:马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积善望报於天者无福,施恩求报於人者无德
做人不能施恩求报,但一定要知恩图报

为什么说不要指望别人的回报?~

我最近碰到一个义愤填膺的人,有人告诉我,只要你碰到他,15分钟内就一定会谈起那件事。果然如此。令他气愤的事发生在11个月前,可是他还是一提起来就生气。他不发泄完就根本不能谈别的事。他给34位员工发了10000美元圣诞节奖金——每人差不多300美元——可是没有一个人谢谢他。他抱怨说:“我很遗憾,我居然发给他们奖金。”
一位圣人说过:“一个愤怒的人,浑身都是毒。”我衷心同情面前这位浑身是毒的人。他已60岁了。据人寿保险公司统计,我们还能活着的平均年头是当前年龄与80岁之间差数的2/3。这位仁兄——如果他够幸运——大概还可活十四五年。可是他却浪费了有限的余生中的将近一整年,为过去的事愤恨不平。我实在同情他。
除了愤恨与自怜,他本可以自问为什么人家不感激他的。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待遇太低、工时太长,或是员工认为圣诞奖金是他们应得的一部分?也许他自己就是个挑剔又不知感谢的人,以致别人不敢也不想去感谢他?或许大家觉得反正大部分利润都要缴税,不如当成奖金?!
当然也不排除,也可能员工真的过于自私、卑鄙、没有礼貌。也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我也不会比你更了解整个状况。不过,我倒是知道英国约翰逊博士说过:“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
我要谈的重点是:他指望别人感恩乃是换了一个一般性的错误,他实在不了解人性。
如果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你会期望他感恩吗?你可能会!可是,看看塞缪尔·莱博维茨的遭遇就知道这是一种奢望了,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个罪犯免上电椅。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登门道谢,或至少寄个圣诞卡来?我想你猜对了——一个都没有。
耶稣基督曾用一个下午使十个瘫子起立行走——但是有几个人回来感谢他呢?只有一位。耶稣基督环顾门徒问道:“其他九位呢?”他们全跑了,谢也不谢就跑得无影无踪!让我来问问大家: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给了人一点小恩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耶稣更多的感恩?如果跟钱有关,那就更没指望啦!查尔斯·斯瓦布告诉我,他曾帮助过一位银行出纳,这位银行出纳挪用银行基金去做股票而造成亏损,斯瓦布帮他补足金额以免吃上官司,这位出纳员是否感谢他呢?是感谢他,但只是一阵子,后来他还跟这位救过他的人作对呢——就是这位曾经救他脱离牢狱之灾的人。
你如果送给你亲戚100万美元,他应该会感谢你吧?安德鲁·卡内基就资助过他的亲戚,不过如果安德鲁·卡内基重新活过来,一定会很震惊地发现这位亲戚正在诅咒他呢!为什么呢?因为卡内基遗留了3亿多美元的慈善基金——但他只继承了100万美元。
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人性就是人性——你也不用指望会有所改变。何不干脆接受呢?我们应该像一位最有智慧的罗马帝王大流士一样。他有一天在日记中写道:
“我今天会碰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忘恩负义的人。我也不会惊讶或困扰,因为我还想像不出一个没有这些人存在的世界。”
他说的不是很有道理吗?我们天天抱怨别人不会知恩图报,到底该怪谁?这是人性——还是我们忽略了人性?不要再指望别人感恩了。如果我们偶尔得到别人的感激,就应感到一阵惊喜。如果没有,也不至于难过。
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只是自寻烦恼。
我认识一位住在纽约的妇人,一天到晚抱怨自己孤独。没有一个亲戚愿意接近她——这也不全怪他们。你去看望她,她会花几个钟头喋喋不休地告诉你,她侄儿小的时候,她是怎么照顾他们的。他们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都是她照看的,他们跟她住了许多年。她还资助一位侄子读完商业学校,直到她结婚前,他们都住在她家。
这些侄子回来看望过她吗?噢!有的!有时候!完全是出于义务。可是他们都怕回去看她,因为想到要坐几个小时听那些老调,无休无止的埋怨与自怜永远在等着他们。当这位妇人发现威逼利诱也没法叫她的侄子们回来看她后,她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绝招了——心脏病发作。
这心脏病是装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医生也说她的心脏相当神经质,常常心悸。可是医生也束手无策,因为她的问题是情绪性的。
这位妇人看重的是关爱与注意,但是我以为她要的是“感恩”,可惜她大概永远也得不到感激或敬爱了,尽管她认为这是应得的,她要求别人给她这些。
有多少人都像她一样,因为别人都忘恩负义,因为孤独,因为被人疏忽而生病。他们渴望被爱,但是在这世上真正能得到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索求,而且还要有不求回报的付出。这听起来好像太不实际、太理想化了?其实不然!这是追求幸福的最好一种方法。我亲眼见到我家中发生的情况就是如此。我的父母乐于助人,我们很穷——老是窘于欠债,虽然穷成那样,我父母每年总是能挤出一点钱寄到孤儿院去。他们从来没有去拜访过那家孤儿院,可能除了收到回信外,也从来没有人感谢过他们,不过他们已得到了报偿,因为他们享受了帮助这些无助小孩的喜乐,并不希冀任何回报。
在离家外出工作后,每年圣诞节,我总会寄张支票给父母,请他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他们总也不买。当我回家过圣诞时,父亲告诉我,他们买了煤、日用品送给城里一个有很多小孩的贫苦妇人。施与而不求回报的快乐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快乐。
我深信我父亲已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得享快乐的理想人了。亚里士多德说:“理想人会享受助人的快乐。”
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会不会感恩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
为人父母者一向怨恨子女不知感恩。即使莎剧主人翁李尔王也不禁喊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
可是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为人子女者怎么会知道感恩呢?忘恩本是人的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
如果子女们不知感恩,应该怪谁?也许该怪的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从来不教导他们向别人表示感谢,怎么能期望他们来谢我们?
我曾认识一个住在芝加哥的人,常常对人抱怨自己的两个继子不知感恩。其抱怨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他娶了一个寡妇,那个女人要他四处借钱,以供养她的两个儿子读大学。他在一个纸盒厂做工,一个星期才赚不到40块钱,得买食物、衣服、燃料,得付房租,还得还债。就这样他像一个苦力一样辛辛苦苦干了四年,却从来没有抱怨一句。
有没有人感谢他呢?没有,太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两个宝贝继子也是如此认为。他们从来也不觉得自己欠继父什么,甚至于连谢谢也不愿意说。
能怪谁呢?怪孩子们吗?不错。可是更该怪的是做母亲的。在她看来,根本不应该在两个年轻人身上增加过多的“负疚感”。她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开始就欠人家什么”,因此从来没有想到要说“你们的继父真是个好人,帮你们读完了大学”,而是采取相反的态度:“这是他起码应该做的。”
她以为这样做会对她的两个儿子的成长有好处,可实际上,这等于是让自己的孩子在走上人生道路的开端,产生全世界都欠自己的一种危险的观念。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后来她这两个儿子其中的一个想向老板“借一点儿钱”,结果进了监狱。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孩子的行为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再举一例:我的姨妈就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对她“感恩”。小时候,我记得姨妈把自己母亲接到家里来,同时也照顾自己的婆婆。现在闭上眼睛,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两位老太太坐在姨妈农庄壁炉前的情景。她们会不会给姨妈增添麻烦呢?当然会。可是你在她的一言一行中丝毫看不出烦恼。对两位老太太,她顺从她们,宠她们,让她们非常舒服地度过晚年。除了两位老人家,姨妈还必须照顾六个孩子。但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特别,也不期望因把两位老太太接到家里而赢得他人的赞美。在她心目中,这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也是自己分内的事,而且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现在的姨妈怎么样呢?在她守寡20多年后,五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组织了五个小家庭,大家争着要跟妈妈住在一起。孩子们都非常敬佩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她。这是感恩吗?不是,这是爱——纯粹的爱。这些孩子在自己童年时,就深受爱的熏陶,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他们能付出爱心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了。
因此请记住:要培养出知恩图报的孩子,就要自己先身体力行。要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要记住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蔑视别人曾经给我们的好处。永远不要说:“看看苏表妹送给我们的圣诞礼物,这些桌布,都是她自己钩的,没花她一毛钱。”这种话也许不过是顺口说说,可孩子们却可能听进心里去。
避免为别人不知感激而难过和忧虑,下面是规则的第三条:
一、不要因为别人忘恩负义而不快乐,要认识到这不过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二、让我们记住找到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施恩勿望回报,只为施予的快乐而施予。
三、让我们记住感恩是“教化”的结果。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知道感激,我们就要教导他们这样做。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人性的优点全集》

任何事都不要指望别人



生活充满不期而遇的经历。有时现实跟我们的期待完全是两码事。期待很美好,给人以目标和快乐,使人有所憧憬,但你得明白:生活并不尽在你的掌控之中。有些期待很美好,而有些则无益。下面列出应该改变的期待。调整对生活的某些期待,你会迎来新体验和新思维,甚至还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停止期待别人尽善尽美
  如果你总要求别人做到完美,那你必然一直失望,因为人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你的期望。对人有很高的期望其实也无可厚非,但请记住:就算对方没能做到,他们也尽力了。所以请多加体谅,不要苛求完美。 停止预料别人糟糕透顶
  反之,如果你总觉得别人会栽跟头,那等于是在扼杀他们成功的机会。你应该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指导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成长并征服困难。
  停止期望别人为你买单
  你应该为自己的经济状况负责,不要期望别人请你出去玩、给你买单或付菜钱。管好自己的钱袋,制定预算并坚持执行。朋友全都在外吃饭并不表示你必须跟着去。“需要”和“渴望”是有区别的:如果你渴望什么,那就自己存钱,不要妄想亲友买了送给你。
  停止担忧万事不顺
  不管你觉得自己现在有多倒霉,也不要因此意象出无数噩运。学会保持积极乐观。如果你心怀美好,就会发现美好;反之亦然。要是你一心以为一切都不会变成期望的那样,结果还真会事与愿违。
  停止期望一切公平
  生活并非一直公平。有时你辛勤工作却得不到认可或奖励,事实就是如此。所以要放宽心胸:付出所有,但不要期待任何回报。
  停止期望凡事简单容易
  如果总是挑简单的事做,那你永远成不了大器。生活会在始料不及时考验你,所以你必须挑战困难、保持坚强。世上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都需要付诸努力、勤奋和自律。倘若自甘平庸,那你就会变得庸碌无为。
  停止期望不劳而获
  若是渴望得到却又不付诸努力,那你绝不会取得期望的成就。想要减肥?那就开始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吧。若还是任着性子乱吃,你永远也不可能变得苗条美丽!若有所渴望,那就全力以赴去争取!
  停止期望别人有所改变
  人都依恋习惯,喜欢万事固定不变、舒服稳妥。虽然改变也行,但却耗费时间。要是你期望别人有所改变,那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你的力量只在于改变自己,而非其他任何人;一旦意识到这点,生活会变得舒心很多。 停止期望别人为你放弃一切
  世上不幸的人何止你一个。遭遇坎坷时,固然可以向亲朋好友寻求抚慰,但请不要滥求无度。学会照顾好自己,能够独立才是健康。你当然可以自力更生,而且不要使你的亲友因为帮助你而错失他们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情。
  有所期待是为了找到生活平衡。你必须清楚自己何时索求太多、何时又可再多点期盼。当然,这点做起来不容易,但我们总得抛开不切实际的期望,努力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