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作能力

作者&投稿:哀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普遍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既然学生爱玩游戏,就让学生通过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例如学习指法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累,而且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必须练习好指法。此时,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会学得格外认真,不仅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通过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过程: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往届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学生看后,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笔者顺势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这样的导入方式,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学科整合,促进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将其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在教学Word时,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结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操作;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正方形、椭圆等其他图形的画法。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等。在教学中,教师切忌统一要求,评价时要灵活多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告诉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台高档的游戏机。如教育学生规范使用计算机;倡导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等。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 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苏教版第四册语文《雨后》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雨中孩子的欢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 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2008,北京》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申奥成功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 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蝴蝶五彩缤纷,十分壮观,为什么说它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于蝴蝶,只见过黄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没见过。对于书中描写的情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蝴蝶谷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种各样的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 确实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是不言自明。总之, 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

作文教学曾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多年来,大家在“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上狠下功夫,也摸索出了不少好的方法,但仍然难以彻底摆脱“作文难”的现状。探索一条作文教学新路子,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日益更新,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悄然进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它以超越时空、便捷及时、信息丰富、资源共享、资源重组和重复播放等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发挥眼、耳、口、手、脑的整体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材料,使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宽延伸,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欣赏,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是导致他们无话可说,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文之中。教学之前,根据教学需要,或制作动画,或拍摄学生的活动制成录相,或从网络中搜索相关主题的电视散文,或下载相关的电视电影片段。教学时,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富有直观感受的音像材料,唤醒学生内心深出的美好情愫,激发学生对写作浓厚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而转化的关键是生活情境的刺激。传统作文教学往往只是提供文字命题或者所谓“材料”、“话题”,教师很少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因此学生很难将理解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外部语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里想得挺好,有很多话要说,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图片、组画、音乐、影视剧片段、记录片,摄像机可以捕捉到的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有价值的瞬间,这些形式多样的音像资料,弥补了学生平时生活的缺陷,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激活了语言功能。于是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有了这种冲动,教师再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或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或让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启发,为下笔作文奠定基础。  
同时,词汇和语言是否丰富是影响学生表达的另一个原因,这一点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加强阅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当以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就可以下笔作文,甚至将各自的习作输入电脑。学生写作的同时,教师利用网上监控技术,随时调出来某生的习作,戴耳机与之交流,进行个别化辅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评改,提高评改能力。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多次反复的修改而成的。因此作文写好后,便要进行评改。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这项工作几乎是由教师一人包揽,这种做法受时空限制、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开通,为作文的评改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作文评析修改,人机交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利用大屏幕集体评改。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作文的评改,亲身感受评改过程,进一步明确了评改的目的,掌握评改的方法,以最终达到提高习作自改能力的目的。每次阅完学生作文后,教师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如果是抄写在作文本上的,可以将其置于实物展示台,若是输入电脑的,就直接打开,)投影在大屏幕上,并让小作者范读。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同学们发言:“听了这位同学的习作,大家一定有话要说,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时,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有的指出优点,供大家学习,有的对不足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来,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总结,提出修改建议。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并在存在问题的位置作出相应的批注。如在一篇写人的习作中,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而文中缺少这些内容,教师通过与作者交谈,与其余学生商讨,在相应位置补上必要的外貌(或心理)描写。对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及病句等也示范地用事先学会的修改符号一一修改。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辨析习作中的问题,且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有样可学。当包括小作者在内的所有学生亲眼看到修改前后作文的变化时,他们心中的成就感和兴奋之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二)利用网上邻居互评互改。集体评改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认识和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学会了欣赏美和鉴赏美,初步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作文评改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评改活动之中。局域网又为学生提供了同学间互评互改的条件,当大家都将各自的习作输入电脑后,学生可以利用网上邻居查看别人的文章,既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又可以指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在需要修改的句子下面划线,将修改意见或修改后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的字打出来。这样的修改,既可以引起同学的注意,又可以看出修改的意图。教师通过连机全程监控学生互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养成评改习惯。互评之后,针对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学生自己再完成作文的整体修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评改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完成习作后,都希望被认可,被欣赏,这就需要一个交流展示的空间。过去的优秀作文通常只能在班内朗读,或利用黑板报办习作园地,范围再大一点是向报刊投稿,但文章发表的机率太小,而且需要漫长的等待。现代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作文的交流渠道和交流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相关网站投稿,学校还可以建起校园作文网,为学生创设展示风采的舞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自己创办电子报纸,设计作文的页面,出版作文集,链接到校园作文网中,供同学们鉴赏和评价。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答:造成师生角色“失位”。3、分散注意力,降低效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播放出多彩的视听资料,有利于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和课堂使用时,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答: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高层次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1.运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证明,...

浅析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答: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魃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

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
答: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景,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

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
答: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是教学...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强大的交互性,任意组合、安排课堂教学,从而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准、教懂、教活、教精,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具有严谨性、灵活性、多样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

谈谈在你的教学中怎样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答: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答:1、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情境。在教学中,这种多媒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多感观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答: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喜新猎奇,爱操作摆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表现自己。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

如何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 求400至500字的答 ...
答:乌申斯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只有将数学学科教学和教育技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整合,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其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兴趣做导向,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一种好奇、渴盼的境界,在兴趣上去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