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母爱

作者&投稿:斋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孩子出生后妈妈都知道给孩子喂奶,满足孩子的身体需求,然而,很多妈妈却忽视孩子心理营养的需求,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心理营养,怎么供给?其实,真正心理营养的本质就是母爱。

那么,母爱的本质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给出的答案:触摸、运动、玩耍。

触摸 —— 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运动 —— 轻微的晃动,多与孩子互动。

玩耍 —— 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人们认为只要女人生了孩子,成为母亲就有母爱,这是旧时代的观念,现代这只能说她具有了母性,母性不等于母爱,母爱是指母亲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培养的,而这个学习并不需要花钱,只要父母用心陪伴,耐心付出。其实,孩子出生后,自然所需营养都不需父母用钱购买,如身体营养需求母乳、心理营养需求母爱。

下面我们通过比较两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观点,了解母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他的育儿模式是“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尽量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他认为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把孩子当作物件一样训练和塑造,这套理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整个美国,相应出现后来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等方法,其核心思想皆源于此。然而,悲剧的是,华生的三个孩子最终都患有抑郁症。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的著名“恒河猴代母实验”,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 ——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总结有四个观点,其一,接触所带来的安全感,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其二,运动和玩耍,能够促进脑部发育,是母爱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三,独立并不是 “孤立” 和 “狠心” 培训出来的;其四,孩子出生之后的6 个月,是获得母爱建立亲子关系的最重要时期。

哈洛实验证实,只给食物和拥抱,不给孩子充足的运动和玩耍,脑部控制运动和平衡的感官系统,与触觉及运动相连的情感系统等,得不到良好刺激,引起脑功能发育失常,最终导致心理行为异常。

1958 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哈洛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母爱的本质》。

这个演讲,不仅震动了整个美国,也颠覆了美国社会一直倡导的哺婴方式。

“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它的核心是接触性关怀:拥抱、抚摸、亲昵。”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停留在喂饱的层次上,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心理营养~爱,也是孩子必需的营养,就是母亲给孩子提供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接触性关爱。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孩子的心智才会获得健康发展。如果心理营养不足,即孩子缺失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心理营养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也就是说越是得到爱抚和疼爱的孩子,反而越会敞开内心,变得开朗自信。得不到父母关注的孩子,即心理营养不良的孩子,会封闭自己的内心,漠视周围环境,孤僻不合群。

孩子身心发展都有一个关键期,哈里•哈洛实验告诉我们,6个月内婴儿最需要母亲温暖的怀抱与温柔的眼神,如果错过情感关键期,那扇门就会被永远地关闭,情感纽带便再也无法建立,爱的能力也就缺失。

很多父母总认为,孩子年纪还小,不懂事,没记忆,但是爸爸妈妈记住,孩子小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感即爱的需求,殊不知,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触摸、运动和玩耍,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不合群、抗压能力差,自我价值认定低,社交能力比较弱,甚至会抑郁、自闭、自残和充满攻击性。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下为什么很多父母说,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反而养育出冷漠无情不懂感恩的孩子,甚至孩子网瘾、早恋、暴力倾向等。因此,奉劝父母孩子出生后,特别是母亲,要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现在的商家常说一句话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很多父母对起跑线走入误区,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输在起跑线,花大把钱投入孩子的教育。然而,大部分父母并不知道,这正好上了商家的圈套,其实真正的起跑线是在婴幼儿时期给予足够的母爱,特别是出生6个月内。对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给最多的钱,不是给最好的食物,不是上早教班,而是给予温情陪伴~母爱。

~

孩子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呢
答:孩子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呢 安全感是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就像孩子的生理营养需要蛋白质一样。0—3个月,“我要活下去”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其一,被无条件的接纳;其二,被看成最重要的,是独一无二的,至少在这三个月里。但一个宝宝从妈妈的安全温暖的子宫来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他...

孩子“心理营养不良”,会导致他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心吗?
答:如何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1、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关于陪伴有多重要,上文已经叙述的足够清楚了。如此讲述陪伴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陪伴是孩子心理营养的主要来源,是排在第一位的营养组成部分。陪伴是给孩子的安全感,是给孩子的力量和勇气,是与孩子建立情感的过程。孩子饿了要喂奶,拉了尿了要换...

孩子不够独立?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不够独立?家长应该如何做
答:1、不要强迫孩子学不需要的东西,0-6岁孩子在每个阶段的确是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但是孩子在每个阶段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营养,我们该如何给他补充心理营养,鲜于凉认为,在这方面,很多父母存在认识误区。2、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需求,就把会这种感觉加到孩子的身上。如果这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对他来说...

6岁前不要把你的孩子推给“寄宿学校”
答:家庭的温暖,尤其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 古今中外在教育问题上总是发生着太多反自然反天性的事。成人总是一再地无视儿童的自然需求,不断把某种基于社会需求的设计强加到孩子头上,面对儿童时,更多的是商业的、政治的或某种利益的计算,而不去顾及儿童作为一个“人”的最自然的需求,在孩子幼年...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答: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五、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本质上说,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准确来说,是父母和亲人所给予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

人生五大心理营养
答:到了青春期,孩子更多的是要有一个性别的觉醒,这个时候,女孩会主动接近妈妈,男孩会主动接近爸爸,这个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明确的角色认同,告诉孩子,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女儿或儿子!对青春期的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就是一,尊重。二,倾听,让孩子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话都能够说给家长听,不要评判,让...

在幼儿三岁以前,母亲亲自带孩子重要吗?
答:你好女士!个人觉得很重要,母亲亲自带孩子各方面都要轻松一些,比如喂奶。如果在哺乳阶段不亲自,那么孩子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引起其他病症。当然现状的医疗条件大多数情况都是能化解的。但是除了花钱以外,家里人也心累,还要抽出时间来照看,亲人也担心。这是健康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是作为一个母亲也有亲自...

建好安全感,孩子才自信
答: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从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两个方面获得满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营养即各种生理需要的满足,而心理营养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其一,被无条件接纳。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如果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

从“心理营养”视角看“家庭教育的关键点”
答:那么人的心理营养有哪些呢?让我试着来复述。 1. 0—3个月的心理营养。 这时的孩子非常幼小,只有依靠父母才能生存下去,所以,这时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无条件接纳,这时的母亲最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不管自己是丑的、小的还是软弱的,母亲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No.1来对待。很多曾经的母亲都喜欢说,真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

和睦对儿童心理健康很重要
答: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与生活态度。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会常常产生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3、孩子的心理营养未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