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故事是什么?

作者&投稿:乌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思是发奋认识天下所有的字,立志读完人间全部的书。

典故

苏轼自少年时就才华出众, 在父亲苏洵和业师的教诲之下, 他博览群书, 学识广进。 但是, 他因才华横溢而慢慢骄傲起来, 自负之情, 溢于言表。 这一天, 他饮酒赋诗, 觉得意犹未尽, 来了写字的兴趣, 于是龙飞凤舞一般写了一副对联, 将之贴在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贴出对联后, 苏轼飘飘然陶醉于自满之中。 没多久, 这副对联招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前来观看。 他手拿一本小册子, 登门向苏轼请教。 老翁落座后, 笑着说: “闻说苏才子博学, 举世无双,老叟不才, 现不识书中几字, 还请赐教。”

苏轼接书一看, 只见异样篆体, 竟然一字不识。 他突然醒悟过来, 心想一定是来人看了我写的联语, 认为我自高自大, 所以特来警示我的。 他不觉羞愧难当, 连忙拜服在地, 称自己写那副对联是一时狂兴, 言过其实, 表示今后一定谦虚为人, 不骄不躁。 老翁听了颔首微笑, 连声称好。 

送走老翁后, 苏轼立即在门联上各加两字,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此后, 他不再狂妄, 而是孜孜不倦地攻读学问, 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就, 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他本人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大文豪。

扩展资料:

关于劝人多读书的诗词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劝学诗》——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创新阅读_孩子爱表达_上火花思维~

苏东坡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答:—书上的字,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这……”苏东坡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老人却谦恭地说:“请苏公子赐教!”苏东坡面红耳赤,认错道:“请老先生原谅小生一时狂言!”随即提笔在上下联联头上,各加两个字,成了截然不同的一副新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认识天下间所有的字,读过世间所有的书。这句话出自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苏东坡。苏东坡出生书香门第。他博览群书,聪明过人,长长得到人们的赞扬,于是,渐渐地骄傲起来了。一天,他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他得意洋洋地贴在大门上。谁料,对联贴出来没几天,就有一位...

立志读尽人间书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这是一幅对联,是苏东坡写的。苏东坡年轻时读了一些书,颇为自负地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一位老者拿出一本书给他看,他却一字不识,窘得满脸通红,忙把对联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是什么意思?
答:“这……”苏东坡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老人却谦恭地说:“请苏公子赐教!”苏东坡面红耳赤,认错道:“请老先生原谅小生一时狂言!”随即提笔在上下联联头上,各加两个字,成了截然不同的一副新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苏轼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的典故
答: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得对:“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读书可以使人变得睿智、豁达;读书是心灵的美容大师。为此,我们学校启动了“读书漂流活动”。作为漂流的第一站,各年级一班的同学纷纷表示要为这一站开好头,我们四年级一班也不例外。当同学们手里捧着...

有个人给苏东坡改对联,上下联各改了两个什么字?
答:楼上打错了 应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改为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自己改的……以下是这个故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他幼小聪慧异常,才智过人,又得到以文章著名于世的父亲苏旬的指教,熟读了不少书籍,比之一般的孩子,他的学问可算得上十分渊博的了。在众人的称赞声中...

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下两句是什么
答:他不觉羞愧难当, 连忙拜服在地, 称自己写那副对联是一时狂兴, 言过其实, 表示今后一定谦虚为人, 不骄不躁。 老翁听了颔首微笑, 连声称好。 送走老翁后, 苏轼立即在门联上各加两字,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此后, 他不再狂妄, 而是孜孜不倦地攻读学问, 终于获得巨大的...

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是什么朝谁写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答:发奋识遍天下字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全句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意思是:发奋要认识遍全天下的字,立下志气要读遍人间的书籍。表达了要读书治学,学无止境的意思。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答:这句话意思是: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出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学五·读书法下》。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答:这句话出自《曾国藩家训》,原文为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