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吕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读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第一篇,下面是我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论述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其他】

  熟读课文,自学字词;查找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x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的特有体裁。

  (也可结合“名著导读”部分引入)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情况:(投影、练习)(略)

  2、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小组积分。(5分钟)

  三、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提示: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广泛,语言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问,学生小组探究思考作答)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⑴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②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③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④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⑤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采用比喻手法,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⑵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①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③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⑶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①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注意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②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讨论与交流:

  ⑴学习本课后,你对读书的话题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⑵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并编写书签。

  4、总结、归纳:(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段。

  2、对照本文与培根原文(英文版)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谈谈体会。

  精简导入环节,节省时间给学生读书。

  检查预习,巩固知识。

  理清文脉,理解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特点,为阅读和写作准备基础。

  理清文脉,理解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特点,为阅读和写作准备基础。

  引导学生拓展文章的思想意义;积累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谈读书 (培根)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论证方法:比喻说理 排比说理 归纳说理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答: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大全
答: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 2....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答:七、板书设计:黄生借书说 袁枚 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目的: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综合质疑。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构思严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懂得有书必...

高二《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答: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红楼梦>>小说简介和作者 2. 了解小说中人物关系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这本书能把你...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答:【《送东阳马生序》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掌握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用现代汉语...谈读书,还不忘赞扬一下太学,对皇帝主办的学校条件说了一番好话。从这里可见宋濂不仅饱有学识,而且老于世故。宋濂虽然如此小心谨慎,可是后来他的孙子与一案...

语文四下《黄河魂》教学设计
答:2、读书交流:⑴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1、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⑴...

谁有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设计
答:(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3、反馈交流。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板书设计...

培训总结与反思怎么写
答:4、网络读书论坛活动:参与工作室组织的读书交流研讨活动1次(主要谈读书体会、感悟、收获、心得、经验等)。 5、上传学习资料:收集、整理学习材料(经典文章、优秀研究论文、案例与分析、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博客等)至少6篇(项),上传至工作室研修专题。 6、撰写读书或学习心得,或提炼研修成果,或专题报告:三项中至少1...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答:生1: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 生2: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都值得欣赏。 生3:还有唐僧的可怜兮兮。 师:这些正是《西游记》的精华。只要我们略过我们不想看且不必要看的部分,我们仍然能够把整本《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这中间包含着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答: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指导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