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中药配方谁会开 中医是什么?

作者&投稿:石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香砂六君子汤:木香6克、砂仁3(另包后下)、半夏9、陈皮3、茯苓9、白术9、人参6(党参9克代)、炙甘草3、生姜四片。以上为基本用量,根据实际情况加减,如:腹水严重加大茯苓15克,呕吐不严重半夏6克等。胃寒不严重人参减为3克,既党参3~6克。上方为祛湿止呕泛酸的胃寒症状,非胃寒病人慎用。

  • 黄连温胆汤:法半夏6克、茯苓9克、炙甘草、陈皮各3克、竹茹、枳实各6克、黄连3克、生姜3片。



中医的发展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
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
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革命。
中医新哲学观中医三个哲学观:整体观、辨证观,及新挖掘出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新纳入的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将写入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第26章内,该章节主要阐释传统医学的分类体系,将于2022年在世卫组织成员国实施。

扩展资料:
中医文化的发展-历史名医:
一、中医的起源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炎帝部落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今山西河南一带),与黄帝结盟击败蚩尤。中华儿女将炎帝和黄帝奉为华夏始祖。
“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描述了神农氏为了医学实践和探索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国医学的基础,后人为纪念他。
将中国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中医源自于原始社会,发源于黄河流域。
二、中医理论的奠定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著有《难经》。开启了以“望闻问切”为诊断方式的医疗里程,并一直沿用至今。
三、中医临床的灵魂
张仲景(约公元150——约公元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四、中医的变革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发明了茵陈蒿治疗黄疸病的方法。
创办了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五禽戏”,发明了麻沸散用作临床麻醉,比西方麻醉剂早1600多年,又开创了中医外科手术的先河,可以说华佗开启了中医临床的重要变革。
五、中医理念的进步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
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他是第一个提出对妇女和儿童单独设科的,(这也是最早的提倡妇女儿童保护意识的)。
他是第一个完整阐述“医德”的人,也是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的,第一创建巴豆排毒的,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
六、中医的完善
李时珍(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
考古证今,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收集药物1518种,其中植物1195种,记录古代医学家和民间药方11096种。
附药物形态图1100多种,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补充了不足,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学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医

一分钟了解中医

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若系脾胃虚寒大便偏干者,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制大黄;若系肝肾阴虚而致便秘者,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大黄;倘若气阴两虚兼有大便秘结者,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大黄;若系肾阳虚而兼大便偏干者,可用肾气汤加制大黄。此外,若痰热中阻较甚且大便干结者,可暂不配扶正药,而选用黄连温胆汤加生大黄以清化痰热、通腑泻浊为首务...

中医治疗抽动症孩子效果好吗?
答:小儿抽动症用中医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小儿抽动症在中医上属于慢惊风的范畴,其病位以肝、脾为主。患儿一般表现为不由自主地、刻板地动作,如做鬼脸、摇头、眨眼睛、喉中不自主发出类似清嗓子或干咳声等。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与孩子的先天禀赋不足、产伤、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是由五志过极...

二陈汤的加减方妙用。
答:京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5g,炒枳实10g,黄连10g,天花粉15g,玄参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黄连、玄参、天花粉。6.头痛 治头痛,昏闷不爽,口渴,舌苔黄腻,脉弦,宜二陈汤加味。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

中医求教,我的身体是什么情况
答:1.慢性胃炎 2.十二指肠溃疡 买丽珠得乐冲剂,严格照说明服。连续服三月。中药香砂六君子汤。

惊吓性癫痫的中药治疗癫痫常用方法
答:攻邪常用熄风、泻火、活血、涤痰等法,扶正多用滋肝、健脾、养心、补益等法。但有邪实而正虚,在攻邪的同时,要兼顾扶正,在正虚的同时兼有外邪,则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达到祛邪平癫的最终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常采用以下方法:1.定痫熄风:用五痫神应丸,定痫丸,温胆汤,风引汤,...

中药 中吉 是什么
答: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方用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杨德明〔3〕 认为本病可分为4型。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药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药、茯苓、砂仁、海螵蛸、瓦楞子、大黄等。脾胃虚寒型,治宜温中健脾,药用:党参、...

十二指肠炎症要怎样治愈呀?
答:区吐肢冷,可加用理中丸温中散寒,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痛止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 (5)胃阴不足: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滋养胃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敛阴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又可防止养阴药的腻隔之弊,诸药合用,共凑养阴益胃之功。如兼 有气虚,症见...

方剂趣味记忆2
答:生铁落饮:天麦星贝神令(二参)远钩菖砂俏皮 顺气导痰汤:导痰汤加香附、木香、甘草 逍遥散:白领当才干,逍遥逐江河 地黄饮子:远东贵妇赴沪地,将从大巴鱼尝味 解语丹:天蝎男远娼妇抢香草 真方白丸子:乌父知夏天天蝎香 芎芷石膏汤:高举枪 安神定志丸:神龙令人远唱 交泰丸:桂心、黄连 黄连温胆汤:温胆汤加...

什么中药能健脾胃
答:【生源中药】要看你是哪各方面导致的脾胃虚弱。如果是有湿的话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有归脾丸,香砂养胃丸,但要根据自己的症状选用,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生源堂有专业物理理疗师。另外气血不足等等病症不同的用药也不同。意见建议:你可以吃点薏米再就是山药芡实之类的都是可以 补养脾胃的,在就是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