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八景的旧时代揭阳八景

作者&投稿:揣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起源:
明代洪武三十一年,蔡善任揭阳知县。他首先选定“揭阳八景”并为题名。据《揭阳县志》载为:玉滘乔榕、南溪渔歌、钓鳌仙迹、两溪明月、黄岐晚翠、紫峰春晓、谯楼晓角、双峰晚钟。
特点:
1、蔡善选定的“揭阳八景”,提出整体格局,思路明晰,符合揭阳县城“依山临水,尤以水胜”,有“粤土水乡之异”的地方特色。
2、八景中“水景”占了一半,即玉滘乔榕、南溪渔歌、钓鳌仙迹、两溪明月,且景点按东、西、南、北的“方位”布列。“山景”有二,即黄岐晚翠、紫峰春晓。让人领略“一条碧水如罗带,两面青山作画屏”的“岭南水城”之胜。除山水景观外,还有二处古建筑,即谯楼晓角与双峰晚钟,既有自然天成之景观,又有人工巧造的构建,很能显示古邑榕城的秀美风景与深厚的文化蕴含。
3、蔡善选定的“揭阳八景”,填补“八景”文化空白,严谨的构景手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且以四言骈句题名,创造美的意境,韵致无穷,引人入胜。 起源:
明代崇祯二年,“潮州后七贤”之一的郭之奇,授翰林院庶吉士后“给假归省”。饶宗颐《郭之奇年谱》载“先生家居,邑侯冯元飚聘修邑志。”郭之奇才华横溢,治学严谨,他在纂修《揭阳县志》中,对“揭阳八景”作修正,即对骈句题材名作文字上的提炼,避免重复,使题景富含精意,更加贴切。
特点:
“改动一二字,捋断数根须。”为“揭阳八景”作修正,并不轻而易举。竟然是殚精竭虑,用心良苦。郭之奇对“揭阳八景”的修正,大体上保留原题,个别景名作了文字改动。如“紫峰春晓”改为“紫峰春晴”;黄岐晚翠与双峰晚钟的“晚”字重复,改为黄岐夕翠;南溪渔歌与两溪明月的“溪”字重复,改为南浦渔歌。经郭之奇修正,揭阳八景为玉滘乔榕、南浦渔歌、钓鳌仙迹、两溪明月、黄岐夕翠、紫峰春晴、谯楼晓角、双峰晚钟。“揭阳八景”经蔡善选定、郭之奇修正,为后人所认同,传沿久远。
八景赏析:
黄岐夕翠
黄岐山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且多歧道,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高近300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磴径盘曲,风景秀丽,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侣云庵竺冈岩、卧云洞。还有宋代文彩卓著的学者陈希伋读书处等古迹,以及历代名人游客留下的石刻墨迹。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村落,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牛羊下山;听牧笛横吹,山僧木鱼,萦绕丛林。黄岐夕翠美,游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岭钟声》诗云:“寺隐深林锁暮烟,寒钟初动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谱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闻鸟噪,白云堆里有僧传,焚香坐久浑无寐,一百八声霜蒲天。”每逢正月既望,重阳佳节,游人踏青览胜,红男绿女,登高怀古,络绎不绝,乃郊游之佳境。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近年,由于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修建亭台庙宇,铺设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环境,以使其成为一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谯楼晓角
谯楼原在县衙前院,用以击鼓报更及吹角司晨,明代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建进贤门之后,改移于进贤门城楼。进贤门楼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四面配以花窗活牖,朱漆画栏,壮丽堂皇,为榕城五门之冠。该城楼职司报晓,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晨雾,迎来朝晖,故称“谯楼晓角”。1937年修建环城马路,城墙拆除,独留此门,作为东面进城门户。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进贤门已失去“门”的意义,而成为街心花园的一部分。谯楼犹存,但成为历史古迹。建国后,由于周边建筑地坪不断增高,原城墙近三分之一被埋于地下,加上年久失修,整座城楼内外形貌受损严重,已难觅古八景风韵。近数十年来,曾多次进行修葺,恢复原貌,栽花植树,荷池喷水,使古楼重焕新姿。并常于楼上开展书画艺术展览和文娱活动,成为民众逸游小憩之处。进学考试者和旅游者多以走过此门为吉利。旅游者多在此候车。
双溪明月
双溪明月一景,在炮台镇东面,榕江南、北河合流出海处。据清人《韩江闻见录》载:“两溪明月一景揭阳双溪之合流也,中秋夕,潮汛涨,月出桑浦石黾之尖,可于合流处得双月影,亦一奇也。”该处江面开阔,每逢月明之夜,泛舟游此,夜景陶人,故清代庠生卓伯先有“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银蟾缟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的诗句。郭之奇在《两溪明月》中也有“长忆元晖如练语,更添月意作江情”之句。明代天启年间,为防倭寇侵犯,于此处填下巨石七堆,以阻倭船入侵,名为七星石。
玉窖乔榕
玉窖即北窖桥。初建于宋末,明代修城时,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并设开关,形成水上城门玉窖。清又改建成单孔拱桥。桥之靠河处,有二株大榕树,盘根交错,蓊郁繁荫,状如华盖,气势雄伟,自成一胜。古有诗称“何年同托根,初在石坦上,岁久侵土膏,盘结类柱磉,株似跨鹤形,枝如连理想……”又有:“环城奇树傲群峰,栽入清溪翠影重,夜月阴高招舞鹤,雪涛秋卷吼吟龙,居然汉史称千植,不向秦时羡五封,我倩橐驼移越土,明湖一为蹑仙踪。”清时古榕已枯,后人虽重植,但不奇特,且周围有高大挺拔之木棉数十株,因而又称为“玉窖棉荫”今古迹依稀,尚存名于世。1938年,国民党县政府将墙城拆掉,沿城墙一周改建为环城马路,北窖桥于是成了环城路上的一座公路桥。
双峰晚钟
双峰寺旧址在磐溪都之双山,宋绍兴十年,僧人法山所创建。后移于榕城之马山巷双峰寺,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平方米,为我县规模最大之古寺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冬十月,全国大毁寺观。翌年,将揭阳各地被废的宁福(在榕城)、花果(在仙桥)、丰化(在白塔)、宝福(在桂岭)、双山(在桂岭)、资福(在梅云石马山)、福城(在新亨罗山)等寺田产,并归双峰寺所有。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双峰寺被飓风摧毁,知县陈树芝庀工修复。昔时寺内,耸竹修篁,庭树垂荫,曲径通幽,每当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钟鼓铎钹,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也别有情趣。
南浦渔歌
在南门街口环城路外,昔时为一片河边浅滩,倚城临水,为渔人泊舟之处。此处河面宽阔南门街,水流平缓,觜鱼(俗称刺鱼,又名凤鱼或鲚鱼)群集,渔人捕之,日间渔舟数,设计围捕,由远而近,敲木柝、击船板,仿平吆叱之渔歌,然后众网渔鱼。晚间渔民则集中滩地,摊卖鱼鲜,灯火点点,弦曲渔歌悠悠悦耳。由此得名。南浦,在揭阳的文明史上,曾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拥有华丽的岁月,神妙的气韵,皎洁的风采。时光悠悠,江水滔滔,人生无穷己,昔日的“南浦渔歌”,今已难觅其芳踪。南浦的诗意盎然变成了一种空灵的形态了。不管历史多么悠久,风景多么美丽,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必然要被现代化所替代。
钓鳌仙迹
钓鳌桥,今称吊桥。据清《一统志》记载:城西二里为南北二河之襟带,当春钓鳌桥
湖逐浪,舟楫过往,似箭离弦。传说唐时吕洞宾(纯阳子)成仙后,曾现舟于此,题诗于桥边云:“桃花浪暖禹门高,平地雷声惊怒涛,愿借天家虹万丈,垂钩直下钓金鳌。”后以“钓鳌仙迹”名景。建县之前已有桥,置县之后建成五孔石桥。明初被水冲毁,另在靠近北河处建成木桥。明中叶,又在原址建成三孔石拱桥,后复遭水劫。清初改建成二墩石桥。由于南北二河水差高低,每于春雨过后,北水南泻,群鱼逆水而上,傍桥垂钓者甚多。明代邑举人曾敬有《鳌桥钓浪》诗云:“谁筑鲸鲵金背高,跨天双烁锁波涛,临流若问丝纶手,不钓凡鱼只钓鳌。1965年,揭阳县人民政府为改善西关一带交通状况,将吊桥改建为长20米、宽7米的钢铁桥。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将吊桥改建为24米宽的钢筋混凝土桥。
紫陌春睛
紫陌山亦名鸟木山或笔架山,在榕城南面五里许,与仙桥山隔河相对,山高五十米。昔时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书轩。每当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艳,景色迷人。传明嘉靖御史郑一初曾在此读书及聚徒讲学。清康熙二十三年文人郑濂曾作《紫陌春晴》诗:“春郊晴望日迟迟,立马褰帷问俗宜,初绿小桥杨叶短,新红古院杏花垂,几村鸡犬疏篱隔,十亩原田薄雾滋,处处枝头啼布谷,但教深耨起疮痍。”庠生卓伯先也作有“独乘烟艇过前溪,一片春陂路不迷,芳草未销辞客梦,乳莺初傍酒人啼”的吟咏。
链接一:七律《榕城八景诗》
【金城榕色】
乔木森森望郁苍,相传岭国古榕乡。
四时霜盖烟疏密,一片云丛绿混茫。
道左何年歌杕杜,州南此日诵甘棠。
天为炎土垂休息,故使余阴百里凉。
【玉窖棉荫】
玉川如带绕城阴,入眼丛青翠影侵。
已淈污泥从水出,遥参碧汉倩云禁。
联翩各有扶疏质,独立惟余萧飒心,
不信松寒非可并,多年海国挺孤森。
【紫陌春睛】
春光早向紫峰生,渐出峰容与世迎。
古黛凝云初映晓,新苔转日久曛晴。
啼莺城北衔幽至,舞燕溪南逐翠行。
传语东风无造次,时留烟景作山情。
【黄岐晚翠】
城头北望晚山逢,久对悠然净俗胸。
泉石情因深色见,烟霞癖与素心封。
积云每见堆双洞,新月时来炤一峰。
十里幽光难可即,千秋苍质自为容。
【两溪明月】
双溪垂带曳榕城,最爱光潮涌晚生。
半落市埃分皓白,平开天镜下孤清。
遥山助色烟云扫,近野浮空藻荇迎。
长忆玄晖如练语,更添月意作江情。
【双洞疏烟】
烟霞有意日相求,双洞林光竟远投。
青霭春来如迸发,白云秋去尚群游。
郁纡遥结山灵秘,冥寞中开佛象幽。
试看今朝松竹影,方知千载色空留。
【元塔登高】
龟山宝塔字涵元,灵杰相因表独尊。
欲锁螭宫雄海柱,先驱鳌背壮天根。
南来百水俱朝会,北拱诸峰各骏奔。
若问参云尚有级,人文地气此初掀。
【鳌桥钓浪】
溪城如岛水环之,西驾东流此一丝。
万里海风浮汉影,百重山色压虹眉。
于秋倍觉潮声壮,有月常窥钓影垂。
每听沧浪歌曲罢,眼中清浊意中知。
链接二:八景图
《揭阳县志·古迹》载“乾隆二十六年,县署黄大鹤绘八景图。”黄大鹤,如皋贡生,以惠州通判(地方长官助手)代理揭阳知县。他精通艺事,擅长书画,绘“揭阳八景”图卷。全幅以水墨重彩,展现“岭南水城”秀美景色。八景图以山水为构图主体,八景按“方位”布列,一览无遗。观赏八景图如画中游,悠然神往。
链接三:八景评选溯源
稽古探考,选“八景”以概胜,始于北宋嘉祐年间的“赣州八景”。赣州是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绍圣元年秋,苏轼南迁过郡,曾登临赣州“八境台”,遍览“赣州八景”。他在《八境台八首并序》的诗序中,释选取景为“八”有“不可胜数”之义:“苟知乎景之八也,则凡寒暑、朝夕、阴晴、晦明之异;坐作、行立、喜怒、哀乐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
南宋庆元年间,杭州画院画师,为西湖景点作画,始用四言骈句为景点题名,别出心裁而有创意,更显格调高雅,声韵谐协。后其他地方也竞相仿效,皆以四言骈句题名。



揭阳市区有什么古迹吗?最好是除了八景之外的比较鲜为人知的古迹(比如那个禁城)。先谢了!~

榕城 梅云镇 紫峰山

以前初中的时候 一群人爬山洞上去 中间只有一点管线...

里面有山 有水 有蛇 有鱼

咳 最后两样被抓光了 .....

下来最快都要半小时 很刺激 现在不敢去了

你要是有梅云这边的朋友的话 可以让他带你去 ...

北窑桥不知道,吊鳌仙迹就是我们榕城去榕西的吊桥了

广东省揭阳市的详细资料是?(越细越好)
答:揭阳八景是原揭阳县最为历史悠久的景色风貌。 黄岐夕翠 黄岐山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高近300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磴径盘曲,风景秀丽,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侣云庵竺冈岩、卧云洞。

写作文游览揭阳西湖公园250字
答:·黄岐山风景区 黄岐山风景区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东北4公里,市区晓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园大门前,榕江北河从山下缓缓流过,主峰海拔293.1米,总面积1180公顷。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自古以“黄歧晚翠”列为揭阳八景之一。 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颠有歧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侣云寺、卧云洞等名胜古迹,有“海滨...

揭西有哪些旅游景点
答:揭西(Jiexi),广东省揭阳市辖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故名揭西。揭西1965年置县,隶属汕头市,历代隶属潮州府,县地内通行潮汕话和客家话,揭西县城河婆街道是潮汕唯一的客语县城。那么揭西旅游景点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推荐揭西旅游景点大全,希望可以帮到你! 河婆古塔 河婆古塔位于揭西河婆榕江支流横江溪畔...

有关游览羊城八景古诗句
答:羊城八景·其六扶胥浴日 (明·区怀年)桑木难为攀,金乌荡空白。三山倒影来,转觉沧溟窄。译文:桑木很难攀登,太阳在一望无际的干净天空中慢慢游走。三座大山的倒影在面前重重叠叠,转过之后顿时觉得苍天大海也不是那么宽阔了。宋代羊城八景——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菊湖云影、...

揭阳是怎么过新年的?
答:双溪明月:双溪明月在炮台镇西南2公里的榕江南北河汇合出海处,俗称双溪嘴,为揭阳古八景之一。这里水深江阔,景色迷人。埔田竹林:是揭阳市生态农业旅游区,漫步竹林,看竹影摇曳,观新笋吐尖,闻竹香四溢,享清新自然,品幽静雅趣,定当别有清致。如再品尝一回潮汕美食独一无二的“埔田竹笋宴”,将...

“潇湘八景”是哪八景地点都在哪
答:潇湘八景,相传为满湘一带的湘江流域八处住胜。为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所描述。历代皆有才子追和。潇湘夜雨——永州城东 湘水在永州境内与潇水汇合以后,称为潇湘。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涔涔湘江树,荒荒楚天路。稳系渡头船,莫教流下去。”(元揭奚斯)凄凉而无...

羊城八景(旧)是哪些?
答:宋代羊城八景——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色)、菊湖云影、蒲涧帘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 在宋代八景中,除光孝菩提外,都与水有关,可见当时重视水文化的特色。景点多在郊外。其中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珠江秋月(色)、光孝菩提4景仍存在,现在还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余4景则已烟凤或消失了。扶胥俗...

阳春的八大景是哪八景?
答:阳春八景 阳春八景是由凌霄秀色、鹅凰飘瀑、春湾奇观、东湖春晓、崆峒禅踪、漠阳古韵、春都氡泉、凤凰朝阳等组成。阳春八景又由十九个景点组成,现分别介绍如下:鱼王石 位于市区北面约8公里的漠阳江畔,有两座奇石峰,从东面望去左石像鳌鱼,右石像黄鱼,鱼王石下小上大,挺拔巍峨,高100多米,石身微...

粤东的旅游资源
答:揭阳是粤东古邑,见诸史载已有2200多年。市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史、岭、江、海各扬其胜,拥有闻名遗迹的山海胜景,情韵独持的园田风光,风格迥异的寺庙古迹,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四季名花佳果飘香,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轶事广传,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

中国古代多有城市八景之说
答:1、广州八景:云山叠翠、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古祠留芳、五环晨曦、天河飘绢、黄花皓月、莲峰观海。2、深圳八景:大鹏所城(大鹏所城)、莲山春早(莲花山)、侨城锦绣(华侨城)、深南溢彩(深南大道)、梧桐烟云(梧桐山)、梅沙踏浪(大梅沙、小梅沙)、一街两制(“中英街”)和羊台叠翠(羊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