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性与女性人口总数的比。 我国男性与女性人口总数的比

作者&投稿:干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9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到203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为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中国出台了多项整治政策,并加强宣传。在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的道路上,中国还是任重道远,但也不用过于悲观。

扩展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认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在106,也就是100个活产女婴,大概对应于106个活产男婴。

但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1980年代以来逐渐升高。普查数据显示,到1990年出生性别比超过了110,也就是男生比女生比例是1.1:1。而2000年出生性别比数据在120左右,也就是男女生比例接近1.2: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男女比例失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性别比例失衡加剧 1300万男子找媳妇困难



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明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在7月15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透露,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

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102-107

据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2个-107个。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117:100

然而,根据中国政府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

上海常住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约为107:100;深圳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20.8∶100;北京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的性别比例高达128∶100;重庆现在的男女比例为140∶100,海南、广东等省出生的性别比例竟然高达130:100以上。

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全国统计表明:2000年生一胎的性比别为107.1,生两胎的性比别为151.9,生三胎的性比别达159.4。而据海南省的一项统计表明,生一胎的出生性比别为118.3,生两胎的达到119.4,生三胎的则高达233.3。也就是说,生的胎数越多,选择生男孩的越多。据估计,在中国每诞生一个新生命,就有2.5个婴儿被堕胎。每年至少有30000胎儿因为是女婴而被流产。

即在不满20岁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余万人,平均每个年龄男性比女性富余100多万人。由此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形势严峻,男孩多女孩少的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男女人数比是107∶100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男女人数的比是105∶100,实稍精确一点的数据是男性人口数占女性人口数的105.2%

我国目前男性与女性人口总数的比是多少~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男女人数的比是105∶100,实稍精确一点的数据是男性人口数占女性人口数的105.2%
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5.20比100,其中男性人口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652,872,280人,占48.73%。粗算一下,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00万。
在省级行政区中,性别比差距最小的为江苏,男女性别比为101.54:100,最大的为天津,男女性别比达到114.52:100。共有江苏、宁夏等12个省市区男女性别比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与天津男女性别比超过110:100。
总人口性别比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到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扩展资料:
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这次人口普查覆盖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根据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将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计入在内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次人口普查

最新数据: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049万,没找对象的要抓紧了!

中国男女人口比例是多少
答:到2022年末,全国人口总数为141,175万人。在性别构成上,男性人口为72,206万人,女性人口为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1. 生物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对新生婴儿性别比和人口死亡率性别比的影响上。由于男性胚胎通常多于女性胚胎,以及女性...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男性与女性人口总数的比。
答: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男女人口比例为107:100。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为105:100,具体而言,男性人口数占女性人口数的105.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9538万人,较上年末增加530万人,接近14亿人口大关。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在性别...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男性与女性人口总数的比。
答:总体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至105.20。在性别比例失衡最严重的省份中,海南省以100:122.71的性别比例位居榜首,曾...

中国男女人口比例是多少
答: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变化的因素:1、生物学因素 集中表现为对新生婴儿...

中国有多少男性
答:男性人口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51.24%,共有723339956人。女性人口占比则为48.76%,共计688438768人。全国人口的性别比为105.07。根据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达到了141178万人,相比2010年的133972万人,增长了7206万人,年增长率为0.53%。这一增长率较2000年至2010年...

中国人口男女比例是多少?
答:中国人口男女比例是104.88比100。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百分之51.24百分之;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百分之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中国人口数据 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141260...

2023年全国男女性比例是多少?
答:人口出生性别比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是否均衡的标志,国际上一般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生育史说明,在不进行人为性别选择干涉的情况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在102~107之间。这是由人类生殖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对这个数值的任何人为控制和改变...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多少?
答: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中国人口的特点:1、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2、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3、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4、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5、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

我国男性与女性人口总数的比是多少?
答:截止2022年我国男性与女性人口总数的比104.45(以女性为100)。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男性与女性人口的差距:2019年的年末,中国的大陆的总人口已经有,14005万人比上年的时候增加了467...

男性和女性人口总数的比
答: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男性与女性的人口比例为105.07男性对应100女性。这次普查显示,中国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总人口的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总人口的48.76%。这一比例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基本持平。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结果在2021年5月11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