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次至 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正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来到;到达。

先秦《赵威后问齐使》:“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释义:国王不要归罪于年成好坏,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来归顺你了。

2、达到顶点。

汉代王充《订鬼》:“二者用精至矣。”

释义:这两个人用精力达到了顶点。

3、周到。

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释义: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

4、极;最。

战国时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释义: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5、至于。

清代黄宗羲《原君》:“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

释义:至于夏桀、商纣的残暴,还认为商汤、周武王不该杀了他。

【至如】至于,用于举例或表示别提一事。

【至于】(1)达到。(2)达到……的结局。(3)连词,表示别提一事。

扩展资料

1、基本释义:

至,zhi,象形、会意,下来也。像鸟飞从高下至地也。或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从一,一犹地也。不,上去;而至,下来也。

至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达。至的本意为到,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用做副词,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

2、说文解字:

【卷十二】【至部】至 zhì 脂利切

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凡至之属皆从至。

3、常用词组:

(1)【至宝】 zhì bǎo特别稀有的珍宝

(2)【至诚】 zhì chéng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3)【至迟】 zhì chí最晚

(4)【至此】 zhì cǐ到此

(5)【至交】 zhì jiāo关系最密切的朋友



到:

1、形声字。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王安石《伤仲永》

2、颠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往。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4、助词,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5、介词,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林觉民《与妻书》

6、形容词,周到;周密。

把上下文都发出来 不然很难判断 有歧义的 可以理解为第二个到达 或者接下来轮到 或者第二次去等等等 你最好把上下文发出来

至:
1.到达.如:
(1)秦师又至(左传·文公二年)——秦国军队又到来了.
(2)官至廷尉(史记·李斯列传)——官位到了廷尉的级别.
2.极,最.达到顶点.如:
(1)罪至重而刑至轻(荀子·正论)——所犯罪行最严重却量刑最轻微.
(2)物至则反(史记·春申君列传)——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转向反面.
3.至于.如:
(1)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墨子·非攻)——至于偷人家鸡鸭猪狗的人,他的行为又比进入别人园圃偷人家的桃李更加不义.

至在古文中的意思举例~

至 zhì
〈动〉
(1)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arrive;reach]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 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 王粲《登楼赋》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李将军列传》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宋· 文天祥《后序》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三则》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毕竟);至止(到达,到来。止,语气词);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到;达到);至乎(至于。到;达到);至至(达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达到极点;到)
(4) 来;去 [come;go]
至,来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传·僖公五年》
词性变化
◎ 至 zhì
〈形〉?
(1)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perfect;best;first-rate]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最骏(最好的骏马);至意(极深远的用意);至情(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至理(极深的道理);至材(极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伟大的德性)
(3) 深 [deep]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语》。 韦昭注:“至,深也。”
(4) 又如:至虑(深思熟虑);至戒(犹深戒);至契(交情极深的朋友)
(5) 得当;恰当 [proper;suitable]
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杨倞注:“至不至,犹言当不当也。”
(6) 亲近 [close;intimate]。如:至戚(最亲近的亲属)
(7) 真挚;诚挚 [honest]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8) 又如:至诚;至友
(9) 周到 [con siderate;thoughtful]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至 zhì
〈副〉
(1) 大 [great;maximum]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
(2) 又如:至贤(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至砀(极广大)
(3) 极;最 [very]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李广苏建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正论》
(4)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极充足);至大至刚(广大无限而刚健不可屈挠);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至小无内(小到极点,内无余隙);至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至清(极其清澈)
(5) 一定;必 [certainly]
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汉书·匡衡传》
(6) 竟,竟然 [unexpectedly]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鸟飞。——《韩非子》
◎ 至 zhì
〈名〉
(1) 夏至、冬至的简称 [solstice]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至节(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
(3) 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very reason]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其于祥,末可与言至也。——《淮南子·本经训》
(4) 又如: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
(5) 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saint]
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鹖冠子》
(6)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7) 准则 [standard;criterion]
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
◎ 至 zhì

(1) 乃;乃至;以至 [and even;down to;even]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2) 至于,甚至于 [as far;as to]——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 至 zhì
〈介〉
到…时候 [till;to;untill]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要看上下文。一般指后来再到(这里)。

文言文在
答:7.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金 董解...

“在”在古文里一般写作什么?
答:“在”在古文里一般写作 于 。

在古文中 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在古文中“是”有以下意思:一、作名词 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2、姓 目前姓氏在中国人口普查中,总数非常少,已属极其稀有的姓氏。例...

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在古文中,这是一种表达方式,通常指的是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和现代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古文中所包含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手法也是相应的,在古文中,一个字、一个词的含义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对整篇文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时,需要具备一定的...

古文中 是 是什么意思?
答: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表示实在的存在,“是”即为“真实”、“存在”的意思。例如《论语·公冶长》中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其中的“穷”就有“是”的意思。在这句话里,“君子”“小人”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们的“穷”也是存在的,即“是”。可以看出,古文中的“是”是表达实在存在的...

现在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在古文中,“现在”一词意指当下、眼前的情况或时光,通常对应于“今”、“时”、“此”等词。例如《庄子·外物》中便有“时之易也,现在之义也”之语。在古代,人们注重眼前的事物和状态,认为现在是最为重要的,故在文中也较为常见。在古文中,“现在”常用来表达情景的真实和直接感受,强调...

“是”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几种解释: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时《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表示肯定判断。《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④指示代词。此,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指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指在古文中往往表示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标志或指示符。例如《红楼梦》中常用“指腹为婚”的习俗,意思是以手指与腹部相接触来表示婚约的订立,而这个手指就是指。此外,在古典小说中,经常出现“指路”、“指点江山”的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某个人物的影响力或权利的。与现代用法相比,古代的指具有更为...

“是”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2)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3)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4)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故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答:意思:1、缘故,原因。《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攻下,主公问他原因)。2、事;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昭伯问家里的事情,来者一一回答)。3、意外或不幸的事变。《周礼·天官·宫正》:国有故(国家有了不好的事变)。4、旧识;旧交。《史记·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