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诸葛亮墓为何千年无人敢盗?

作者&投稿:靳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孔明不仅以聪明机智闻名于世,他的高尚品格更是让人叹服。他为了报答刘备的伯乐之恩,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蜀汉。可惜刘禅并不是一个圣明的君王,诸葛孔明在前线鞠躬尽瘁,他却在后方贪图享乐,不务朝政。最终听信宦官之言,将自己父亲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于人。

诸葛孔明在刘备离世后,不顾身体的病痛依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最终在五丈原这个地方因病离世。诸葛亮是蜀汉中唯一可以于魏国抗击的中流砥柱,所以在他病逝不久后,蜀汉就亡国了。诸葛亮的离世让蜀汉全国百姓心痛不已,他手下的将士按照他的遗愿,将其安葬于陕西省定军山,以此表明诸葛亮希望恢复汉室的心愿。

在汉朝时期,君王大将的陵墓总是被盗贼偷窃。曹操为了筹备足够的军费,专门成立一支挖掘汉朝墓葬的队伍-----摸金校尉。因此汉代皇家陵墓中的宝物几乎全部被洗劫一空。曹操之后许多人都模仿此做法。在朝代政权稳定时期,因为有严苛的法律,禁止百姓靠近皇家陵墓,并且看守严格,所以偷盗的现象并不多见。一旦朝代更迭的乱世时,这些皇家陵墓就成为盗墓贼嘴边的一块肥肉,他们不仅组织严密、经验丰富,而且组织间也常常合作。例如孙殿英就将慈禧之墓炸开偷窃。可是为什么诸葛亮的墓地历经两千年依然完整呢?

考古专家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诸葛孔明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高,百姓都爱戴敬畏他,盗墓这个行业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原则底线,诸葛亮也是他们敬佩之人,所以并不忍心去打扰他的安宁,如果有人去盗窃他的坟墓,那么会如同过街老鼠被所有人看不起。

其二:诸葛亮擅长奇门遁甲,他的墓中说不定机关重重,谁也不与愿意拿自己的性命作为赌注,所以大家都不敢轻易进入墓中。

其三:诸葛亮本人清正廉明,生前的所有财产只有桑树几百棵,贫瘠土地十几顷,所以他墓中的陪葬品不会多么的贵重。盗墓贼不会冒着被人唾骂的风险去盗窃一座不值钱的墓地,他们宁愿花费时间去盗窃那些皇家陵墓,所以诸葛孔明之墓才会历经两千年风雨依然完好矗立于定军山下。

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陵墓上一棵树彰显神秘!诸葛亮之墓除了完好还有一个奇异的地方,他的墓地后生长了两颗桂花树,听当地村民讲,这两棵树虽已千年但生命力依然旺盛,每年春天都会开出特别漂亮的花朵。他的墓前上方有一黄果树,传说是其妻子黄氏因为心疼自己的夫君,死后便化身为树守护于他。可是根据我国传统墓葬礼仪,墓地上方是不会种树的,所以这棵黄果树生长在此处让人无比惊奇。不过它与桂花树相得益彰,为诸葛孔明的墓地增添了奇特的风景线。



蜀汉时期,诸葛亮墓鞠躬尽瘁,他的墓为何历经1700年,无人敢盗?~

诸葛亮的墓,之所以经历1700年,无人敢盗,无人去盗,原因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有三:1、盗墓无钱,2、盗墓要命,3、盗墓不是人。
盗墓这个行当,在中国,是非常猖獗的。盗墓者,很多时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一想到曹操,就十分的心安理得——毕竟那么一个大人物都去盗墓,更何况我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因此,历代的将相王侯乃至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惨遭盗挖,去到十墓九盗的严重程度。但诸葛亮之墓,从埋葬到现在,1700余年,从未遭到盗掘,盗墓者对其秋毫无犯。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上面说到的三个原因,现在来给大家好好分析。

1、盗墓无钱。
诸葛亮,一生为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根本没有考虑过私人的事情。他为官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家无余财。诸葛亮临死前,从他回答阿斗的问话,就知道诸葛亮家族没有什么钱财——“臣家中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顷,足以养活我儿子”。还有就是,诸葛亮有遗言交代——“殓以时服,无葬金银”。从这一系列证据可知,诸葛亮之墓,根本没有什么贵重陪葬品。盗墓,辛苦挖半天,只能空手而归。因此,盗墓者,对于诸葛亮之墓,毫无兴趣。

2、盗墓要命。
诸葛亮,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他精通奇门遁甲、杀人阵法、机关暗器,蛇虫毒物,杀人手段层出不穷。盗挖诸葛亮之墓,是高风险的事情,分分钟有可能把小命搭进去。有命盗墓,没命花钱的事情,盗墓者是不会干的。

3、盗墓不是人。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好到让人不忍亵渎和冒犯,好到让人无上的敬仰。这样的人,代表人着人类最后的底线。亵渎冒犯这样的人,枉为人。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盗墓者,虽然让人不齿,但他们也是人,他们有他们的行规和底线。对于诸葛亮这样具有完美人格魅力的人,盗墓者一样是非常尊重的,不会为了些少钱财而去打扰诸葛亮的安宁。如果有盗墓者胆敢去动诸葛亮之墓,估计他就会像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继续混下去。


诸葛亮的报告结果
答: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请用简要的话语写出两件
答: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

200分求<一个中国古代故事>还可追加分
答:我们只能通过被人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岳飞。文天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但是冉闵却被埋没于浩瀚史书中。冉闵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华文明。不惜自己的声誉背负了2000年的骂名。为我们这些后代夺回了生存空间。冉闵的武功决不亚于岳飞!!冉闵的功绩与日月同辉!!

给我3个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
答: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

5个诸城历史名人的事迹各100字
答: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 名公冶场)人。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 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中国各省的历史事件!急求 不用详细
答:黑龙江,辽宁,吉林: 九一八事变 河北省 七七事变 河南省 三国时期,魏国 山东省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所在地 上海 中国共产党成立 安徽省 淮海战役 陕西省 西安事变 宁夏 甘肃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新疆 张骞出使西域 西藏 解放西藏 贵州 红军长征 云南 ...

历史上的名人有不少脍炙的乐学、好学的故事,谁能帮我找两个来?并帮我...
答:有关诸葛亮故事大都脍炙人口 【诸葛亮事迹】 一,佤族归顺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物?
答:军事人才。诸葛亮出身世族大家,他的祖上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的高级武职。这使得诸葛亮自幼耳濡目染,从家族的文化沉淀中得到很多教益。诸葛亮没有出山前,就自诩管仲乐毅。这两人分别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文臣武将,可见诸葛亮对自己文武全才的自信。不过在诸葛亮的前半生,他一直担负的是文臣的角色。...

真史里诸葛亮此人到底如何
答:他戎马倥偬鞠躬尽瘁死的光荣,他苦劳多于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惹千古同情。毫无疑问,诸葛亮的一生是非功过,是人们极好的谈史话题,但同时也是很难概括出一个定论的话题。因此,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早在晋朝初年,这种分歧就出现了。《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云,扶风王司马骏镇守关...

诸葛亮躬耕于哪里?(三国演义,新三国的争议)悬赏100分
答:该桥原本是一座极普通的小桥,因刘备“三顾茅庐”时经过此桥,世称三顾桥,至今约有1700年历史。清代在旧桥的基址上修建为石板桥,1968年由于城市扩建,又将此桥改修为水泥结构的拱券桥。 “三顾桥”在历史文献中屡有记载,如:康熙壬辰年编修的《龙岗志》中云:“三顾桥在南阳府城外西南三里许,离卧龙岗亦三里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