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口中那个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到底什么样 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两个女性是谁?

作者&投稿:富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林语堂说,这本书里有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这本书,叫《浮生六记》;这个女人,叫芸娘。

爱情是文学的宠儿。

无论去读哪个国家的文学史,与爱情有关的作品都有如星辰一般。然而,在我偏爱的古代文学中,我读过宫廷艳史,读过人神爱恋,读过风尘知己,读过终不能成眷属的有情人,却从没读过一部描写寻常夫妻间爱情的书。直到,我读了《浮生六记》。

这对寻常夫妻间的甜蜜与愁苦,浪漫与艰难,尤其是妻子芸娘的种种美好,是那样令人难忘。

01.

作为一个妻子,她最可爱的地方莫过于对丈夫的爱。

芸娘对丈夫沈三白的爱,是从一碗清粥、一碟小菜开始的。那一晚,沈三白去城外送亲戚,归已夜半,饥肠辘辘,仆人备下的餐食又不得他味。这时,芸娘悄悄把他带进房间,拿出了藏起来的清粥小菜,让沈三白一下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那么为什么说是藏起来的呢?因为当沈三白要享受这餐美味时,门外传来芸娘堂兄的声音,而一向有礼的芸娘却以“已疲乏,将卧矣”来搪塞兄长。没想到堂兄还是跻身进来,见到沈三白在吃粥,一脸坏笑对芸娘说:“刚我从你讨粥,你说粥已吃尽,原来是藏起来留给你的丈夫吃啊!”

她藏起来的不是清粥小菜,是一个妻子的小心思,是对丈夫的爱。

02.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她的可爱还在于她腹有诗书。

在此之前,我读过苏轼与王弗的爱情,但那只是只言片语的描写。尽管是只言片语,却仍能感受到一个女子的文化内涵对于她的婚姻、她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大的影响。

苏轼是大文学家,但在他结婚之初的时候,还没有人把他当做国民男神。苏轼背书时,王弗总是陪伴在侧,苏轼偶有遗忘,王弗总是能脱口而出。而当苏轼要与她深入探讨时,王弗又称自己并无深解,只是赶巧会一句半句而已。

苏轼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王弗并不是赶巧会,所以他对王弗,除了夫妻之爱,一定还有知己之情。

芸娘是又一个王弗,而且她比王弗来得有自我。她的才学,不仅仅在于成全丈夫,更在于成全自己。

当丈夫对晦涩的古文侃侃而谈时,她说古文虽好,却不适于女子,她所钟爱的,是诗。当丈夫追问她对于唐诗之宗的李、杜二人更偏爱谁时,她竟然把李、杜二人的妙处分析得头头是道,并且说相比于杜甫的森严,更喜欢李白的活泼。当丈夫刚要与之探讨李白时,她又说白乐天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因为那首《琵琶行》让她“时感于怀,未尝稍释”。

她的才华,没有学究气,有的是一个女子的情怀。

03.

一个能称之为可爱的女子,必然是知礼的。

沈三白自称是一个爽直不羁之人,而芸娘却处处注重礼节,这让沈三白感到有些拘束,他便用“礼多必诈”和“恭敬在心,不在虚文”来教育芸娘。意思说:一家人之间,如果礼数太多,就显得生分,虚假。真正的尊敬在心里,而不在客套。

但芸娘不这样认为。她反驳说如果对一个人内心尊敬,但行为上却非打即骂,这算是真正的尊敬吗?况且,亲人之间大多数反目都是由一些无礼的玩笑开始,我们怎能因一时口舌之快而坏了彼此的情分呢?

是啊,如果世间没有芸娘这样的人,又哪有“相敬如宾”这样美好的画面呢?

04.

一个女子的可爱,有时候,在于她的一点点顽皮和潇洒。

芸娘喜食“臭腐乳”和“虾卤瓜”这两种小菜。又因为这两种小菜都气味刺鼻,芸娘的这一爱好遭到了沈三白的排斥。沈三白还以“狗无胃而食粪”来取笑她。

虽然芸娘是以礼为重的人,但这时,女人的小性子却占了上风。

第一波发难:她说吃臭腐乳是她自小的习惯,但吃虾卤瓜却是婚后开始口味,暗指如果食臭为狗,那么沈三白家就是狗窝无疑。

第二波发难:芸娘毫不客气地指出沈三白喜食大蒜一事,难道大蒜的味道就好闻了吗?

第三波发难:既然你说我是狗,那我嫁给了你,你也便是同类。既为同类,何不同食?说着,就将一块虾卤瓜塞入沈三白的口中。

沈三白口中嚼着臭烘烘的虾卤瓜,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另有一次,芸娘女扮男装与沈三白一起参加社交活动,并在一艘小船上与船家女子开怀畅饮,击碟而歌,颇有男子的豪迈。这也让沈三白对自己这位平时颇为温婉的妻子有了另一种认识。

05.

当然,她是美丽的。

沈三白这样形容自己的妻子: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然而我觉得这样的女子并不少见,真正让沈三白动心的是句“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

那样的淡雅,那样的与众不同。

这样一个女子,最终并没有得到应属于她的幸福婚姻,四十岁时便匆匆离开了人世。有人说芸娘的悲剧源自沈三白的懦弱无能,有人说芸娘是被封建所害。

我觉得,命运吧。



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两个女性是谁~

有一个女子,姑苏人士,生活在清朝,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娘,沈复的芸娘。

芸娘削肩,细腰,平胸。这款体型,用当下审美观来看,或属不随主流的美,但在其情人沈先生眼中,却是“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的红袖西施。

更让他倾心不已、愿与之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大概还是缘于作为女流之辈的芸娘,懂得日常生活中寻常女子所不能体悟的各种情趣。

芸娘好女红,会做刺绣精美的鞋子;会吟“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浪漫诗句;忙里偷闲看《西厢记》至废寝忘食;私藏热粥小菜在闺房留给心上人做夜宵;会采撷茉莉花戴于发间压鬓;嗜吃臭乳腐而自嘲为狗和屎壳郎;对于诗词歌赋,懂得杜甫的锤炼精纯李白的潇洒落拓,又奉李白为知己、白居易为启蒙老师……

有妻可爱如斯,夫复何求?
沈复也自是珍爱她。炎热六月,他带她去往沧浪亭避暑,两人读书论古,品月评花,猜谜语,行酒令,芸娘更主动提出泛舟夜游走月亮。
这样一番移椅依桐同望月,点灯登阁各攻书的琴瑟和鸣。

提起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故事,最为感人的,还有这样一段对话:
沈复: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
芸娘:“此何难,俟妾鬃斑之后,虽不能远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灵岩,南至西湖,北至平山,尽可偕游。”
沈复: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
芸娘: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沈复:还是卿当做男,我为女子相从。
芸娘: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相恋如斯,佳期如梦。世间夫妻,难寻这般情意绵绵情趣相投。

林语堂眼中的中国最可爱的女人


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莫不傀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居三月,如十年之隔。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中多勉励词,余皆浮套语,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干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着恐不在此云霞耳。”未几,烛烬月沉,撤果归卧。

余至其后,芸犹粉汗盈盈,倚女而出神焉。余拍其肩口:“罗衫汗透矣!”芜回首曰:“恐钱家有人到舟,故暂避之。君何回来之速也?”余笑曰:“欲捕逃耳。”于是相挽登舟,返棹至万年桥下,阳乌犹末落山。舟窗尽落,清风徐来,绒扇罗衫,剖瓜解暑。少焉霞映桥红,烟笼柳暗,银瞻欲上,渔火满江矣。命仆至船梢与舟子同饮。船家女名素云,与余有杯酒交,人颇不俗,招之与芸同坐。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素云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觞政侬颇娴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芸即譬其言而开导之,终茫然。余笑曰:“女先生且罢论,我有一言作譬,即了然矣。”芸曰:“君若何譬之?”余曰:“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先生欲反而教之,无乃劳乎?”素云笑捶余肩曰:“汝骂我耶!”芸出令曰;“只许动口,不许动手。违者罚大觥。”素云量豪,满斟一觥,一吸而尽。余曰:“动手但准摸索,不准捶人。”芸笑挽素云置余怀,曰:“请君摸索畅怀。”余笑曰:“卿非解人,摸索在有意无意间耳,拥而狂探,田舍郎之所为也。”时四鬃所簪莱莉,为酒气所蒸,杂以粉汗油香,芳馨透鼻,余戏曰:“小人臭味充满船头,令人作恶。”素云不禁握拳连捶曰:“谁教汝狂嗅耶?”芸呼曰:“违令,罚两大觥!”素云曰:“彼又以小人骂我,不应捶耶?”芸曰:“彼之所谓小人,益有故也。请干此,当告汝。”素云乃连尽两觥,芸乃告以沧浪旧居乘凉事。素云曰:“若然,真错怪矣,当再罚。”又干一觥。芸曰:“久闻素娘善歌,可一聆妙音否?”素即以象箸击小碟而歌。芸欣然畅饮,不觉酩酊,乃乘舆先归。

(摘录于浮生六记)
在林语堂的作品中,《苏东坡传》最是行云流水,畅快淋漓,看这本书,你不仅会点头认同苏东坡“神完气足”,而且也会觉得身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一件幸福幸运的事。这是因为林语堂的道家思想和苏东坡的洒脱两相合宜的缘故。而在小说创作中,林氏这种道家的“真放浪”也会时时冒头,流露出他对生活所执的艺术趣味。

理想中的女人是怎样的?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译者序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你想谁不愿意和她夫妇,背着瓮姑,偷往太湖,看她观玩洋洋万顷的湖水而叹天地之宽,或者同她到万年桥去赏月?而且假使她生在英国,谁不愿意陪她去参观伦敦博物院,看她狂喜坠泪玩摩中世纪的彩金抄本?

理想中的婚姻与爱情是怎样的?当然是沈复和陈芸。林语堂写道: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体现出来,两位平常的雅人———同几位知心好友过他们恬淡自适的生活,蹭蹬不遂,而仍不改其乐。

因为林语堂的推崇,《浮生六记》的故事才得以这么普及,还曾经拍成过电影。只是,这样完美的爱情,在现实里是难以生存的,故事的结尾催人断肠:被现实生活所抛弃的这对恩爱夫妇,颠沛流离,在异乡的斗室里,病重的芸断续说着“知己如君,得婿如此,此生无憾”,然后凄然离世,留下沈复面对一盏孤灯。

谁也不能无视生活的具体烦恼。所以,在以英文写成的小说《京华烟云》(《MomentinPeking》)中,林语堂一方面保留了理想女性“芸”身上那些艺术的、迷人的品质,以便让国外的读者通过小说了解中国文化中的优雅,另外,也赋予了女主角木兰一些务实的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大家庭生活、安排家务方面,木兰比芸能干百倍。而在富有灵性、聪明、艺术气质方面,她也不逊于芸。如以《红楼梦》做比,那木兰就是”湘云”,有着男孩子般的大气爽朗,同时也有大嚼鹿肉、雪中联句的才情。

意识到一对艺术家气质的夫妇没有终老一生的福气,在小说《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孔立夫没有结成眷属。木兰嫁给才智并不高的曾荪亚,而立夫娶了更有务实精神的莫愁。这样,在爱情生活上有了缺憾,但现实生活却更有保证。也许这正像中国古话里讲的:带些不足,焉知非福。然而林语堂那种浪漫的道家式洒脱在小说中还是无处不在的,例如他让姚思安在安排好木兰姐妹的婚事后,离家去四方云游———这种弃世隐逸是典型的老庄作风。当立夫被一个好色的恶军阀抓走,木兰只身前往说情,居然几句话就让军阀放人且自己毫发无损———这也是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的想像。

也许因为这些英文小说承担着传播、解释中国文化的责任,所以它们和真正的现实是有距离的。距离最大的可能是《红牡丹》,在这部小说里,青年守寡的美女牡丹因为性的苦闷、情的困扰,在数个男人中流连。故事的背景是清代,而牡丹坐茶馆,和北京天桥的拳师交接,在杭州与诗人欢爱,在旅行的船上又和旅客共眠———这些情节在那个时代背景中完全是不可能的,而写小说的目的,也许就是想让西方世界知道:东方的女性也不是概念化的裹着小脚的霉干菜,一样是富有魅力,有情有欲的。

将林语堂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可以很难,就像有名的电影人徐枫,购买《红牡丹》的版权十多年了,但仍在等待有缘人来改编、拍摄;而同时也可以很简单,如眼下的新版电视剧《京华烟云》,它颠覆了原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按照当下的收视需要、主题需要重新组织故事———名人名著的优点,也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而产生新意吧。(文/袅晴丝)

园明园的历史
答: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程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叫雷金玉的建筑师,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

我的史姓氏到底是第多少代,什么辈分,那个堂口,从那迁来的?
答: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寻根溯源1、据《路史》所载,仓颉为黄帝时史官,其后人便以官为氏。2、据《通志61氏族略》所载,西周初年有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太子言行和重要史事、管理中典籍的史官)史佚,其后人有以官为氏者。3、隋唐时,...

说出中国历史上N大恐怖灵异事件或故事。
答:一。 明朝京城爆炸事件 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北京城里突然发生了一起奇怪的爆炸事件,至今人们也无法解释爆炸的原因。爆炸发生之前,天气晴好,没有任何异常,人们一如既往地在街上来往。突然,天上涌起团团灰云,从东南方向西北方移动。不久,京城西南的王恭厂一带(今宣武门附近)响起一声巨响,...

圆明园得历史(急需)
答: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程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叫雷金玉的建筑师,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

宁武县有多少个村?
答:李子树梁、薛家洼、刘家山、西红河、洞儿上、西麻地沟、贾家窑、姬庄、西地、大石湾、西沟、梨元河、黄草圪馁、宽沟、盘道梁、殷庄、东赵家沟、常峪、段庄、郭庄、茹家窑、宽草坪、水洼、宋家沟、下白泉、中白泉、大泉上、上白泉、大堰梁、高崖上、韩川、梨园坡、项家山、仝家沟、羊道坡、圪谬、...

世界历史名人___并列在一起称号的名人
答: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

【江湖酒馆】美国华人黑帮的兴衰秘闻(上篇)
答:新中国初期的洗礼后,曾风靡全球的洪门、青帮与哥老会等帮派,在祖国大陆的舞台上黯然落幕。然而,这些历史的烙印并未消逝,如今,他们以另一种形式在海外世界中熠熠生辉,构成了世界黑道文化的一幅独特画卷。本文以纪实的笔触,结合笔者亲身经历,为你揭示全美华人黑帮的百年兴衰秘闻,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篇章...

中国历史上都有什么帮派
答:最初会员来自小刀会、哥老会、三合会等社团,早期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林文领导后不再用。是中国本土...秦宝琦、刘美珍在《试论天地会》与《关于天地会历史上的若干问题》等文中提出天地会创立于乾隆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