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文所采用的金矿床分类 金矿床的分类

作者&投稿:房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含金岩系为主要分类准则,综合考虑金成矿地质背景和含金建造的历史演化、生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可将我国金矿划分下述主要类型:

1.绿岩带型金矿床

绿岩带型金矿曾有许多别名和次级类型,如花岗绿岩带型金矿;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角闪质岩石(绿岩)建造有关的金矿(罗镇宽,1993);太古宙含金绿岩系(韦永福,1994);绿岩带金矿(陈毓川,2001);太古宙绿岩带型金矿。

2.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床

该类金矿主要产于元古宙—古生代含金浅变质岩系中。文献中同义名称有:产于元古宙—古生代浅变质含炭碎屑岩、泥质岩中金矿床(可含部分火山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1993);与元古宙―古生代变泥质碎屑(浊积岩)建造有关的金矿(罗镇宽,1993);元古宙含金浅变质岩系(韦永福等,1994);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涂光炽,1990;涂光炽等,1994)。

3.产于古生代—三叠纪沉积岩中的金矿床

此类金矿涂光炽等称之为沉积岩型或卡林型或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型金矿;韦永福名之为古生代—早中生代含炭碎屑岩系中的金矿床(韦永福,1994);罗镇宽称之为产于显生宙粉砂质、泥质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的金矿;在《中国岩金地质概论》中将其名之为产于古生代—三叠纪含炭碎屑岩、泥硅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陈毓川把它列为产于沉积岩建造中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4.火山岩型金矿床

1)陆相火山岩型金矿——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建造有关的金矿床:在地质文献中常见有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床和与显生宙钙碱系列火山岩建造有关的金矿床等提法。

2)海相火山岩型金矿——与元古宙—古生代浅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有关的金矿床:这是我国潜在的重要金矿类型,特别在我国西部地区,它包括产于变质铁镁质—超铁镁质岩系中的金矿、产于显生宇镁铁质火山岩系中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显生宇铁镁质火山岩系中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显生宇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系(蛇绿岩)中的金矿、罗镇宽将其名之为与元古宙—中生代(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细碧角斑岩(蛇绿岩套)建造有关的金矿。

5.产于侵入体内及内外接触带型金矿床

该类金矿包括3个亚类:即①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型金矿;②产于碱性岩中的金矿;③产于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内与蚀变作用有关的金矿及其表生金矿。

6.产于风化壳中的金矿床

包括:① 铁帽型金矿;②红、黑土型金矿。

7.产于古砾岩中的金矿

即砾岩型金矿床。

8.砂金矿床

包括:①残积型砂金矿床;②坡积型砂金矿床;③洪积型砂金矿床;④冲积型砂金矿床;⑤冲、洪积砂金矿床;⑥岩溶型砂金矿床;⑦淤积型砂金矿床;⑧海积型滨岸砂金矿;⑨湖积型滨岸砂金矿;⑩冰积型砂金矿;⑪风积型砂金矿。

9.其他金矿床

包括古矿渣金矿和人工堆积淋滤型金矿。

诚如涂光炽先生指出的那样“岩金矿床五个类型间存在着过渡,即有些金矿床即可纳入某一类型,又可划归另一类型,因此,归属因素取决于总的地质背景。如,胶东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常赋存于花岗岩中,本可列于侵入体内和内外接触带型金矿床,但从更宏观的地质背景看,这些赋存金矿床的花岗岩类是太古宙绿岩带(主要是胶东岩群的混合重熔产物),因此该类矿床更宜划归绿岩带型金矿”(涂光炽等,1994)。按这一精神,笔者将胶东、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纳入了绿岩带型金矿床。



本文采用的金矿床分类方案~

本书的金矿床分类涵盖三个不同方面,即以容矿岩石组合、含金建造为主要分类标志的建造-成因分类,侧重于矿石工业利用为目的的矿床工业类型和应用成矿系列概念,依据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中所形成的金与其他共生矿产的自然组合而划分的与金有关的成矿系列分类。
建造成因分类方案中有些类型的成因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与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程度不够有关,例如绿岩带中的原生金矿床,按含义应是形成建造时同时形成的金矿床,但往往这些矿床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甚至成矿作用的叠加或改造,因此,有些矿床形成时代及其主要成矿因素至今仍有争议,如夹皮沟金矿床、金厂峪金矿床。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亦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有的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矿区或外围有岩浆岩产出,有的金矿床测年结果晚于赋矿地层,因此,这种类型中的一些矿床是与地层同生还是后生,以及成矿热液的来源问题亦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作为目前阶段的成因分类,就只能从现有研究程度出发,提出我们建议的这个方案(表1-6)。

表1-6 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划分


续表

我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按金矿体产出状态、地质环境、矿石结构构造、工业利用情况及某些成因特征,划分出20种工业类型和32个亚型。对常见的工业类型本着约定俗成的原则,在命名中予以保留(表1-7)。

表1-7 我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续表

石英脉型金矿床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我国累计探明储量的25.4%,几乎分布于各种成因类型的内生金矿床中,特别发育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湖南、云南、陕西、内蒙古诸省区。矿石成分简单,主要有石英、硫化物、自然金。它包括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含金硫化物复脉带、含金硫化物网脉和含金钠长石石英脉,通常由石英单脉向石英网脉类型过渡,围岩蚀变增强。
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是石英脉和蚀变岩两类金矿床的过渡类型,往往产于由张性构造带向剪切带的过渡部位,如山东招远灵山沟矿床。
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太古宙、元古宙含金岩系中重要的矿床类型,广泛见于辽宁、内蒙古、山东、广东、陕西、甘肃等省区,特别是山东省,其储量约占该类型储量的57%。该类矿床多产于大型韧性剪切带中,含金蚀变岩多由蚀变的千糜岩、糜棱岩、碎裂岩、玻状岩、角砾岩、黄铁绢英岩等组成。该类矿床的典型代表有山东焦家和三山岛、广东河台等。此类金矿床储量约占我国累计探明储量的15.54%。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产于显生宇浊积岩和不纯的碳酸盐岩系中,金以微细、超微细状分布于沉积岩构造带中,金矿石品位以中、低为主,常形成自然金-石英-锑、砷、汞、硫化物组合。该类矿床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其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6%。目前还有一批较大规模的矿床尚未探明,是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
伴生金矿床几乎见于各种成因类型的内生矿床(田)中,其储量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1.5%,其中以夕卡岩型(储量比约为11.1%)、斑岩型(约占8.6%)最为主要,含炭碎屑岩中的伴生金矿床约占3.27%。伴生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青海等省,形成Au-Cu、Au-Cu-Fe、Au-Cu-Mo、Au-Pb-Zn多金属、Au-Cu-S、Au-Sb等矿化组合。
砂金矿床占我国金矿床储量的13%左右,集中分布于黑龙江、四川两省。
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伴生金矿床、砂金矿床构成我国五大金矿床工业类型,其储量约占全国金储量的90%以上,其余各类型金矿床所占储量比例均不足1%。

矿床的分类是矿床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在介绍金矿床成矿作用的现状之前,应该首先对金矿床的最新分类加以介绍。金几乎可以参与各种地质作用,赋存在各种各样的岩石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含矿建造,因此金矿床类型十分丰富(韦永福等,1994)。金矿床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控矿条件的多样性给金矿床的分类带来很大困难。不同学者遵循不同的分类准则,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案(表1-1),如:按矿床成因分类(栾世伟等,1987;徐恩寿等,1994);按成矿物质来源分类(郑明华,1982);按容矿岩石组合或含金建造分类(涂光炽,1990;罗镇宽等,1993;韦永福等,1994;陈毓川等,2001)……这些分类在不同侧面反应了金的成矿规律,丰富了金矿床的研究内容,但不同的分类方案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成因分类虽然比较能反映矿床的内在形成规律,但应用至具体矿床时所出现的主观性和分歧较多,且缺少实用价值;成矿物质来源为基础的分类虽然能确定矿床的物质来源,反映成矿作用的本质,但由于物质来源难以准确确定,且有的矿床还存有多种成矿物质来源,因此这一分类难以被大家接受;以容矿岩石或含金建造为基础的分类,虽然分类依据明确,操作起来简单易行,也有利于指导找矿实践,但很难反映成矿作用本质。因此需要强调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金矿床分类方案为大家所普遍接受。近来,陈毓川等(2001)根据地球演化的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中形成的金与其他矿产的共生组合,基于我国600多个金矿床的实际资料建立了中国金矿床的39个矿床系列,并归纳成9个成矿系列类型,分别是:①地块边缘裂陷带海相火山-喷气沉积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铜、铅、锌、银、金成矿系列类型;②大陆边缘活动带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铜、铅、锌、银、金(铀)成矿系列类型;③地块内断陷与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铜、铅、锌、银、金、非金属成矿系列类型;④地块碰撞带与动力变质花岗岩有关的银、金、锡、铌、钽成矿系列类型;⑤地块边缘断块隆起带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金、钼、铅、锌成矿系列类型;⑥陆内断陷边缘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锑、金成矿系列类型;⑦海相火山-沉积绿岩建造铁、金(铜)成矿系列类型;⑧火山岛弧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金、银、铜、铅、锌成矿系列类型;⑨陆内坳陷带褶皱盖层中微细浸染型金、锑、砷、汞成矿系列类型。这一金的成矿系列分类是国内近年来金矿床研究的最高概括。
表1-1 各种金矿床分类方案略表


国际上,著名金矿床地质专家Kerrich et al.(2000)在金矿分类上引进了地球动力学的概念,提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最新分类,它们是:①汇聚板块边缘的造山型金矿;②陆缘至克拉通内部的卡林和类卡林型金矿;③与岛弧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④洋弧至陆弧的斑岩铜-金矿床;⑤非造山和晚造山期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⑥富金的海相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火山喷流矿床。这一分类强调了金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造山型金矿床形成于从大于25 km处到接近地表的地壳深度范围内,在空间上产出于俯冲或碰撞带内的增生变质地体内;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产于拉伸的会聚边缘大陆弧或弧后地区的地壳浅部(<4 km);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斑岩铜-金矿床形成在大陆边缘弧或洋内弧的地壳浅部;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形成于地壳中部到浅部,与拉伸陆块内的非造山岩浆活动有关,其中,元古宙的金矿床实例位于厚的太古宙地幔岩石圈向薄的元古代地幔岩石圈的转变部位;富金的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海底热水沉积物,形成于洋弧或弧后盆地等构造部位。此外,国外学者基于对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带北部的廷蒂纳(Tintina)金属成矿带中金矿床的研究,识别出一种新的富金岩浆-热液矿床类型——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并初步建立了其勘探模式(Mccoy et al.,1997;Sillitoe et al.,1998;Thompson et al.,1999;Lang et al.,2000,2001)。这类矿床在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弧后、碰撞增生及碰撞后环境中都有产出。胡朋等(2006)在综述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构造与岩浆背景、矿床地质、流体的来源与演化以及区域和矿床规模的构造控制等特征,并分析了在中国的前景。图1-1中示意了上述国外学者总结出的主要金矿类型产出的构造背景。

图1-1 不同类型的富金矿床的构造背景示意图

基于上述西方学者提出的金矿分类,结合中国的实际地质情况,部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全境或某些金矿集中区的金矿床进行了总结。Zhou et al.(2002)系统总结了中国金矿床的勘查历史、地质特征、构造背景和分布情况,将中国金矿床划分为造山型、似卡林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岩浆型镍-铜-金、交代型、风化型和砂金等10类。Miller et al.(1998)和Hart et al.(2002)认为我国华北北缘的金矿床是多期造山事件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多期成矿作用特征。Rui et al.(2002)将新疆境内金矿床划分为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交代型、热泉型、斑岩型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Mao et al.(2002)对西秦岭地区的金矿床进行了总结,认为西秦岭地区主要包括造山型和似卡林型两类,以及少量的砂金和含金矽卡岩型矿床。Mao et al.(2002)总结了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中区内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含金石英脉和浸染状变质岩中产出的主要是造山型金矿床,而少部分产出在火山角砾岩筒中的是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Qiu et al.(2002)通过对胶东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年代学的系统论述,认为胶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为容矿围岩的造山型金矿省之一,而翟明国(2004)和范宏瑞等(2005)却认为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时期地幔上涌、地幔和下地壳置换所引发的岩浆-流体作用,不同于经典的造山带成矿作用,是陆内非造山过程中的产物。秦克章等(2000)将东天山金矿类型划分为岩浆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剪切带蚀变岩型和浊积岩型等。陈衍景等(1992,1996,1998)通过对秦岭造山带有关金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碰撞造山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阐释了同造山热液矿床与碰撞造山作用在时间、空间和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耦合关系。另外,一些学者在我国的北疆、柴北缘—东昆仑、海南等地相继发现和证实了大量造山型金矿床的存在(陈华勇等,2000;张德全等,2001;丰成友等,2004 a;李明艳等,2006)。

矿床分类及地质特征
答:其中包括产于河床或河床底部砂砾层中的河床砂金矿床;产于河漫滩堆积物下部的河漫滩砂金矿床;产于老河漫滩残留部分的阶地砂金矿床(图5-1);产于河滩的河滩砂金矿床。本类金矿床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砂金矿床类型,其储量占砂金总储量的90%以上。而其中又以河漫滩砂金矿床和阶地砂金矿床最具工业意义,其...

各类型金矿床的基本特征(李增慧 赵嘉农 丁士应)
答:近来新发现的金矿(点)也多属此二类型,有的已成为大中型金矿,是本区最有远景的工业类型(图版Ⅱ-4)。 石英脉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崤山地区,矿床一般小而富,有相当的经济意义,近年来也不断有所发现,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工业类型(图版Ⅱ-5)。 角砾岩型产于熊耳山东部嵩县地区,其显著特点是品位变化较大,矿体...

矿床类型及矿床成因
答:堡子湾金矿床属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通过与3种不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对比(卿敏,2000),本矿床属明矾石-高岭土型Au-Cu(Mo)成矿系列金矿床,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一种特殊的线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采集本次选择第II成矿阶段形成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石英,应用...

岩金主要矿床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该类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高级变质区和花岗岩-绿岩带组成的太古宙克拉通内,尤其是华北陆台的北缘,以及滨西太平洋构造域部分地槽区元古宙变质岩出露部分(如佳木斯地块),构成我国岩金矿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成矿期的AA、AB、AC三个矿床成矿系列和中-新元古代成矿期的BB矿床成矿系列,主要代表性矿床有金厂峪、...

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
答:金矿曾经是区内的优势矿产资源,已发现大型金矿床4处、中型金矿床2处、小型金矿床3处、矿点及矿化点近百处。长期以来,围绕该地区的金矿,在基础地质、矿产勘查、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按照矿化产出的地质背景、容矿围岩及矿化类型的不同,金矿床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

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答:矿床地质特征的剖析,是分析成矿时代与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为了研究燕山地区主要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笔者选择了34个典型矿床进行野外实地观察与室内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资料,对燕山地区金、银、多金属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 一、石英脉型金矿 石英脉型金矿是燕山地区最主要的一种...

热液型金矿床、矽卡岩型铜金、银铜矿床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
答:总结金矿床包括石英脉型金矿床、蚀变带型金矿床、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角砾岩筒和角砾岩带)共性和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及矽卡岩型银铜矿床等八种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了四种类型矿床理想模式。 各类型金矿床、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都严格受构造控制,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前已述及,各种类型金矿床成矿及...

(二)变碎屑岩型金矿床
答:2)本类矿床主要赋存于辽河群、双桥山群、朱杖子群、白云鄂博群、老岭群、二郎坪群、会理群、冷家溪群、板溪群、八村群、水口群、抱板群,乃至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中泥盆统和石炭系的古道岭组、南明水组均有此类金矿赋存。我国变碎屑岩型金矿的赋矿层位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变新的趋势。3)含矿岩系主要...

(五)产于侵入体内及其内外接触带型金矿床
答:(1)花岗岩类侵入体内及其内外接触带型金矿床 这一类金矿床在我国广泛分布,矿床直接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中或其内外接触带,大体与传统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相当。按矿化形式它包括斑岩型矿床、夕卡岩型矿床以及与侵入作用有关的脉形矿床。前已叙及由于本章的分类是以容矿建造及其地质背景为准则的,所以把胶东...

金矿床的有几种工业类型?
答:砂金矿类型划分有几种分法:学术上按成因划分和赋存状态划分,还有,我在实际生产中按选矿条件划分。对前两种划分,可以查阅网上的其他学者的论文,而我的划分方法是8类+1类:按金粒,胶泥,砾石三要素的多少或大小划分成8类,然后再加入古砂金矿1类,这种方法以前没看到有人使用,但我感觉在实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