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与丞相有什么区别? 丞相和宰相是一个意思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藩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宰相须用读书人。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乘船”,杜甫《蜀相》一诗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历史上既有“宰相”又有“丞相”,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今天来探讨一下。

宰相和丞相起源及区别

“宰相”是“宰”和“相”的合称,宰为主持之意,相为辅佐(君主)之意。“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辅佐君主、统领百官的宰相,萌芽于春秋时期齐景公设立的左、右相。战国时期最早设相的国家是魏国,其后是韩、赵两国,秦国设立的较晚。“宰相”是这类职务的通称,各国称呼不一,韩、赵、魏称“相”,秦国称“相邦”,楚国比较特殊,称为“令尹”。“宰相”是泛称,是一种制度体系,历史上除了辽代曾将宰相作为正式官职名称外,其他时期“宰相”所对应的官职名称和职权范围都不尽相同。

丞相与宰相不同,是一个特定的官职名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继续设立丞相,王绾、李斯等均担任过这一职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宰相”和“丞相”的区别的话,宰相是一种制度设计,是百官之长的统称,丞相是一个特定的官职。宰相涵盖包括丞相在内的诸多官职,丞相是宰相的一种。

汉代丞相——抓大放小

西汉承秦制,设置丞相,《汉书》记载了两则有关丞相的故事,很有意思,也耐人寻味。汉文帝即位后,以陈平、周勃为左、右丞相。一次文帝问周勃:“全国一年审理、判决的案件有多少?收入、支出的钱粮有多少?”这两个问题,周勃都回答不上来,急得汗流浃背。文帝又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说:“陛下要了解案件情况,可以问廷尉;要了解钱粮收支,可以问治粟内史。”文帝反问陈平:“既然各有主管之人,那丞相起什么作用呢?”陈平回答说:“作为宰相,上要辅佐皇帝、夑理阴阳、顺应四时,下要使万物适时生长;在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在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尽其责。”陈平所言集中概括了西汉宰相的主要职责,回答十分得体,文帝也很满意,与其同为丞相的周勃自愧不如,主动辞职,让陈平独任丞相。

《汉书·丙吉传》记载了丞相丙(亦称邴)吉外出,遇到打架斗殴出人命的事不管不顾,遇到农夫的牛喘气不正常反倒下车询问的故事。丙吉认为,丞相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打架斗殴出了人命,这是主管部门的职责;问牛的事则不同,牛喘粗气很可能是天气不正常,会影响到农业收成,这才是丞相该管的大事。



丙吉问牛图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一是西汉丞相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相权相对于皇权还有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丞相的主要职责是抓大放小,抓国家大事,无论是陈平还是丙吉,对自己的职责定位都很准确。

汉成帝的时候,以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并称为“三公”,统称宰相。到了西汉末年汉哀帝的时候,将丞相更名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马并列为三公,三人均为宰相,但没有了丞相的官名,这种局面持续了200多年。直到东汉末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罢撤三公,恢复丞相一职,独任丞相。



三国时期,吴国、蜀国均设置丞相,只有魏国不设丞相,以三公及中书监、中书令并为宰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视为历代丞相的楷模。诸葛亮死后,蜀国不再有人担任丞相。

隋唐宰相——集体领导

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一职时置时废,设置的时间少,不设的时候多。从隋朝至宋代将近700年间,明确设立丞相一职的时间很短,只在唐代开元年间、南宋乾道年间有过。其余大多数时间,均设立名称各异的官职来行使宰相职权。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即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三人皆为宰相。唐代在继承隋朝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将内史省改名为中书省,内史令相应地更名为中书令,将门下省长官纳言改名为侍中。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都是宰相,尚书省的尚书令也是宰相,不过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在继位之前曾任尚书令,臣下为了避嫌,无人敢任此职,于是尚书令的副手尚书左、右仆射变成尚书省的宰相,这样就出现了三省四位宰相的情形。



唐代三省六部制

后来因为中书令、门下侍中位高尊崇,与尚书省属官左、右仆射并任宰相不妥,于是不再轻易授予中书令、门下侍中两官职,而是改以其他官职加上“参知政事”“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平章政事”的名义行使宰相职权。唐高宗之后,高级官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号都可以称为宰相,从此“同三品”“平章事”成为宰相专属衔号。到唐朝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都统一到“同平章事”的名义下。

与两汉丞相一人独任或最多两人(左、右丞相)相比,唐朝宰相一般由多人担任,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其中为首一人称为“执政事笔”,玄宗朝的李林甫、杨国忠都曾任过。安史之乱后,唐肃宗鉴于此前宰相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采取了防范措施,建立宰相“十日一秉笔”的轮流执政制度,目的是为了杜绝相权长期独揽在某一人手中。

丞相为官名,宰相为一种制度,通俗地讲二者的关系为:宰相包括丞相。区别如下:

一,回官衔

宰相是中国古代答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丞相与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

二,人员

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丞相则具体是指某一人。

扩展资料: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500年。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1、制度bai的差异:宰相沿袭的是一种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

2、现在朝代上的差异:而宰相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在历史上,第一个宰相就是管仲,作为第一位非常杰出的宰相,管仲在历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说,延续他之后,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宰相。

到了秦朝的时候,出现了左右丞相,后来还出现了所谓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汉朝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丞相。

3、权力的差异:丞相是官职和敬称,宰相仅是敬称,没有实权。

丞相只是一个官名,而宰相是一种制度。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丞相是继皇帝下最大的行政官,百官之长的官名。宰相是中国古代辅佐君王兼掌握国家权力官员的一种称呼。

相是最高官职的通称,也是一种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职的一个称呼。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假如记不住哪个朝代的宰相具体称呼是什么?可以直接说某朝宰相,这样称呼不会错。
宰相其实是处于君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宰相也是有很多种叫法:相国、太宰、丞相、军机大臣、总理等等。对应现在与“总理”非常像。
丞相最像是目前内阁制国家相当於首相,但是由於古代皇帝权力大,可以更换丞相,因此又更像是总统制下的国务卿,或者双首长制的行政院长。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很大,宰相是嗯皇上身边亲近的人。人成像是宫廷里的。所以他们的区别也很大,他们都考的就跟考学是一样的。考出来的官职不同,所以他们的地位就不同。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1、制度的差异:宰相沿袭的是一种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
2、现在朝代上的差异:而宰相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在历史上,第一个宰相就是管仲,作为第一位非常杰出的宰相,管仲在历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说,延续他之后,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宰相。
到了秦朝的时候,出现了左右丞相,后来还出现了所谓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汉朝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丞相。
3、权力的差异:丞相是官职和敬称,宰相仅是敬称,没有实权。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完全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国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秦朝才正式增加设置了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设置丞相作为相国的副手。
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丞相、百度百科—宰相

丞相和宰相同是朝廷的顶端掌控者。而丞相要比宰相大的多。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在朝中也无人能比其右。不但掌控全国民政大权,在军事方面也是最好指挥官。可谓是军政一把抓了。而宰相虽也是权利不小,但却只管民政。不拿军权。也就是朝廷中的文官统领。一、曹操曹丞相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他所任的职位便是丞相。不论是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还是《三国演义》中,曹丞相的权利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都可以看出曹操在各大战争中的军事才能。而对于民政。曹操更是管理有加。曹丞相曾大军出征讨伐袁术时,座驾下战马受惊。带着车碾冲进了快成熟的庄稼地里。停后便叫来军中掌令使问道:大军开拔时我曾如何下令。掌令使答曰:凡大军过处有粮田时,必须避让。若毁坏粮田必将斩首示众。于是曹操便拔出腰间斩钢剑欲自刎。在众将领劝说下后削下头发以充其首。命传令官执其头发在军中传看。这样来看,曹操在民政上是否也算出类拔萃之人呢?二、宰相刘罗锅刘墉是刘统勋之长子。出生于山东。背生“罗锅”在乾隆年间曾以才华出众,任当朝一品。因清正廉洁,奉公守法而闻名。其书法造诣也是相当之高,后人便称其为“浓墨宰相”。而刘墉在任期间,办公多以民间事为主。并无涉及到打仗军事一面。足可见宰相一职都是文官。只管民政而已。三、一个丞相等于廉颇加蔺相如两人职位历史上七国争霸时。楚国有名相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便是蔺相如之典故。而负荆请罪的廉颇则是当时楚国呵呵闻名的大将军。与蔺相如同级。二人一管政治,一管军事。但到了三国时期。一个曹丞相却做了文武双全。总掌管天下民政与军队。这便是丞相大于宰相的原因。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呢?
答: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汉朝仿秦制,丞相为正职,御史大夫为副职。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同时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也是宰相制度中正式官名。比如秦武王二...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答:由此,不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国,还是三国时期的丞相,亦或是明朝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都可以称之为宰相。可以说,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原王朝就没有一个朝代真的有“宰相”这个官名。当然,尽管中原王朝就没有一个...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如下:1、 首相 首相的职位和首相不完全一样。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在先秦时期,这个职位的名称叫“相帮”。后来,许多国家开始设立这一官职,如孔子被奉为鲁国宰相;苏秦有六国印章;张颐曾先后担任秦魏两...

宰相与丞相的区别
答: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长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3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答: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1、制度的差异:宰相沿袭的是一种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2、现在朝代上的差异:而...

丞相,宰相,有什么区别?
答:的职权,便是如此的。但现在的宰相,他既要掌管国家政府的一切事情,他再没有工 夫管皇帝的家事,于是在御史大夫,即副丞相之下,设有一个御史中丞,他便是御史 大夫的副,这个人就住在皇宫里。那时凡具中字的官,都是...

国相、丞相、宰相有区别吗,我们是不是都把它们搞混了?
答:这三个官职都没有区别,因为他们都是管制国家正式或民情的人,权力至高无上的。

丞相、宰相、傻傻分不清楚,这些古代官职有哪些区别?
答: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总体来说,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历代宰相制度...

萧何是相国,诸葛亮是丞相,相国、丞相有区别吗?
答:那么,丞相、相国的区别是什么?丞相、相国基本差别不大,差别细微,只是不同 历史 时期叫法不同。1、相国产生早一些。“相”国就是帮助皇帝看管国家,相国的权力是仅次于皇帝。后来,由于政务繁忙,有时候相国一个人忙不...

相国、丞相、宰相这三个职位是一样的吗?这三个职位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中间有一段时间,秦始皇认为这个职位责任太大,权力太大,所以就废除了一段时间。大概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就没有了。丞相秦朝的时候,有李斯就担任过丞相,大部分时间还分左丞相和右丞相,董卓的时候把丞相改为了相国,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