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

作者&投稿:郗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需要一定的素养,而核心素养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下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的相关内容。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1

(1)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3) 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2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扩展资料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3

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

教师应有执着的教育情怀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任何职业,其教育对象是具有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职业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三观”,具有大爱情怀和执着精神。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有了爱才会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在优秀教师眼中,学生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教师眼中的学生就像花儿一样,有的学生在春天就开出了美丽的人生之花,有的学生则要等到其他季节才开出绚烂的.人生之花。因此,教师要用多元智能理论看待学生,眼中不能只有分数,而应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

教师应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教师成为名师的必备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虽然是在大学打下的基础,但更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完善。终身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优秀教师于漪说:“要教得好首先是自己学得好,为此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用双倍的努力弥补。”于漪用自己的从教人生诠释了什么叫“终身学习”。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就任校长时的演讲中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说明了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无论何时,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教师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们一般具有这样的特质:爱读书、肯钻研、勤反思、善合作、乐奉献。

教师应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要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大纲,悉心备课,科学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我认为,一个不懂得育人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一个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师,一个不会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迟到被罚站、罚抄甚至罚款,上课讲话被罚坐到最后一排甚至教室角落里,学生之间有了矛盾不分轻重叫家长带回家反省,把学生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凡此种种,造成师生关系严重对立,给学生的心里留下一片阴影,有的甚至一辈子都记恨教师。反之,成功的教师一定会懂得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师生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

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而且,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师生不再是单纯的课程传授者与接受者,而应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门优秀的课程,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主角变为配角,从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是双向的、平等的、民主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如今,课堂教学改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固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应成为“活水”,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的教育情怀、专业素养、教育艺术和创新精神是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最本质的特点,教师应在这四个方面进行修炼,方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答:旨在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内容。6、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是该学科领域中的核心要素。

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答: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有很多教育孩子的理念和观点都是有一个正确的大纲在指引着,核心不变就不会让教育走上歪路,下面分享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1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新课标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答:新课标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有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房置眼企独律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指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则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发展体能、运用技能、提高认知。具体表现是: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

核心素养的内容是什么?
答: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掌握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行动的素质品格。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不仅仅止步于课堂,根据费厄斯坦的中介理论与人友好相处是促进学习的关键。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有文化基础,社会发展和自主参与三部分构成。文化基础包括人文...

核心素养是什么?
答: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需要通过设计特定的情景化的综合的数学活动,其相关内容如下:1、数学活动的设计:设计特定的情景化的综合的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其核心素养。活动应具有情境性、综合性、问题解决等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2、情境性:...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答: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

什么是学科的核心素养
答:“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

小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
答: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

什么是核心素养
答: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不明确,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答:“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