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八粥的传说

作者&投稿:函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腊八粥的 传说 ,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节养生原则

腊八舍粥的意义和目的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

佛祖修行说

在中国汉族地区的佛教传统中,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故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悼念岳飞说

又说, 腊八节 是出于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下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食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时间长了便成了习俗。

长城修筑说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远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人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没东西吃的民工们合伙凑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来祭奠他们。

宝娃 教育 说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省下一大笔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送给他们,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辛勤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以此来警诫后人的。

朱元璋落难说

传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房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牢房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他便将这锅杂粮粥取名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牢房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吃过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

腊八节养生原则

穿衣戴帽原则

腊八左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 儿童 外出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同时,腊八前后,大家出门可尽量穿高领衣服,戴上围巾。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腰或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上一个护腰或护膝;睡觉前还可用热水先泡泡脚。

早卧晚起原则

冬天是“藏养”的季节,在冬天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冬天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更应早睡,有利于防病。

另外,注意不要蒙头睡觉。因为被窝内空气不流畅,再加上人体散发出来的体臭汗臭味、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肠道排出的有害气体,致使被窝内空气混浊。如果蒙头睡觉,会使体内氧饱和度下降,严重则会影响大肠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时会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衰退等症状。

适当运动原则

人在寒冷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 体操 等。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增加 饮茶 原则

寒冬降临,气温低下,日短夜长,人体活动相对减少,食欲增加。在我们用饮食增加热量抵御寒冷之余,茶成为人们的上选。

适合的茶饮最好选择温性的,比如红茶,或者茶饮里加一些大枣,枸杞等温性食品。

<<<

腊八舍粥的意义和目的

一是体现佛教的慈悲思想精神与具体实践,通过舍粥,赈济一切贫寒饥民以温饱;

二是使得一些欲求世间福报的人们,得以广种善根福田,成就福禄寿禧财等等果报的福德因缘;

三是对于一些佛法的修持者来说,舍粥一来可以有助于修道功德资粮的积累和增上,二来是体现和修证佛教中“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一种方式 方法 和具体实践。

因此,每年一进冬月、时近腊月,一些善信人家、佛门信众,便开始筹备粥料,供养寺院,以备舍粥之需。到了初七夜晚,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乃至一些信佛的人家,便开始大锅熬粥,历通宵,至初八丑末寅初,天尚未亮,便在门前摆上案桌,公开舍粥。

每年,各地方的腊八舍粥,场面都是非常温馨、祥和、欢喜、热闹的,正所谓“佛音寥寥,豆香缠缠;喜鹊催夜,铜锅当风”,成为了腊八节的一道靓丽、独特、壮观的风景线。

<<<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相关 文章 :

★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有什么

★ 关于腊八粥的民间传说

★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

★ 腊八节有关的传说故事

★ 关于腊八节的各种传说

★ 腊八粥的传说

★ 腊八粥的传说的寓意

★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

★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

腊八粥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
答: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有哪些?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

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是什么
答:2. 腊八节在民间逐渐形成了纪念活动,其中包括熬制和食用腊八粥。这个习俗在元末明初的传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3. 相传朱元璋在落难期间,曾在牢监中以五谷杂粮煮成粥,这一经历成为了腊八粥名称的由来。他后来成为皇帝,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将这种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4. 腊八粥的传说也与...

腊八粥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
答: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有哪些?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

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
答: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苦...

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是什么
答: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传说岳飞当年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城里的乡亲父老们相继送粥来。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场胜仗,在每年腊月初八,以杂粮豆果煮粥。

腊八粥的传说
答: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

腊八粥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
答: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为了纪念在监牢中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那天吃的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3、还有另一种传说,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见人类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

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答:5. 腊八粥的习俗也有外来传入的说法。据《辞海》记载,腊八节是佛教节日,佛教传入中国后,寺庙会在腊月熬粥施舍,后来民间也形成了喝腊八粥的习俗。6. 腊八粥的本土习俗传说与三皇五帝的后人颛顼氏有关。相传颛顼氏死后化作鬼怪,在腊月前后吓唬小孩子。人们为了保护孩子,用红豆作为护身符,后来演变成...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50字
答:财主怒不可遏,将他囚禁,不给他食物。朱元璋饥饿难耐,发现老鼠洞内有米、豆和红枣,便将这些食物煮成粥,发现非常美味。后来,朱元璋成为皇帝,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命令御厨熬制了一种由各种谷物和豆类混合的粥,以此纪念那个饥饿时刻,这便成为了腊八粥的由来。传说二:腊八粥的普及归功于佛教。相传,...

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答:1、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我国人民有一个传统的习俗,那就是吃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故事,它起源于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今的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目睹了众生受到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同时也对当时婆罗门阶级的神权统治感到不满,因此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