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规律与途径

作者&投稿:钭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规律与途径

  摘 要: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研究引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规律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方法 途径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知、情、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呈现出“认同与困惑并存,关心与淡漠相容,进取与彷徨交错”的双重面相。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价值观念多元,主体意识强烈,行为自主务实,具备较强的对社会责任感的判断、选择和实践能力。现代社会民主自由的价值理念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更为其关注公共领域、社会问题提供了精神内核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所弱化,意志品质比较脆弱,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地存在“责任模糊、置责不理、畏难避责、有责不担、背责而行”等问题,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也就无法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精力旺盛,情感充沛,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易于接受先进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这为责任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主体性基础。由此看来,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并且可以有所作为。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规律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引导和教育才能实现。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战略性、系统性、基础性工程,作为其主阵地,高校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要求,顺利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递进性引导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原则。责任感培养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能动性,尊重青年意愿,照顾青年特点,切合青年实际,促使大学生责任感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其次,要坚持内容、目标取向上的递进性原则。责任感培养需要体现以认识为先导,由浅及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递进性、层次性特点。因此,要强化大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的意识与行动,鼓励大学生明确责任要求丰富道德体验反省责任表现,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实践、自我负责的能力。

  2.坚持理论引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一要晓之以理,以多途径的教育促进责任认知。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拓宽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责任感。二要动之以情,以全方位的自我感受增进责任情感。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让高雅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占领大学生的精神阵地;要积极组织开诚布公、互助互爱的集体生活,使大学生逐步产生温暖感、归属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集体的价值规范,逐步改变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崇尚负责,敢于负责,学会负责,善于负责。三要导之以行,以宽口径的平台引导责任实践。要让大学生在学校中承担各种责任,感受到自我与他人、集体的真实存在,使他们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从而更客观地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诸种责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感受到与自然环境、人民群众、国家社会的息息相关,从而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勇敢担当起时代先锋的社会责任感。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促进当代青年健康成才的客观需要。作为教育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从问题开始,从现状出发,从规律着手,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勇于担当、创新实践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引导大学生对责任的认知

  首先是生命责任教育。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生命的价值是少数大学生轻易放弃生命的重要原因。生命是一种责任,人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才能承担起其他的人生责任。珍爱生命的责任意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

  其次是行为责任教育。现在许多大学生行为责任意识淡薄,表现在行为前很少思考责任问题,选择行为时不计后果,存在侥幸心理。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再次是成才责任教育。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成才意识中的功利性很强,他们对职业的充分关注成了成才的动力。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树立自我成才的责任意识,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是回馈责任教育。一个人只有出于社会责任,并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时,才能实现其价值。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用行动来回报父母、报效国家。

  2.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协作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责任意识,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载体与新平台,加大对背弃社会责任行为的监督和批评,家庭、社会之间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引导大学生的`教育合力。       3.深化实践,体验责任意识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加以强化。学生通过实践,从内心真正感知社会对责任的要求,能帮助他们将己经获得的理论内化为责任意识,并在行为中自觉地外化为责任行为;通过实践有利于促进教育对象实现知行统一,有助于培养教育对象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品质,促进大学生认识国情、民情,丰富情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深化责任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建立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的责任行为

  (1)制度教育是强化责任教育的有效保证

  制度规范对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强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鼓励的、什么是禁止的,为每个人的行为设立了合理的准则,并借助于奖惩机制不断地对人的行为进行调整,这种外力的作用,就是对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

  (2)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们要在校园里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确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奖惩标准。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另一方面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通过对学生责任行为的评价,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的作用,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高。

  (3)加强社会实践,拓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熔炉。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因此,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要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利用科技知识或专利成果创办实体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探求大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契合点,个人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结合点,个人前途与服务社会的切入点,引导他们正确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民情,丰富情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深化责任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许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培养.《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1期。

  2.陈勇 梁刚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彭世良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刘维华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

~

大学生如何形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和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发挥聪明才智,建设祖国,报效...

急求范文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答:客观地说,当今大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责任意识也比一般同龄人强:志愿服务、奉献社会一马当先、热身社会、投身改革、激扬人生、鞭挞恶疾,表现出青年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青年大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答:在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奉献青春,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前进的方面。2、社会责任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社会责任是指个人、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以及社会所承担的责任。青年大学生必须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

社会责任感从哪里来
答:二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履行社会义务。三是所有教师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带动和感染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教师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只有全体教师都树立起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
答:4. 培养勤奋努力的习惯:大学生应该培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追求卓越、追求进步。5. 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6.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总之,树立...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肩负社会责任?
答: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答:当今的中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蜜罐里,他们的生活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让他们不必去思考,父母和学校早已给他们奉上满满的爱。过多的骄纵与宠溺致使少数学生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染上了拉帮结派的社会恶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社会责任感的存在。我们的学生在对自己的人生、自己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答: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学生丧失了主体性。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重视对自己的责任,忽视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

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答:4、自觉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5、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乐于助人,奉献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积极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从现在做起...

在当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 会责任感?
答:(二)这是祖国和人民群众所要求的。作为年轻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过现代化的教育,他们的素质如何,受到祖国和人民群众的热切关心。每一个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人都希望我们的接班人具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都希望我们大学生有上佳的表现。(三)这是时代所要求的。二十世纪四,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