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寺游记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寸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题峡山寺的翻译

[唐] 李 翱

翱为儿童时[2],闻山游者说峡山寺[3],难为俦远地[4],尝以为无因能来[5]。及兹获游[6],周历五峰[7],然后知峡山之名[8],有以然也[9]。

于灵鹫寺时[10],述诸山居之所长[11],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12];天竺之石桥下无泉[13];台山之力[14],不副天奇[15];灵鹫拥前山[16],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17]。

乃知物之全能[18],难也。况交友择人[19],而欲责全耶[20]!去其所阙[21],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22],致天下于治平也[23],弗难矣[24]。

【注释】

[1]峡山:在广东清远南,已见《来南录》注。峡山寺:《水经注·溱水》载,峡山“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水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寺或即《水经注》所云“神庙”。

[2]翱:作者以名自称。

[3]山游者:游山玩水的人。说:谈论。

[4]“难为”句:意谓可惜峡山寺在远地,很难偕伴往游。“俦”,伴侣。

[5]尝:曾经。无因:没有机会。

[6]及兹:谓等到这次旅行,指元和四年(809)作者自长安赴广州之行。

[7]周历:一一游历。五峰:指这次旅途中游历的五个名山,即江苏苏州虎丘山、浙江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县大庾岭、广东曲江县灵鹫山以及峡山。

[8]名:著名。

[9]有以然也:谓是有它著名的道理的。

[10]灵鹫:山名,在广东曲江县北,已见《来南录》注。灵鹫寺:灵鹫山的寺庙,或即指僧律所筑佛寺。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五月曾旅宿灵鹫寺,有《题灵鹫寺》。

[11]“述诸山”二句:指《题灵鹫寺》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翱之对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其下即叙虎丘等山的优胜之处。“所长”,优点。“其所不足”,缺点。

[12]剑池:苏州虎丘山上的名胜。《题灵鹫寺》云,“剑池上,峭壁耸立,凭楼槛以远望”。不流:谓剑池其实无水,是其缺点。

[13]天竺:指杭州灵隐山南的天竺山。作者《来南录》云,“如武林之山(灵隐),临曲波,观轮〓,登石桥,宿高亭。”“石桥”即谓灵隐石桥。无泉:谓无流水,也是缺点。

[14]台山:指江西大庾县的大庾岭,一名台岭,梅岭,是古代赴岭南的五岭之一。力:指登山吃力。

[15]不副天奇:意谓登山途中不见胜景,不符合天然奇观。

[16]拥前山:谓灵鹫山前有高山。

[17]无所潭:谓没有停贮泉流的水潭,只是一味地奔流,也是缺点。

[18]物之全能:谓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

[19]择人:选择人才。

[20]责全:谓必须要求全才。耶:语气词,这里相当“呢”。

[21]去:除掉,克服。阙:同“缺”。所阙:缺点。

[22]无遗:不会失掉。

[23]治平:政治太平。

[24]弗:同“勿”,不。

译文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2. 急求《题峡山寺》的翻译~~~

已解决问题收藏 李翱的题峡山寺的译文标签:李翱,峡山,译文

噌俓、那濄呿 回答:1 人气:2 解决时间:2009-07-24 22:06 检举

题峡山寺[1]

[唐] 李 翱

翱为儿童时[2],闻山游者说峡山寺[3],难为俦远地[4],尝以为无因能来[5]。及兹获游[6],周历五峰[7],然后知峡山之名[8],有以然也[9]。

于灵鹫寺时[10],述诸山居之所长[11],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12];天竺之石桥下无泉[13];台山之力[14],不副天奇[15];灵鹫拥前山[16],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17]。

乃知物之全能[18],难也。况交友择人[19],而欲责全耶[20]!去其所阙[21],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22],致天下于治平也[23],弗难矣[24]。

【注释】

[1]峡山:在广东清远南,已见《来南录》注。峡山寺:《水经注·溱水》载,峡山“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水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寺或即《水经注》所云“神庙”。

[2]翱:作者以名自称。

[3]山游者:游山玩水的人。说:谈论。

[4]“难为”句:意谓可惜峡山寺在远地,很难偕伴往游。“俦”,伴侣。

[5]尝:曾经。无因:没有机会。

[6]及兹:谓等到这次旅行,指元和四年(809)作者自长安赴广州之行。

[7]周历:一一游历。五峰:指这次旅途中游历的五个名山,即江苏苏州虎丘山、浙江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县大庾岭、广东曲江县灵鹫山以及峡山。

[8]名:著名。

[9]有以然也:谓是有它著名的道理的。

[10]灵鹫:山名,在广东曲江县北,已见《来南录》注。灵鹫寺:灵鹫山的寺庙,或即指僧律所筑佛寺。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五月曾旅宿灵鹫寺,有《题灵鹫寺》。

[11]“述诸山”二句:指《题灵鹫寺》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翱之对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其下即叙虎丘等山的优胜之处。“所长”,优点。“其所不足”,缺点。

[12]剑池:苏州虎丘山上的名胜。《题灵鹫寺》云,“剑池上,峭壁耸立,凭楼槛以远望”。不流:谓剑池其实无水,是其缺点。

[13]天竺:指杭州灵隐山南的天竺山。作者《来南录》云,“如武林之山(灵隐),临曲波,观轮〓,登石桥,宿高亭。”“石桥”即谓灵隐石桥。无泉:谓无流水,也是缺点。

[14]台山:指江西大庾县的大庾岭,一名台岭,梅岭,是古代赴岭南的五岭之一。力:指登山吃力。

[15]不副天奇:意谓登山途中不见胜景,不符合天然奇观。

[16]拥前山:谓灵鹫山前有高山。

[17]无所潭:谓没有停贮泉流的水潭,只是一味地奔流,也是缺点。

[18]物之全能:谓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

[19]择人:选择人才。

[20]责全:谓必须要求全才。耶:语气词,这里相当“呢”。

[21]去:除掉,克服。阙:同“缺”。所阙:缺点。

[22]无遗:不会失掉。

[23]治平:政治太平。

[24]弗:同“勿”,不。

3. 题峡山寺的翻译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4. 恒山游记文言文翻译

【课题】 23.游恒山记 【题解】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

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 【作者】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原文】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翳,云雾],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策,拄着,扶着。

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跻,升,登。

]。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从此。

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循,顺着,沿着。

乘,凭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穹,高。

森立,密集的样子]。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

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

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

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

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

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

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

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

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

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

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

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

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

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

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

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

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容】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5. 养田基射箭文言文翻译

养由基善射版本一:【原文】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有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战国策·西周策》)【译文】楚国有名叫养由基的人,很善于射箭.离开柳树100步而射树叶,百发百中.左右的人都叫好.有个人从旁走过来说:“你已经善于射箭,可以教给你如何学射了.”养由基说:“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而你却说可以去教我射箭,你为何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这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那种射柳叶的功夫,虽然百发百中,但是他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不一会儿工夫力气用完,弓也拉不正,箭也射不直,一次箭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白中的名声也全部丧失了.”【说明】本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留有余地,特别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善于养精蓄锐,否则会前功尽弃.版本二: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史记·周本纪》)。

6. 李翱的题峡山寺的译文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抄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知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道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

游天台山记原文及翻译
答: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译文:癸丑年三月月底这一天,我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

黄山游记文言文及翻译
答:黄山游记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

山水记节选文言文翻译
答:2.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沈德潜游虞山记文言文阅读翻译
答:《游虞山记》由清光绪二年秋八月二十一日,张裕钊在常熟县虞山作此记。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沈德潜游虞山记文言文阅读翻译,欢迎阅读。原文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游天平山记文言文翻译
答:游天平山记文言文翻译如下: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久雨后晴,天高气爽。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登高之约不能背弃的缘故,于是准备好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天平山距离城西南从水路走有三十里。我们到了后就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见,只听见类似琴...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中的文言文翻译
答:翻译:重山峻岭,乔木苍翠,新月升起,像一位美女万万的眉毛一样,挂在高高的悬崖之颠,新月随风飘动,不紧不慢,好像与游客们一起走一样。等到我们走出山林,时辰已经过了二鼓(二更)。 【二】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

百丈山记翻译及原文
答: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

黄山游记文言文及翻译
答:黄山游记文言文及翻译具体如下:原文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

百丈山记节选原文及翻译
答: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

黄山游记文言文及翻译
答:黄山游记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