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Sony 研发与调音大成的蓝牙耳机, Sony MDR-1RBT 动耳听

作者&投稿:赤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不是记者会当天跟设计师投野先生聊了一下关于 Sony 这次在 MDR-1 系列的企图心,也许笔者现在借测的应该会是标准版本的 MDR-1R ;因为标准的 A2DP 蓝牙立体声传输技术有其极限,并且透过制码加上解码后还要重新扩大,使得过去笔者对蓝牙耳机并没有太大好感。

不过投野先生当天打了包票,他说 MDR-1 的降噪以及蓝牙款式也是利用数位校正的方式,让三者在听觉的感受尽量一致,也兴起笔者最后决定向 Sony 借测的这款搭载蓝牙技术的 MDR-1RBT 。

在外型上,虽然三款 MDR-1 的风格大致相同,一样维持黑色搭配红圈框体以及银色支架还有皮革头带;不过细部还是有些落差的,尤其蓝牙版取消搭配线材的设计,原本标准以及降噪款在耳机框体支架原本为了搭配左耳出线,有个类似逗点的延伸设计,在 MDR-1RBT 则被取消,变成较一般的ㄇ字型支架。

耳机框体也因为增加各种模组,包括蓝牙、 NFC 、电池、通话键等等,也比标准版 MDR-1R 厚了许多;另外耳机的气孔开口位置也不同,标准版的 MDR-1R 是开在框体与支架的小圆圈侧面地方, MDR-1RBT 的气孔则是开在框体的大圆上面,开口直接往外透,从侧面就可直接看到长条形的气孔。

控制按键方面,左耳后方为开关,框体下方有 microUSB 充电孔以及 3.5mm 的连接孔,当耳机电池耗尽可以利用这个连接孔接上附属的耳机继续聆听;右耳在开关对称位置则是电话接听键,框体侧面由上而下分别是音量、 NFC 开关以及 AVRCP 协定的播放以及选曲键,也就是说 MDR-1RBT 与聆听相关的操作多半可使用右手控制。

翻到耳罩内面,如果很喜欢耳机的动圈单体的人,看到那浅金的 40mm 液晶振膜单体应该会感到非常开心吧?不同于 Sony 当前的监听用高阶耳机 MDR-Z1000 用绵密的黑网遮盖单体, MDR-1 系列用了比较透的网状,可以直视这颗倾斜配置的漂亮单体,所以也请记住 MDR-1 系列配戴是有些许方向性的,千万别学电视看到的 DJ 一样把耳机横著压在耳朵听。

偏椭圆形的耳罩除了柔软服贴外,手指往内侧一摸,会发现它的耳罩内侧是空的,也让使用者配戴 MDR-1RBT 后,耳罩可以顺顺的包覆整个耳朵外,也会完整的贴在脸颊上,减少耳机内部声音外露,提升声音的凝聚力。

不得不提的是, Sony 在这款耳机的一些细节也相当重视,仔细看支架后方的位置,会留意到镀铬支架后方贴著一片小小的橡胶垫片, MDR-1R 只贴了右耳,而 1RBT 则左右边都有,由于 1RBT 左侧的橡胶垫片还印着蓝牙标志,一开始笔者误以为是为了天线,但这个橡胶垫片真正的意义是将耳罩打平呈现收纳状态时,避免两边支架直接互敲而掉漆用的。

收纳袋部份其实也很微妙,一开始的时候就知道除了降噪版本的 MDR-1RNC 是硬壳收纳盒之外, MDR-1R 以及 MDR-1RBT 都是采用尼龙布套,这个布套内部有个小小的收纳空间,可用来收纳多媒体播放器或是线材;但 MDR-1R 以及 MDR-1RBT 的收纳袋其实是有小小的不同的,就是红色的标签两者是缝在相反方向。

线材部份,虽然 MDR-1RBT 与其他两款姊妹的线材外观上看起来都是采用锯齿状的线材,不过光是粗细就不一样,与 MDR-1R 的线材摆在一起直径明显小了一圈;由于与框体的连接部份设计不同, MDR-1RBT 的线材的连接头外观看起来也比较一般,不像降噪跟标准版的连接头外型比较好看,当然也是会造成些许差异的,聆听品质部份会提到。

配戴感方面,虽然比起 MDR-1R 重了将近一些,但仍不到 300 克,比起不少有线耳机还轻巧,加上舒适的耳罩以及柔软的皮革头垫,在无线耳机当中配戴感是相当舒适的;不过由于采用封闭设计以及皮革耳罩,闷热感还是较难避免的。

MDR-1RBT 也可说是发挥 Sony 集团整合的产品,虽然不是业界第一款,不过也是 Sony 第一款内建 NFC 晶片的蓝牙耳机,刚好搭配 Sony Mobile 近期几乎将 NFC 普及到旗下产品的政策,只要把右耳后方开关打开,就可利用 NFC 与搭载 NFC 的手机或是平板进行快速配对。

一般来说 MDR-1RBT 的电池续航力帐面上可达 30 小时,笔者个人曾累积使用超过 20 小时以上未充电 ,照这情况看来一般应该会是播放设备先没电吧。至于没电了或是充电状态下就可以接上附属的线材以有线方式聆听,但无法一边使用蓝牙一边充电。

笔者使用的过程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听到某首歌一直断断续续,那并非是蓝牙受到干扰,因为只要换下一首就会正常,笔者推断是受到蓝牙制码与解码过程中,有一方无法换算资讯导致声音不正常,与 MDR-1RBT 的蓝牙传输能力无关,传输距离在个人套房内不成问题,不过隔一道水泥墙就会真的因为蓝牙穿透力而断断续续了。

不过由于 MDR-1RBT 的气孔比起一般高阶封闭耳机更大,虽然 MDR-1RBT 不会有明显的漏音,但却很容易接收到环境音的干扰,好在框体本身仍是封闭设计,声音的凝聚情况不错,即便较一般封闭耳机容易听到外界声音,但仍可清楚的听到音乐。

听感方面, MDR-1RBT 仍使用与标准版 MDR-1R 同规格的 40mm 单体,可发出 4~80kHz 的响频,比起监听耳机 MDR-Z1000 的数据毫不逊色,然而基于蓝牙 A2DP 协定之故,实际响频被限制在 20~20KHz ;由于使用蓝牙的关系,阻抗与灵敏度并未特别标出,但推测接上线材后,由于内部有电路板等组件,会比普通版本组抗略高。

当初投野先生就有提到, MDR-1RBT 是针对现代流行音乐录音,尤其是英式电音舞曲常常使用到的次低频领域进行强化,官方公布与 MDR-Z1000 的响频图对照下, 低频的表现更为明显,甚至下潜的能力也更高,当初听过 MDR-1R 时,就发现低频的表现比改过电视用讯号线的 MDR-Z1000 更沉,高音也不逊色。

而蓝牙版本的 MDR-1RBT 呢?基本上音色表现保留 MDR-1R 多半的风格;包括显著的低频,尤其是越近期的录音低频的质感表达能力越明显,空间感比多数封闭耳机还大,人声在某些情况下会比标准版本还凝聚,高音的延伸感也有普通版的风格,同样也有着聆听交响乐乐器表现的真实度也不够。

而让 MDR-1RBT 能够达到与有线版本如此类似的相似度,也是拜内建的 DSSE 音质处理器以及 S Matser 数位放大技术所赐。 DSSE 重新演算来自装置端发送的蓝牙音效,尽可能补正因为 A2DP 耗损的音质,并且利用针对 MDR-1RBT 的单体最佳化的 S Master 进行音效扩大,达成声音风格的一致性。

不过这 MDR-1RBT 毕竟是数位声学,透过演算的方式达到听感上的相近,当标准版本的 MDR-1R 搭配驱动力略佳的讯源,例如 Sony 的录音笔 M10 、 D50 或是如 Walkman Z1000 以及 F800 等, MDR-1RBT 的显然仅有有线版本约 8 成左右实力的状况就相当明显。

此外笔者也交叉尝试与友人购买的 MDR-1R 交换线材聆听, MDR-1RBT 的线材表现明显劣于一般的版本,而即便 MDR-1RBT 换上标准版的线,由于连接孔材质以及内部电路版的影响,声音也明显较为晦暗,也就是说 MDR-1RBT 就能力方面比起普通版本就已经先天不良。

但 MDR-1RBT 采用蓝牙也并非没有优势,由于蓝牙无线技术等同在传递的过程与声音的放大过程都是处于可受控制的环境:传递不靠线材走无线传输,声音放大不透过播放装置而是耳机内建 S-Master ,所以前端的好坏只有蓝牙晶片的稳定性以及机器本身对于音乐档案的编码处理能力而已,无论是 5,000 元的 Android 手机或是两万元的高阶播放机都是一”听”同仁。

不过也不要误以为 MDR-1RBT 的声音表现很一般,若是播放录音品质较差或是压缩太严重的音乐档案,尤其是一些线上串流音乐, MDR-1RBT 还是可以把先天不良的音乐的品质呈现出来的,当然不光是档案品质,也要留意原始的录音品质是否就不太理想。

撇开音质不说, MDR-1RBT 还可以靠著右手进行调整音量、上下选曲、暂停播放等等,加上又不用受到线材的束缚,光就便利性区别,也是与有线版本难以达到的优势。

但由于采用蓝牙的原因, MDR-1RBT 不适合用于玩游戏,尤其是用来进行一些对于声音的瞬间表现很重视的游戏,例如需要抓节拍的音乐游戏,这不是因为 MDR-1RBT 空间感不好,而是由于无线传输以及音效演算的延迟,像笔者的朋友拿去连接 PS VITA 玩初音 Project Diva 就感受到将近一秒的传输落差。

若单纯以声计价, MDR-1RBT 的素质是很难比 MDR-1R 还优秀的,但是能够无视前端的驱动状况以及音色表现,并且不受于线的束缚, MDR-1RBT 仍是有无可取代的价值的;笔者认为, SONY 的 MDR-1 家族并非追求顶级的音质表现,而是考虑到当下聆听者的讯源形式以及音乐类型对症下药的一个随身耳机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