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红军战士爱人民的故事 有关于爱国爱党的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越长越好!紧急哦!!!!

作者&投稿:钦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上海市解放后,不惊扰上海市民,不住民房,露宿街头
  1949年5月12日,我人民解放军发起上海战役。5月25日凌晨,张师长率部迅速穿插至外滩、南京路一线,圆满完成攻占市区的任务,师指挥所推进至南京东路。接着,他们领受了警备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任务,对该区域的重要机关、银行、仓库和外国驻沪机构实施保护。师党委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完整地保全上海”的指示,严令部队不入民宅、秋毫无犯。夜间,从师长、政委到普通士兵,全部打开背包,睡在上海南京路街头。这一历史性的镜头被敏锐的记者抓住。

  将军回忆说:“那时,上海刚刚解放,群众对我们党还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最先进入市区的军队,我们就是一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形象,关系我军的声誉。我们部队夜宿街头,从郊区送饭到市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占用市民的房屋。这些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事情,然而,人民群众正是通过这一件件、一桩桩平凡的小事情,认识我们的党,认识我们的军队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时期黄河的故事~

您好。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1、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4、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5、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有哪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感人事迹?
答:砸哭了”。每次国家发生重大的灾难,解放军们在救助完离开之后都会有类似的场景。之前威海发生了火灾,消防战士和解放军战士不让普通百姓靠近,所有的危险全都由他们自己上,想想这些事情真是让人久久无法平静。也正因为有这群人保护着我们的国家,人民才能安定的生活,感谢这群可爱的战士们。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答:但红军战士毫不畏缩,仍然顶风冒雪拼命往前走。苏区人民称红军的脚是铁脚板,是量天尺。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硬是让红军将士的铁脚板一步一步量过来了。曾志写过一首小诗,用以表达他毫不动摇的革命信念:十四从军红小鬼,举起大刀砍白匪。紧紧跟着毛委员,革命到底终不悔! 一袋干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

红色英雄故事
答: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祖国的强大和盛兴不仅是伟大的英雄筑起,也是有无数太爷爷和奶奶这般的平凡者用爱和...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红色英雄故事5 很多革命故事,我们都是从长辈们口中听到的。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红军长征的队伍...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答: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5、陕北吴起镇,毛泽东痛哭红军子弟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

红军过草地时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答: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

长征时期有哪些感人的战士们的故事吗?
答: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简短
答:是革命事业的坚实基石,是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结尾:红军长征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红军战士们用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用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牺牲,为了革命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求一篇感人的革命故事,谁的都行,必须感人,快,谢!
答:革命故事两则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

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故事
答:雷锋事迹1: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

有哪些中华儿女奋力抗战、爱国爱人民的故事?
答:从1935年9月到1936年10月,在岷县与宕昌、徽县、成县等地有5000多名儿女参加了红军,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一次兵源补给。这些新入伍的红军战士,被编入西路军,随红五军和红三十军参加了悲壮惨烈的西征。数千名岷、宕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在了西征战斗中,活下来的岷、宕两地红军战士仅80多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