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是几年级的课文

作者&投稿:穆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木兰诗是几年级的课文

《木兰诗》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

全诗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释义:

织布机不断地唧唧唧唧,是木兰在屋子里织布。忽然听不到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女儿你为什么难过?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女儿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心里。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很多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笼头,从北市买回马鞭。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

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木兰戎马十年凯歌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的阁门,坐在自己西边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梳理鬓发,照着铜镜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十二个年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

雄兔两脚不住乱动,雌兔眼眯成一条线。两只兔子一起跑动起来,怎能认出谁是女来谁是男?



~

写兰花最有名的诗句
答: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也都有许多咏兰佳作。唐、宋是我国古诗、词文化最发达的时期,更不乏咏兰诗作。大诗人李白就作有几首著名的咏兰诗。宋代苏氏兄弟、陆游、朱熹、杨万里更作有多首咏兰诗。明代咏兰诗作更层出不穷,著名的作家有徐渭、徐同麓、杨慎、陈献年等。 7.兰花诗句最出名诗句 1、兰有秀兮菊...

1至6年级怀古诗有哪些
答:【一年级上册】画 唐朝 王维 静夜思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春晓 唐 孟浩然 村居清 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课文
答:我们老师让我们把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课文背下来,可我没得借,哪位知道课文麻烦帮忙发一下。第一单元:1、2课。17课和第七单元的《古诗词背诵》不要说废话,来得及买书还用得着问吗... 我们老师让我们把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课文背下来,可我没得借,哪位知道课文麻烦帮忙发一下。第一单元:1、2课。17课和第...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答: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

语文s版五至六年级所有要背的,不管是古诗还是名言警句或课文段落都要...
答:语文s版五至六年级所有要背的,不管是古诗还是名言警句或课文段落都要,古诗要有每个字的注释 我还有五年级上册的书没找到,只说上册的诗吧,还是要意思。如果可以的话,一至4年级的古诗也说说,不过1~4的就不要意思了... 我还有五年级上册的书没找到,只说上册的诗吧,还是要意思。如果可以的话,一至4年级的...

《兰亭诗》翻译
答: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里赏析两首王羲之的《兰亭诗》。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其次,其实诗、文表现的思想与描绘的景象有不少相同之处,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一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上下册)不要题目,要课文!!!
答:2、赤壁 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 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3、浣溪沙 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诗句“听唱黄鸡与百日”,热爱生活...

四年级上册《11、田园诗情》课文
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荷兰牧场那如诗如画般的、安详静谧的独特景致。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开头点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总领全文,指出本文主要描写的...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
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碧玉妆成一树高,万...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出处:《幽兰操》——唐·韩愈 原文: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